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考卷含政治意味 應考生嘆為分數“說謊”

獨家報導:丘惠萍

(吉隆坡19日訊)2015年大馬教育文憑考試內的道德教育考卷,被指出現類似帶有政治意味的“政治考題”及莫名其妙的“Rojak考題”,應考生在網上宣洩不滿!

最無奈是考生為了分數,只能“投其所好”作答,睜眼“說謊”,直言已違背道德教育的意義。

一些考生日前考完道德教育試卷后,便在面子書及推特列舉出一連串“不知所謂”及具爭議性的考題。由于試卷禁止帶離考場,考生只能憑記憶描述考題內容。

扭曲公民意識

據《中國報》瀏覽面子書內容,其一最具爭議性的“政治考題”:試舉出校方如何能禁止學生參與反政府活動?配圖是一張政府禁止學生和公務員,參與非政府組織及反政府運動的函件。

有者認為,這類考題似乎帶有政治議程,考題所指的“非政府組織與反政府活動”,像在暗示不要參與淨選盟集會。

有者狠批考試局怎可在道德教育試卷,擬出這樣考題,感覺政府是在濫用考試,作為“洗腦”工具,企圖對考生洗腦,有意扭曲考生公民意識。

考生更列舉有附屬題,配圖指A在張貼大選海報,付100令吉給B,要求B一起貼海報,但B拒絕:“你忘了校長叫我們不能參與助選活動嗎?”,要考生說明為何支持B的決定?

考生因此質疑:這是政府的政治宣傳還是洗腦手法?

其他“Rojak考題”,如馬來西亞加入東協有何好處?令人抓頭,歷史考題怎會“移民”去了道德教育?

還有更諷刺的考生心聲:“學校教我們做人要誠實,但我卻被迫在道德教育試卷中,不誠實作答。”

“那些道德教育考獲A的學生,豈非變成‘大騙子’?!”

道德教育非知識考核

教育界:生活中實踐

教育界人士認為,道德教育本應著重在行為考核,並非知識考核,因為真正的道德價值觀,是透過生活實踐中建立,非紙上談兵。

林連玉基金主席吳建成校長說,以理論教導道德教育已不正確,現在連考題也摻雜政治,更加不應該。

他表不苟同道德教育試卷被政治化的做法,強調這是很惡毒的,已違反教育原則。

“政府是人民選出來的,為何要人民歌功頌德政府?或者唯命是從?”

吳建成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教育真正目的是要培養孩子具備自主思考與判斷的能力,不是要孩子盲從。

考題須符範疇

積極身體力行落實“弟子規”道德倫理的林廷輝博士也說,道德教育是生活學問,考試只不過是考分數,對培養孩子的道德價值觀並沒實質作用。

他說,即便是考試,考題必須符合道德教育意義的範疇。

全國教師專業職工會(教專)總秘書駱燕萍促請負責出題的考試官員解釋,類似禁止參與反政府活動的考題,與道德教育有何相干?

“但從另一個角度,類似考題或也提供考生思考機會,就像考生針對此事提出疑問時,他們有機會思考。”

道德教育試卷引爭議考題例子

(1)制水時,民眾排隊取水的感覺是?過程中,有什么正面影響(kesan baik)?

附屬題:若你現要去補習,母親卻要你去排隊取水,你會?

(2)若你考獲5A和4B,你會繼續升學,還是自己出外找工作?

(3) 瑪麗不滿父親管教太嚴,經常限制她的自由,不讓她出外。曾經離家出走的占米問瑪麗,要不要一起離家出走?你對瑪麗的意見是?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