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子若
圖:張文輝、受訪者提供
青花瓷,即是在瓷胎上以天然鈷藍料描繪紋樣,再罩以透明釉,在高溫1300℃上上下下一次燒造成的瓷器。當色料充分滲透于坯釉之中,即會呈現或濃麗、或清淡的藍色花紋。
與中國其他精緻的彩瓷相比較,青花瓷的藍與白二色,簡約而不簡單,其紋樣既可傳遞含蓄內斂,又可表現豪邁大氣,格調凝練,韻律雋永,長久以來觸動藝術家、收藏家與普羅大眾的心靈。
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青花瓷被稱為最具民族特色的器物。據資料顯示,青花姿最早出現在唐朝,但唐朝以后,青花瓷燒造出現了400年的斷檔,直到元朝才重新開始燒造。
元代時期創製的青花瓷器,可稱為中國陶瓷史上劃時代的作品。隨著浮梁瓷局(元王朝在景德鎮設置的全國唯一一所為皇室服務的瓷局)的設立,迎來窯業的繁榮,加上青花繪畫風格有所突破,景德鎮作為元青花的重鎮,正是在元代奠定了它“中國瓷都”的地位。
源自于景德鎮的元代青花瓷風靡全世界,成了海上貿易的主要商品,元青花銷至東南亞和歐洲地帶大部分皆採用海路。隨著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現代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擴大和延伸海上瓷路的航線,寫下“藍色交響,海上花蹤”這部美麗的藍海史詩!
元青花東西方撞擊火花
如果你對元代青花瓷的藍色韻律有心動,可以立即行動,前往國家博物院觀賞“元末明初青花于海上巡禮展”,此展覽主要是配合中國總理李克強到訪我國而舉辦,它經已于上星期日(22日)由國家元首后端姑哈米娜親自主持開幕典禮。
在這個展覽裡,除了展示海內外重要藏家的稀世珍藏,景德鎮陶研所的部分元青花精品典藏也參與其中,大馬收藏家也獻出約40件青花瓷藏品。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張柏在接受《架勢堂》訪問時指出,中國有逾四千座博物館,擁有元青花藏品的並不多,因此親睹過元青花的人也少。
在約兩百件展品中,其中有60件是元青花,還有一些還是首次對外展出的呢!首次對外展出的包括青花琴棋書畫開光人物蓋盒、禦土窯青花藍地留白海水花卉如意紋大盤、青花鳳首壺、元青花三羊首香尊、青花波濤獨龍紋高足杯,以及禦土窯青花魚藻紋罐。
張柏透露,他第一次有機會親睹元青花在北京大學唸考古時,在他的眼裡,元青花是人類創造的文化遺產,非常了不起!“它具有藝術、科學和歷史價值,這三大價值足以說明元青花的偉大。”
青花瓷不僅僅代表一種藝術產物,它更是亞洲的一種獨特意象,正如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江建新在“元末明初青花于海上巡禮展”小冊子上寫到:“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它不屬于某個國家,它是全人類共同走出來的一條路,元青花亦如此,它是那個時代東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產物。”
此外,他也提及,景德鎮青花瓷生產使用的“蘇麻離青”原料就源自西亞地區,元青花瓷的構圖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元青花瓷的魅力更多地體現在跨文化、跨學科的融合上。
海撈瓷文化考古有依據
中國文化信息協會藝術品收藏、研究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姚競進一步解釋說,青花瓷之所以在東南亞大受歡迎,那是因為受伊斯蘭文化風格影響,“穆斯林比較喜歡青花的顏色。”
“從唐朝開始,當時工匠燒的陶器就已經大量使用了‘蘇麻離青’,中國的青花瓷的來源受到西亞文化的影響,是他們最早把青花原料用在陶瓷上,陶瓷因此影響了中國瓷器的發展,把這種青瓷拿到中國以后,又進行第二次創造,才造成景德鎮最精美的元代青花瓷。”
當天,他手頭上拿了個由一個印尼收藏家提供的元代青花瓷香盒,“用來裝沉香粉的。”他接著說,這是東南亞非常受落的瓷器之一,“它也算是海撈瓷,但屬于內陸沉船,它是通過海運到內陸以后沉船,因此,其保存現狀比較好。”
“海撈瓷”所指的是,當年中國商船把瓷器通過海運進行外銷,船隻在海上因故沉沒,所載瓷器打撈出水后的統稱,這些海撈瓷具有明顯的歷史背景,反映出重要的文化和歷史價值。
正如姚競手握的香盒具有錦雞葡萄的紋飾,“一般上,我們在盤子上會看到這種紋飾,但元青花香盒,卻是第一次發現。”他開心地說,這是歷史的見證!因為這一次活動,他大量考察東南亞的收藏家與海撈瓷,以瞭解東南亞國家與青花瓷的緊密關係。
張柏認同地說:“這是人類共同創造的文化產物。”姚競接著說道,中國的青花瓷藝達到的巔峰,堪與宋代的書畫成就巔峰相提並論。也因著青花瓷,中國對外開啟了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陶瓷之路”!
波濤獨龍唯我獨尊
歷史文物之所以重要,那是因為我們是站在祖宗的肩膀走過來的;從歷史文物中,人們得以見物、見人、見事、見思想、見精神!
這是一直與文物為伍的張柏在專訪時說的一句話,他振振有辭地說,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不知道歷史就不知道今天怎麼做,不知道今天怎麼做也就不知道明天怎麼走!
通過對歷史文物的探尋與研究,現代人得以知道相關文物所處于的那個時代的社會、經濟、文化與人,“我們不只是純粹的觀賞瓶瓶罐罐而已,通過文物,人們見到了祖先,我們不能‘見物不見人’!”
在“元末明初青花于海上巡禮展”上,甫踏進展覽會場,人們就可以看到一個漂亮的“青花藍地留白海水花卉如意紋大盤”,那就是典型的伊斯蘭飾風格,應為伊斯蘭藝術家設計。開幕禮當天,元首后在此彌足珍貴的展品前駐足觀賞了許久,感受它飄出歷史和陳年的韻味。
收購流失海外文物
姚競特別提到其中展出的器件——“青花三羊首香尊”。他指出,從三個羊頭中,看得出那是典型的阿拉伯山地羊,而香尊上有繪漢文化的傳統龍紋;在歷史的接點上,不同地域的文化交融通過一個瓷器來進行完美演繹,“尤其今年是羊年,三個羊又帶出三羊開泰的意思,這瓷器是多麼地有意義呀!”
除了觀賞到青花瓷,人們可以通過古代宮廷畫師或是插畫師的繪圖中得知當時宮內與宮外的生活習慣。當中有一幅是源自于扎米(Zamy)所著的“巴哈里斯坦”手抄本的插畫,裡頭繪有一雜貨店,前方有水果,后方有各種用途的瓷器。
此外,當中有一個非常獨有的展出器物,那就是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波濤獨龍紋高足杯”,“作為唯我獨尊的皇帝,皇帝的這個用具只有一條龍,這是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博物館擁有的藏品。”姚競如是說。
張柏接著言道,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做的這門公益事業,是動員社會群眾籌集基金,從而保護文物,弘揚文物、傳承文物,是次“元末明初青花于海上巡禮展”正是他們在服務的項目之一。
另外,同時也是北京敬承堂藝術館館長的姚競與他英雄所見略同,也在香港地區做著文物保護的事情。他說道,中國有許多文物流失在海外,造成歷史上的遺憾,因此,該藝術館以文物收購、保護為當務之急,並且通過文物展覽來向群眾展示這些珍品。
來回博物館路上累積經驗
“我們想方設法通過收藏品把文化宣傳出去,讓大家共同感受歷史遺留下的文化,給人類心靈的慰藉。”與張柏同樣擁有考古學專業,一直從事文物工作的姚競,有感而發地說:“我就是在想,人生中還能做些事情,讓文物發揮它真正的作用。”
他由衷地說,在歷史沿革過程中,東南亞通過絲路的貿易活動和文化交流,留下許多歷史文物,這是中國國內看不到的物件。以這一次的展出為例,姚競與東南亞的青花瓷收藏家同心協力,並協助他們挑選出在當時具有時代意義,可作斷代標準的青花瓷器。
作為一個經歷豐富的文物收藏家,他也是一個有經驗的鑑定家。他指出,若要達到收藏家與鑑定家的程度,他本身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除了通過閱讀和聽講課得到基礎知識,還得親身到窯址,親眼目睹實實在在的歷史殘跡留下的印記。
通過觀察窯口生產出來的工藝品,包括它的繪畫、器型等,作出整體的訊息鏈,為腦袋提供清晰的認知,再結合本身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即能從一個瓷片中看出它在什麼時期燒造、採用什麼配方,以及製作和成形的工藝特徵。
為了做好這份工作,他不時走在博物館的路上,讓他最震撼的是歐洲七大博物館。對于這些西方國家昔日通過大量手段,把全世界很多文化集中在一起,他認為,人們應該以更開闊的心胸看待之,“那是對人類文明的保護、對文化的熱愛,說到底,是對世界的一大貢獻。”
元末明初青花于海上巡禮展
日期:11月22~12月26日
時間:9am- 6pm
地點:吉隆坡國家博物院
入場券:每人2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