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派:黃治振、楊智聰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年會
(耶加達17日訊)第48屆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年會今天圓滿結束,明年第49屆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年會訂在中國廣州舉行,由《廣州日報》承辦。
約80位來自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的中文報業翹楚、報社社長、總編輯和資深新聞從業員,就“中文媒體發展與‘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機遇”這個主題相互交流、分享經驗,共同探討合作空間。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會長李祖澤在閉幕式上,除了宣布明年大會的地點,也宣布由馬英續任協會總幹事。
李祖澤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和設立亞投行的建議,而這次的年會在印尼舉行,主題為“中文媒體發展與‘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機遇”,意義非凡。
獲印尼政府重視
他說,印尼電信與資訊部長魯迪安達拉受到印尼總統佐科威委託,接見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中文報業代表,可見印尼政府非常重視這個年會。
他指出,中國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發表專題“一帶一路的願景與國際區域合作”;《廣州日報》社長顧澗清主講“在共建‘一帶一路’區域合作中提升中文媒體文明交流互鑒新水平”,及“流動媒體”董事總經理王運豐主講“一帶一路下的媒體融合新思維”。
他也感謝世華媒體集團執行主席兼世界中文報業協會首席會長丹斯里張曉卿爵士,因為后者提議在印尼舉行這個年會,並由印尼《星洲日報》承辦。
出席者包括世華媒體集團旗下代表,南洋報業集團總營運長廖深仁、《南洋商報》總編輯陳漢光、《中國報》助理總編輯林明標、星洲媒體集團執行董事兼《星洲日報》總執行長許春、執行總編輯郭清江和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印尼《星洲日報》總執行長周維樑和總編輯鄭欽亮及《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曾錦標。
各地代表呈地區報告
較早時,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歐洲、台灣和香港的代表,在會上提呈了地區報告,由《大公報》副總編輯李啟文擔任主持人。
各區代表包括許春,印尼區代表《印尼商報》總編輯鄺耀章、歐洲區代表《歐洲時報》社長兼總編輯張曉貝、新加坡《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吳新慧、香港明報集團營運總裁甘煥騰,以及台灣《聯合報》社長項國寧。
各區代表報告也獲得與會者積極提問,交換各地區的中文報發展情況。
紙媒電子報互輔互惠
◆馬來西亞代表/星洲媒體集團執行董事兼《星洲日報》總執行長許春
在大數據和互聯網的時代,如何配合“一帶一路”,從中受惠,都是大馬中文報業極有興趣探討的方向。
國際市場調查公司Nielsen消費人與媒體調查今年次季的數據顯示,去年7月至今年6月,大馬中文報讀者比去年全年增加2%或5萬2000人,達281萬5000萬人,大馬華人約650萬人,可見中文報讀者所佔比例頗高。
其實,並非越來越少人看新聞,而是胥視新聞內容能否迎合讀者,以及所提供的新聞平台而定。讀者人數增加,反映紙媒加上電子報帶來的效益是“1+1大于2”。
大馬的新媒體發展迅速,今年新媒體瀏覽量大大增加,世華新媒體新聞網站每月平均有5000萬瀏覽量。
根據世界報業及新聞出版協會(WAN-IFRA)2015年檢討世界報業的趨勢報告,紙媒讀者人數佔77%,電子媒體讀者人數則是23%。
根據上述報告,世界各地大多數紙媒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將繼續成為媒體機構主要收入來源。傳統報業尋找到新的營運模式和新市場,轉變為擁有多平台和創新的媒體商業,把目標鎖定在多元化和電子化的收入。
網民較相信主流媒體
◆新加坡代表/《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吳新慧
新加坡今年大選后,有調查顯示,主流媒體仍是選民獲取信息的主要平台。
雖然數碼媒體大行其道,但網民還是比較相信主流媒體,這項調查令人欣慰與鼓舞。
《聯合早報》讀者年齡逐年老化,為了開拓新市場,該報去年成立了整合數碼資源基金,設立數碼部門,以應對市場萎縮的挑戰。
在不增加人手之下,員工要兼顧新聞工作,也要跨平台參與數碼媒體的工作,包括做現場直播、部長咖啡談與電台和星和頻道合作邀請部長論時政等。
今年恰逢新加坡有數項大事件,包括前總理李光耀逝世、新加坡大選及習馬會等,該報推出的新媒體項目,讓讀者可以通過網絡觀看直播報道,反應不俗。
歐洲讀者厭惡政治
◆歐洲代表/法國《歐洲時報》社長兼總編輯張曉貝
歐洲讀者厭惡政治,比較關心日常生活,體育、娛樂、文化,法國發行量最大的是體育報,只有在發生恐怖襲擊和血案時,銷量才比較大。
社交媒體主要是私人交往,鮮少領導輿論走向,輿論主導權還是由平面媒體如報章、周刊引領。
由于經濟不景氣,經濟大餅比較小,廣告收入競爭大,報業比較艱難,中文媒體往網媒投資越大、虧損越厲害。
歐洲有兩份中文報,其一是《歐洲日報》,總社在巴黎,發行量集中在歐洲大陸;其二是香港《星島日報》歐洲刊,主要在英國發刊,中文讀者人數越來越少,主要是年長的讀者,年輕人多以英語為主,鮮少看中文報。
歐洲有80家華文媒體,但多以雙週刊或周刊為主。
報界嚴缺編務人才
◆印尼代表/《印尼商報》總編輯鄺耀章
中國改革開放后,前往印尼經商的中國商家和留學生成為印尼中文報的新讀者群,讓印尼中文報燃起一線希望的曙光。
雖然印尼有2000萬華人,但只有100多萬人通曉華文,而印尼有2億5000萬總人口;蘇哈多任總統時代,政府關閉了華校和中文報,只留下一份由情報部負責的《印度尼西亞日報》。
哈比比總統時代開始開放學華語和中文報,當時中文報百花齊放,后來因為讀者群少而逐漸淘汰,華文被禁止30多年,中文讀者已經呈現斷層現象。
60歲以上的印尼華人才看得懂中文報,年輕讀者則比較喜歡上網,加上編務人員缺乏,甚至有80歲高齡的員工,經營中文報非常困難,有者提議印尼的各家中文報大整合,以期待繼續生存。
儘管印尼開放學習中文10多年,依然無法培養編務人才,年輕人也對投入報界不感興趣。
網媒崛起超越報紙
◆台灣代表/《聯合報》社長項國寧
台灣的報業佔媒體市場總比率越來越低,網絡媒體則越來越多。
2007年,網絡使用率首次表現超過報紙,近年報紙的閱讀率已降至33%;網絡與行動上網普及率則穩健成長。自2001年開始,受到網絡的影響,報紙閱讀率逐年降低。
受到上述因素影響,報紙的廣告量明顯下滑,戶外媒體佔廣告量則有逐年成長趨勢,至于電視媒體佔六成廣告量。
在台灣,行動裝置用戶超過1600萬,意味每4個人便有3個人使用行動裝置。
大眾報紙已經不再成為趨勢,年輕人不再使用傳統電視節目和傳統媒體,錄影短片成了時下新興工具。
雖然網絡媒體大量興起,但新媒體做的新聞內容,素質越來越低。
紙媒內容好可取勝
◆香港代表/明報集團營運總裁甘煥騰
好的內容是致勝的關鍵,報章跟數碼平台可平衡發展,互補不足,在時效性及深入報道兩者當中協調,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應。
去年香港報業面對的挑戰是選擇太多的問題,在有足夠廣告量支持下,可以各自尋找生存空間。
今年廣告倒退,先后有報章雜誌停刊、結束和裁員,引起紙媒步入寒冬的激烈討論,結論是雜誌比報章受到的衝擊較大,報章因為內容相對嚴謹、具有獨特社會功能、公信力、新聞報道的全面性,以及大篇幅版面表達方式,這些都是其他媒體難以取代的。
數碼平台、智能手機及社交媒體全面普及化的年代,香港各大報業集團同步投入大量資源,市場上亦出現大量新聞網媒。
雖然香港有紙媒停刊,也有報紙改變經營策略,以數碼先行,但是香港的廣告商仍然相信報章的宣傳效應。
紙媒若能做好內容,再結合網站發展及社交媒體,一定能夠在時代巨輪中生存,並發揮報紙應有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