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變金馬崙(完).農藥毀良田越種越硬 乾得像木頭難用手挖開
報導:許雅玲
攝影:楊智聰
耕地少,產量少,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金馬崙農業,因為年輕農人加入,可以有美好展望:串聯消費與生產端,發揮互聯網概念,促使農業走向3.0世代!
然而,從古至今,農業的發展,成也土地,敗也土地。
對此,自然活力農耕(Bio-dynamic Agrieulture,簡稱BD農法)農人黃田環和何婉菁,斬釘截鐵強調,提升金馬崙農業,必須回歸種植本質:養好土壤,永續發展。
黃田環說:“現代農業的最大問題是:把地越種越硬。摸起來,只有上面泥土有一點鬆軟,6寸以下,都是硬梆梆的,乾的時候像木頭,很難用手去挖開。油棕園、果園,打草藥,上層的土壤,就是這般硬。”
土地越種越硬,原因有二:一是用農藥,還有,犁地方法不對。
農藥,全世界農夫都在用。即便是澳洲,一般化學種植農產品,可能不會使用禁藥,但農藥照用。
近年來,大馬農業,已出現土地越種越硬的棘手問題。
“我看過平原的一些園地,很多農作物,包括木瓜和香蕉,已出現不能對治的病害,導致整片園地的植物死完,這是因為農業操作方法不恰當。”他繼續說:“一般農戶,從未仔細研究自家土壤和植物,別人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高毒性殘留數年
有用農藥的農人不信:我用的農藥弄死我的土地。
別人施打農藥,我就施打農藥。植物沒死光,好彩嗎?不。一些蕃薯、西瓜,榴蓮,植物從根部吸收農藥,不知不覺地,農藥可能已滲透食物裡頭。
連續兩年,黃田環參觀了中國的柑橘園。事後,他會跟農夫朋友說,農藥顆粒撒在地上,不是噴在葉子,他在新年絕對不會買柑吃。撒在地上的若是禁藥,比如高毒性的好年冬,殘留性非常久,可能殘留個5年。
話說至此,何婉菁坦言,“農人用化肥種的蔬果,價錢便宜,是因為有環境和健康方面的代價。”
種有機菜大車換小車
後輩做有機種植,應該比長輩幸福吧?
不盡然。他們的務農經驗,很多情況下,讓別人都覺得“好危險”。他們在羅京高原的耕作地,需要渡過3條河,走上20分鐘凹凸不平的泥路,才進到農場。
幾十包的有機肥料,都是人手扛抬進去。某次大雨,還沖走一輛摩哆、一輛車和幾個人。後來,開了新路,駕駛四輪驅動車,30分鐘便可到達農場。
“媽媽跟妹妹講:我都不懂阿姐為何放棄豌豆苗,要去種有機菜,種到大車換小車……呵呵,我和田環,只是心想,沒有好的健康食物給孩子吃,是一件好奇怪的事!”何婉菁笑說。
BD菜比一般農作物輕
一般植物,在大太陽底下,會打開葉孔,讓陽光進入,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打開葉孔,水分會蒸發。底下喝的是肥料水,蒸發的是純水分,植物會累積越多鹽,來到一個程度,把葉孔關掉,保留水分,只做很少光合作用,無法產生真正營養。
就此,何婉菁強調,“就營養價值來說,BD菜不差,可惜,現代人講重量,不講質量。一般農作物,都比BD菜重,因為吸收的肥(鹽),促使植物吸收更多水,植物水腫,容易變軟。”
親愛的消費者們:吃菜,要質量?要重量?你們的消費決定,可是會影響金馬崙未來的農業趨勢呢。
長途跋涉尋乾淨水源
說到養好土地,不得不提土地污染。
根據金馬崙農人的說法:政府並未曾協助農民,解決水源問題。用於灌溉農作物的水源,都是自己出錢出力,設法上山尋找及開闢的,常需徒步長遠路程,才可接駁到乾淨水源到農地。
匪夷所思的是,1997至1999年,政府將雙溪巴拉斯(Sungai Palas)超過千畝的原始森林,變更成馬來保留地,這之後,就有華人向馬來地主租地耕作。實際上,這裡是高原最高地區,海拔1600公尺以上,應劃為森林保留地,作為主要水源供應區。
更早之前,政府把蓄水池建在較低的雙溪依干(Sungai Ikan),但那裡,本已有農民進行耕作,後有農民開闢新地,即便劃為森林保留地,水源能不受農藥污染嗎?
學BD農耕法活化土壤
黃田環和何婉菁一直思考:對環境好的農法,除了有機農耕,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2010年,夫妻倆到澳洲旅遊時,機緣之下,參觀了BD果園。返馬之後,開始學習澳洲BD農法:休耕兩個月,用綠肥的腐殖質,來活化土壤,養好土地。同時,BD農法,犁地很深,鬆軟土層可達到一公尺。
“這種的土壤結構,可以吸收很多水分,同時,因為土地儲存較多水分,更耐乾旱。”黃田環滿意表示 ,“就算用水溶性化肥,一澆水或下雨,就會流到河裡。BD農法,土地不僅越種越好,加上不施肥,對環境更好。”
健康植物可對抗蟲害
很多人半信半疑:不施肥打藥,能有產量,能抵抗蟲害嗎?
先說蟲害。黃田環表示,“植物充水,外形軟趴趴,做不到光合作用,免疫力下降,才容易被蟲類攻擊。土地養好後,植物健康生長,免疫力提高,對抗蟲害能力更強。”
再說產量。何婉菁披露,“BD菜,有一些產量還不錯。但是,有一些,比如說番茄,產量不如化肥農藥。番茄的種植,要乾的環境,金馬崙潮濕,農人用很多農藥,才有預期的產量。”
不過,夫妻倆從事4年多的有機種植,種出來的有機菜總量,都沒有種BD菜的半年成績好。
全球農耕地都留不住水
很多人把金馬崙洪災矛頭,指向農業,特別痛罵塑料遮雨棚。
不管任何行業,包括農業,都必須盡好環境倫理責任。
金馬崙農業協會主席的黃田環強調,“把土地養好了,很大程度,可以避免破壞環境。”
種壞的土地,會衍生幾個問題,首先是容易淹水。
硬邦邦土壤不吸水
大雨降下地面,硬邦邦的土壤不能吸水,大水只在土地表面上走一趟,水土便流失,造成大淹水,一旦下暴雨,低窪地點就淹水。
接下來的問題是:造成海水上升。土壤不吸水,陸地留不住水,雨水流入河流,最終匯入大海,造成海平面大幅上升。
“過去,一般科學家指溫室效應導致冰川溶解,造成海水上升,其實,更大影響是陸地留不住水。畢竟,冰川的冰,比較輕,就算溶解了,體積沒增加,除非是,陸地上的冰川溶解,流入海裡。”他說。
實際上,全世界的農耕地留不住水,造成海平面大幅上升,才是全球淹水主因。
土地有循環換氣功能
黃田環說:“土地有循環換氣功能,下午時,水氣下降,連同空氣裡的灰塵,一起進入土地。通常,下午3點過後會下雨。同時,熱氣會釋放到外太空去。這是地球的一個呼吸作用。”
早上的作用則相反:水氣上升,就起霧,熱氣慢慢下降,白天開始變熱,直至下午,又進行交換作用。
“土地太硬,水氣不能下,熱氣不能上,交換作用不能正常發揮,只能悶在空氣裡。這也是何以大城市,吉隆坡和怡保,到了晚上還是悶熱的30℃。”
水氣累積將變暴雨
水氣,如果無法每天緩慢地下來,累積到一個程度,變成暴雨才下來,情況就不妙--隨時突發水災。
黃田環透露,“在中國,土地面積更大,農耕地都已硬化,造成在高原以外的其他地區都很悶熱。本來,空氣裡的灰塵,應跟著水氣進入地裡,結果卻沒有,這又造成霧霾問題。如果全世界土地都搞硬了,全球空氣素質又成另一個大問題。”
大馬一年一度的“霾害”時期,金馬崙高原卻很少出現霧霾,截至去年,只出現半天霧霾,主要因為,金馬崙位處中央山脈,四周還有很多森林,森林土地還是鬆軟,大部分霧霾,可被森林吸收。
“當然,土地繼續被開伐,總有一天,霧霾會殺到。”何婉菁說。
土地硬化天氣變異常
土地變硬,還會招致另一個全球課題:影響降雨量和溫度。
在赤道或溫帶,熱氣不能散,這裡的地表上、海面上,便會蒸發很多水氣。水氣大量上升,一下到地面,雨水會很暴烈。
地方上熱,跟南北極溫差很大,又會形成對流:熱空氣往南北極去,冷空氣從南北極過來。在夏天,溫帶地方水氣,被帶到南極,對流太快的話,便沒下在該下的那一帶。
“土地變硬,影響地球對流,天氣變異常,必然影響全球農耕地。要是幾個月內,一來就很大的雨,不然一滴雨都沒有,全球糧食生產便出問題。”黃田環說。
不用化肥種菜真好吃
何婉菁的爸爸,20幾歲,便帶著家人到金馬崙種菜。
“爸爸完全不會種菜。跟農人學種菜,學的都是用科學化肥和農藥。可是,爸爸意識到,美國用大量肥料和農藥來種植,土地會沙漠化。他便決定,盡量不用化肥和農藥,他種的菜,很好吃,很受歡迎,尤其豌豆苗。”
在資訊、技術和設備均匱乏的1970年代,拒絕農藥,用天然原始方式,養好土地,十分消耗功夫,產量又不大,十分難經營,但何爸爸從不言苦,因為家人和村人都愛吃他種的蔬菜。
何婉菁念念不忘爸爸種的甜椒的香甜味道。24歲之後,她選擇到金馬崙,用堆肥種植豌豆苗。
後來,認識丈夫黃田環,誕下大女兒,開始從事有機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