緬甸走向民主(系列7) 登盛領導文人政府 積極推動政經改革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緬甸走向民主(系列7) 登盛領導文人政府 積極推動政經改革

整理:本報國際組
番紅花革命遭軍政府鎮壓,在網絡推波助瀾下,使得世界得以同時關注緬甸局勢,全球輿論壓力紛沓而至,軍政府一時間承受來自內外的莫大壓力。



2008年,軍政府決定以通過新憲法的方式讓緬甸轉型成為民選政府。然而,新憲法卻出現必須保留25%席次給軍方代表的條規,使得軍政府的民主化決心遭到質疑。

2010年11月7日舉行國會大選,由于翁桑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等黨派被宣佈為非法組織不能參選,最終軍方支持組建的聯邦團結發展黨贏得國會大多數席位。對此聯合國和西方國家譴責這次選舉是虛偽和充滿欺騙。

這次選舉后,登盛領導的由軍方支持的文人政府取代了軍人統治。卸去軍裝的登盛在就職演說中表示,要戰勝貧窮,阻止腐敗,結束軍事衝突,以及實現政治和解。



緬甸自1962年奈溫發動軍事政變以來,在歷經半世紀后,終于迎來改革曙光。這些改革包括:釋放反對派領袖翁桑蘇姬、承認全國民主聯盟為合法政黨且可參與選舉、大幅度放寬新聞審查、釋放大量政治犯、推動與內部武裝團體的和平談判、積極掃腐,並且推動經濟改革。

登盛的一連串改革措施,獲得國際間的迴響,也使得西方國家開始放寬原先的經濟制裁,並開始重新接觸緬甸。

贏補選翁桑蘇姬首度進入國會

2010年11月13日傍晚,被軍政府軟禁的翁桑蘇姬終于重獲自由,並表示她和她領導的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將參加聯邦議會補選。

2012年4月1日,緬甸舉行了議會兩院及地方議會空缺議席補選。這次補選是文人政府執政一年來首次舉行的選舉,被視為緬甸政治改革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當局還首次邀請東協、美國、歐盟等國家和組織派出觀選團,並允許近160名國際媒體入境採訪。

這也是全國民主聯盟自1990年大選結果被軍政府宣佈無效以來首次參加的選舉。翁桑蘇姬也角逐仰光高穆區一個國會議席。

結果顯示,民盟獲得壓倒性勝利,拿下45席中的43個席位,翁桑蘇姬成功當選緬甸下議院議員,在經歷長達10余年的軟禁后終于進入國會。

登盛緬甸民主化推手

曾經是緬甸第四號軍頭的登盛,當上總統還不到兩年,已讓緬甸改頭換面。

在他主政下,從特赦政治犯、允許反對黨參選,到解除報禁,緬甸正從孤立封閉,走向改革開放。國際媒體稱他為“緬甸的戈爾巴喬夫”。

《時代》雜誌形容,翁桑蘇姬是全世界最知名的緬甸民主鬥士,而登盛則是緬甸民主化“最不可能的推手”。兩人一在朝、一在野,成了最特別的政治“搭檔”,讓緬甸走上了歷史性的改革。

登盛接受《時代》訪問時曾說:“推動改革以后,我對于民主的立場,愈來愈堅定。我相信,緬甸沒有民主,就無法發展經濟。”

他還曾在聯合國大會發表的演說中,公開向翁桑蘇姬表達敬意,更邀請外界,用全新視角看待快速改變中的新緬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