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变金马仑(3) 大胆尝试多层架水耕法 缺耕地蔬菜也住高楼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幻变金马仑(3) 大胆尝试多层架水耕法 缺耕地蔬菜也住高楼

无土地种植营地;架上种植可生吃的叶菜,架下则种不需大太阳的香菜或薄荷。
无土地种植营地;架上种植可生吃的叶菜,架下则种不需大太阳的香菜或薄荷。

报导:许雅玲
摄影:杨智聪
先天条件上,金马仑非常合适耕作。



农人也很简单,只求产出和菜价稳定,三餐温饱即可。

有能力,有模式的农人,有野心把业务拓展到外州,甚至外国,这也无可厚非。

半个世纪以来,金马仑农人自强不息改革农法,引进种子,技术和设备,提升品质和产量。



山下的消费者,不能一边享用金马仑美味蔬菜,一面痛骂:农人活该被对付。

乘坐四轮驱动车前往农地,路小又陡又烂,对于驶惯又平又宽直路的平原人来说,确实有点“小刺激”。

看着一大片绿油油,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蔬菜,心花怒放:感恩,消费者有好菜吃。

先参观泥土种植的活力农耕农场,再见识无土种植滴灌农法,正在回味那一大片生机盎然时,马上变成乡巴佬:太新奇了,蔬菜住高楼!

不变则痛,变则通,可耕地面积在下降,耕地无法向横拓展,聪明的农人,架起层架,向上发展。

在巴登威利和冷力,越来越多有魄力的农人,比如中生代的林振发,大胆尝试多层架,无土地耕种的水耕农法──植物所需养分,从自动灌水装置(滴灌系统或虹吸式系统等)。

地球的农耕历史,已超过一万年,如今开始进入无土地耕种的未来粮食世界。当前,水耕农法最大争议是:所需矿物养分,来自矿场或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制成,过程中耗费大量能源。

对于农人林振发和阿宝而言,从事无土地种植,主要考量乃是:产量。

未来食物供给需成长

阿宝坦言:“小小金马仑,缺乏耕地,传统种植的产量不稳定,国内和国外市场,都不敢依靠金马仑,已投向泰国或澳洲。今天,农人都要从量来弥补成本,而非品质。我的目的是供应食物给市场。肚子饱了,才有条件讲健康。”

去年,约有2万1743名农业业者,在约2万4921公顷农地,种植蔬果鲜花、稻米香料,及各种经济农作物,出产农作物价值约有20亿令吉。

国外农学专家预测:全球人均可耕地面积,2030年将降至2000年的一半;与此同时,2050年,食物供给必须成长70%。

虽然,70%的缺口,成了农人发挥的舞台,但这也意味着:人类将迎来史上最高食物生产压力!

改革农法值得投资

我问农场接班人黄承毅和阿宝:为什么这么舍得投资高端设备,改革农法?

答案大同小异:长辈努力积攒金钱,碰到农场主出让农地,因为是永久地契,便敢下重本改良农地和提升设备,以便永续经营,传承给下一代。

就算有临时地契,农民仍会担心随时不获更新,只好想方设法,在最短时间内赚钱,因而破坏土质,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一旦耕者有其田,农民会把土地视为资产,没有后顾之忧,全力经营土地,将会为国家生产更多粮食,带来更多收益。

阿宝或黄承毅,不约而同打趣说:不管任何农法,农场最难还是管理。管植物、员工,还有老板。老板都是这样:没有产量,改革免谈。

水耕菜口感较差

年轻时,平地人林振发看中金马仑的良好种菜环境,决定移居金马仑种菜。

今年4月,53岁的他,第一次尝试种植水耕生菜,第一次收成很好,价钱稳定,让他信心十足,乘胜追击;7月种下第二期水耕菜,主要以生菜为主。

起初,听到亲戚投资多层架水耕农法,他内心存疑:成本这么高,有赚头吗?后来,看到亲戚笑嘻嘻收获蔬菜,拿起计算机一按:长期下来,这样做才对!马上把农场改成向上发展的水耕种植。

“高空种植,不用烦恼非法开地,或者担心土地不良或气候恶劣,价格产量更有保障。”他笑说:“现在,不用头痛请不到工人除草,最开心的是,打药比以前少好多。”

保存良好可收一周

虽然,水耕菜口感没长在泥土的菜好吃,但超市喜欢采买水耕菜,不只因为外观更大更美,更多是因为耐放。土地生长的生菜,三天便烂掉,而水耕生菜,收割和保存良好的话,置放一周都没问题。

此外,有土耕种的植物,必须有足够阳光,才会进行光合作用,但水耕植物,一直在吃肥,种植期比土耕更短,30天便可收割。种在泥土的,需要50多天才有收成。

顾客把他的水耕菜送去检验,回来告诉他:你的水耕生菜合格,安全食用。

多用酵素减少农药

退休农人梁启华表示,“农药发明以后,产量大幅增加,养活更多人!一般种植,不喷农药是不行的。”

对此,擅长管理农场的阿宝坦言,“蔬菜,不是种子投下去,浇点大便小便,就种出来,还有很多东西要做!”

农人都知道:杂草管理,打草药容易,但不安全,也破坏泥土。施肥打药,农人比谁都怕中毒!

在巴登威利咖啡店,遇见刚回来定居的年轻人,他说:“之前,我在平原的国际公司从事农药的行销和研究,现在是农药行销商。关于农药,视乎你用什么角度看吧。我接触的农人,会关注环境,愿意尝试残留低的好药。”

好的农药不便宜,农人尽量减少用量,并用酵素取代农药,或者,先治一治水,调整作业方式,碰到恶劣天气,才考虑农药。

“禁药不能卖,要拿到禁药不容易,滥用几率很低。何况,金马仑蔬菜外销新加坡,消费者还不安心食用吗?”

鱼菜共生一举两得

金马仑具规模的农场,包括蓝谷的关启宗父子农场,有土耕种和无土耕种农法。

跟随农场二少阿宝,走到培植秧苗的营地,本科是工业工程师的他解释,“这里采用鱼菜共生技术,是我们参考杂志,动手做成的。”

鸡粪或牛粪都有菌

秧苗小棵的时候,鱼的排泄物能当成植物的肥料,再大一些,便用管子补充肥料。秧苗吸收养分一致,生长平均,节省挑出弱苗的时间,移植后也易于管理照顾。

来到无土地耕种营地,番茄、茄子等长期植物,都种在椰丝包里。阿宝披露。“,无土地耕种,采用自动化滴灌系统,危险性很高,若水里面有菌,蔓延开来,整片农场很快完蛋,所以,我们采用装置喉滴水的椰丝包,解决相互传染的风险。”

长期植物,比如番茄,阿宝更倾向用滴灌法,既能保障产量和供应,又不担心要做土地轮耕。

“泥土种植,不管用鸡粪或牛粪,都是有菌。种来生吃的菜,不晓得吃下去会怎样,滴灌可解决这个问题。”他说:“把植物架高,下面更通风,病害管理容易,365天都有不错收成。架下空地,可以种植不需太多阳光的菜类,比如香菜,加大土地的运用。”

然而,短期的叶菜植物,还是需要种在泥土里,因为成本比较划算。谈起荷兰的玻璃屋,“不论是技术或能源,成本太高,大马还不到这种水平,想像过瘾就好。”

年轻一代寻求双赢

走访金马仑农场,有个深刻感受:不管新旧农人,既用心又勤劳!

资深农人关启宗,总是第一个到菜园,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儿子阿宝亦认同父亲的农人精神:“植物每天都在生长,老板不用心,工人也不认真。”

知人善用:去年,阿宝聘用了在农场实习的大学生黄佩琪(25岁),参与高空种植草莓项目。

“4层高架,下层植物需要LED照明,协助光合作用。因为初始资本重大,因此选择高价位植物来种,品质要求会更高。只要能保证4倍产量,便有投资价值。”阿宝说。

去年种植第一期草莓,今天7月已收成,果形漂亮,味道更甜,这让佩琪兴奋:“好有成就感!”

此外,花农黄承毅坦言,“大部分老农,都是稍微调整农法,不会大力改革。年轻一代接收更多环境资讯,在环保上,尽量寻求双赢局面。”

年轻农人的坚定眼神,似乎告诉说:“未来,创造良好农耕环境,由我们掌握!”莫名其妙又感动起来!

和平农场采用BD农法

金马仑农业协会主席黄田环和妻子何婉菁经营的和平农场,是全马第一个采用自然活力农耕(Bio-dynamic Agrieulture,简称BD农法)的农场。BD的源头,可追溯至1924年,当时,德国和奥地利农夫,向学者鲁道夫史丹勒(Rudolf Steiner)要求,希望他能为欧洲农业困境,提供解决对策。史丹勒因此推展出恢复土壤的“农业八讲”,这成为日后BD农法的基础理论。

为何和平农场实践澳洲BD农法?

“德国体系的讲师,大多非真正的农夫,只是重复‘农业八讲’的内容,却不明白BD真正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到实际的农地操作中。感谢澳洲农夫,把理论化为良好实践,把BD发扬光大。”

1986年后,澳洲百年苹果园Greenwood Orchard的传人Lynton,停止使用化肥农药,以BD农耕法经营果园。最初十年,虽然土壤逐年改善,但病虫害问题,加上仍以一般苹果价格售出,差点让果园倒闭。现在,200多英亩的苹果园和梨园,每年生产超过一千公吨的优质水果。

养好土壤开心种菜

48岁的农人杨运添透露:“十多年来,我不断尝试各种对农人和消费者都好的农法。看到黄田环把土壤养得健康,植物不只长得健康,抵抗病虫害能力很强,产量口感也都很棒,我才有信心转用BD农法。”

通过BD农法,把土壤养好好,省却不同蔬菜用不同农药的成本和麻烦,并且喜欢种什么菜就种什么菜。

“现在,工人都很开心,不用施肥打药,工作轻松很多,不过,收菜还是需要人人手采收。要做好澳洲BD认证,便不必担心行销问题。”

说起来,BD农法,要花时间心力把土地养好,这对租地的农人最难:必须在最短时间,收成最多蔬菜。另外,BD农法,解决了泥土的根部问题,但仍要面对根部以上问题,比如说,可能有不同菌种的问题。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