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澄:大專應多設「多元性」的科系和課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碧澄:大專應多設「多元性」的科系和課程

每個地方、地區或國家,有關方面往往根據實際需要而在其大專設立各種不同的科系和課程。有時候,為了“吸引”更多學生選讀,當局會考慮設些比較不太學術化卻大受歡迎的東西,原也無可厚非;不過為了避免遭受大眾譁眾取寵、浪費公帑或引起不良“風氣”延伸等批評,此舉應適可而止。



本月初媒體報導,中國多所大學開設了好些“奇葩課程”,例如“生死課”主要針對不少大學生自殺事件而設,“殯葬專業一條龍”顯然是為了給社會開拓一門新行業而設立。

廈門大學新設的“乳房美學”,今年春秋兩學期受女學生熱捧,報讀者超過百人。該項課程的負責人歐陽忠副教授闡述開辦這門課程的原因是希望大眾,尤其是女性對乳房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從而加強對乳房的保護,以及預防與乳房有關的疾病。他說:“在原始社會,乳房僅是哺乳的器官。隨著社會變遷,乳房多了美的功能。唐朝以胖為美,認為乳房越大越美,但過后的一般趨勢都不再有這種想法了。”

單方面異想天開



我國的大專學院,大致上繼承英國時代的傳統去安排學科,以傳播、弘揚文化知識以及科學技能為主,當然不忘配合時代潮流,與時並進,以增強個人、社會和國家的競爭力。當然,較為高深的文教研究、尖端的科技研發等等,囿于經濟與人力,一時還不易迎頭趕上。

由于我國是個多元種族的社會,種族、宗教、文化習俗各方面很自然都顯現多元化的色彩和現象,那是無可避免的。有些領導人以為通過強迫性的單元教育制度,就能達到民族和諧、團結,國家進步、繁榮的理想。這無異把事情過于簡單化,也是單方面異想天開與現實完全脫節的想法。最高當局在單元化與多元化政策搖擺不定的情況下,數十年來白白浪費了許多國家資源。亡羊補牢的措施,是今后在政治、教育的領域讓“多元化”的施行增強力度,以彌補過去的缺乏和不足。

學校的多元化容或構成日后人民的疏遠與隔閡的可能性,但這是可以克服的。例如對于共同的課程予以靈活處理,舉辦區域交流活動等等,最重要的是學校主管人與老師的態度須誠懇與認真。

具多元語文基礎

大專學系與課程的多元性更須急起直追。大學當局應鼓勵大學生,特別是碩博研究生一改以往“單向”的研究,而進行“雙向”或“多項”的探討,例如各種族之間語文、文學、歷史、文化、習俗等的較深入、全面的比較。

學生本身具有多元語文的基礎,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因此,教育部對雙語或三語教學的探索急不容緩,務求學生在進入大專學院后,能充分利用並發揮在研究工作上。

各種語文的著作及時正確地互譯,對大眾社會有廣泛影響,對大專研究生工作的進行有極大幫助,最低限度減少了翻譯工夫,使研究工作更為順暢、快速。據說拉曼大學有意開辦各語文互譯課程,希望這項計劃早日落實。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