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詠君:他們也想要安穩的生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徐詠君:他們也想要安穩的生活

不管是在大街小巷,當你走在路上,總會發現路旁躺著一些露宿者,或稱流浪漢。露宿者是一些經濟能力較低或沒有固定居所的人,他們會在一些公共場合,像是街道旁、天橋底下或公園等的地方棲身。他們當中有些或許會找零工當苦力,賺取少量薪水,但也有一些四肢健全的露宿者,選擇以行乞方式過生活,如果當天沒得到路人捐助,他們便沒有金錢購買當天的糧食。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導致他們無家可歸的原因有很多,像是經濟因素、疾病因素或其他因素等。有些露宿者本來就已活在貧窮環境,公司突然裁員讓他們失業,以致他們無法承受房子貸款的負擔,最後被逼露宿街頭。舉個例子,在吉隆坡一帶的城市生活,一個月房租至少都要300令吉,月薪不過1500令吉的人,很難在這個熱鬧城市待下去。

至于疾病因素,一些精神病患者或有身體障礙的患者,因為缺乏親人照顧,甚至被家人遺棄,以致當露宿者。他們無法靠自己的能力賺取金錢,只能用行乞或才藝表演,像唱歌或畫畫的方式取得生活費,某部分露宿者甚至是不法集團的工具,集團把他們留在人流多的地方行乞,事后把那些錢都拿走。

救助站如兵營



馬來西亞在1971年至1990年實行了新經濟政策,很多學者聲稱該政策成功將國家的貧窮率從1970年的52.4%降至1990年的15%,全國的貧窮率至今還持續下滑中;從2004年的8.5%到現在2015年,已成功降至2%。

馬來西亞也有一些專設立給露宿者的救助站,只是大多數露宿者寧願在天橋底下忍饑受凍,也不願去求助。在中國,有一名記者喬裝是露宿者,到流浪者的救助站尋求幫助。開始時他認為其實救助站挺好的,有嶄新的床鋪、提供熱水澡服務、供人三餐溫飽的食物,更重要是他們會提供免費車票讓你回老家。但救助站裡的生活很有紀律,比如說受助人員有門禁,也有規定的作息制度。受助人員起床的時間也有設定,吃過早餐后還得到活動室點名,與其說這是救助站,倒不如說這是另一個兵營的操作方式,嚮往自由的人很難接受這樣的制度。到最后,露宿者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馬來西亞經濟研究機構(Malaysia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MIER)的Musalmah Johan指出,城市的貧窮人士過于依賴收入來維持生計,以致容易被百物漲價、經濟風暴和全球化影響。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沒辦法用別的辦法去解決問題,覺得只有錢才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我認為貧窮人士之所以會貧窮,除了自身因素外,政府也有一部分責任。政府應該要為貧窮人士制定有利政策,或許可以辦更多公益活動來幫助他們,才是明智決定。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