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协的未来与挑战
──新加坡《联合早报》社论
东协十个成员国首脑昨天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共同签署声明,宣布成立“东协共同体”。共同体将在经济、政治与安全、社会与文化3个领域促进区域的进一步团结及合作。一旦货品、服务、人员和资金能在这个拥有6亿2500万人口的共同体内更自由地流动,东协经济总量将有望从目前的全球第七大排位,在2030年跃升为第四大。
这既是宏大的愿景,也是艰巨的挑战。纵观世界各地,区域一体化的成功例子凤毛麟角。走得相对平顺的欧洲联盟,在1999年部分成员国实现欧元统一货币后,在短短的10年就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新近的西亚难民潮,更进一步加剧欧盟内部矛盾,让废除成员国国界的《申根协议》面临失效的威胁。
挑战比欧盟更巨大
欧洲诸国同属基督教文明,成员国的经济差距相对较小,在实现共同体的征程上尚且举步维艰,对比之下,组成东协的东南亚诸国,除了地理上的亲近,在语言、民族、文化、宗教、政体乃至经济发展程度等方方面面,都比欧盟来得更为多元和复杂。就此而言,东协在推动共同体目标上的挑战,自然要比欧盟所面对的更加巨大。
虽然如此,东协却毅然决定接受挑战。这其中当然有理想性因素。历史经验表明,邻国之间的开放合作,特别是机制性的交流,将能获得水涨船高式的互惠效应,造福所有成员国的人民。此外,区域国家的紧密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对外部而言,世界形势风起云涌的大变化,也意味着东南亚诸国基于合则共荣,离则俱损的教训,必须深化合作。
冷战结束后的短暂红利,已经随着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欧洲现代世俗文明同伊斯兰激进主义的冲突,以及西方经济整体步入“新平庸时代”而消耗殆尽。惊鸿一瞥的“历史终结”所带来的乐观及希望,正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的相对式微,而走向全球秩序在“定于一尊”局面瓦解后所产生的不确定状态中。和平与发展的前景,已经不再理所当然。
世界经济重心因中国、印度的发展而逐渐移向亚洲,导致大国博弈的现象在本区域隐然有越来越激烈之势。中美在南中国海的针锋相对,随时有可能失控升级。日本逐渐要摆脱二战后的和平主义,也为区域带来更多变数。
中国国力的膨胀导致其国家利益的全球化,也让南亚大国印度更关注东南亚近邻的形势。这些外部的张力,迫使东协必须在团结一致或各自为政之间,做出重大的战略抉择。
另外,伊斯兰国组织代表的极端意识形态扩散,对东南亚诸国也构成了最新的严峻挑战。东协的成立,本来就是东南亚非共国家对抗共产主义进逼的产物。冷战结束让东协得以扩大规模,把原先的对手吸纳为会员。
各国弱点转为优势
伊斯兰极端主义对东协的威胁,不亚于当年的共产主义。东南亚众多穆斯林,有可能被这种意识形态蛊惑而构成内部安全隐患,进而影响区域稳定。伊国组织已经把魔掌伸进来了。这无疑是东协必须加强一体化的全新重要理由。
面对这种种新变数,东协只能选择深化合作。当然,上述内外的矛盾对实现共同体的目标,构成了相当的障碍。因此,成员国之间有必要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保持有智慧的平衡。
东协也必须让新成员国更能感受到团结的好处,确保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同时,各成员国也应当在角色上寻求分工,让彼此的差异形成各自的特色,把弱点转化为优势,使得东协的能量大于十国的总和。筚路褴褛48年的东协尽管前路曲折,只要齐心协力,终究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