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茵:艺术品和我有什么关系?
每每经过北海拉惹乌达路,抬头看见店屋墙上的“蛇伴女孩”墙壁,都在猜测缠绕女孩的是蛇还是海鳗,这幅壁画又想要表达什么。
虽然墙壁换成“清新女孩”后,我还是可以感受画中的黑暗情绪,但壁画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让我感觉与整个地方环境格格不入。
再看看北海另外一幅“海龟”壁画,心中也在自问,为什么海龟的旁边要画上巨人与小人人,再加上一个白色框框?
虽然“海龟”壁画受到市民好评与接受,但我还是不住提出疑问,它和我有什么关系?海龟让我想起的是东海岸。
初见北海拉惹乌达路设置的“星星”装置艺术、土耳其艺术家的壁画,我问自己它给我什么感觉?嘴里除了蹦出最简单的词“美”或“丑”,它和我有什么关系?
设置在户外的艺术品及壁画越来越多,为什么却让人越来越提不起劲?
公共艺术不同于博物馆里的艺术品,不能过于自我及脱离大众社会,需要有符合普罗大众的艺术价值观。
我理解的艺术是这样的。
在槟岛路经姐弟共骑壁画,它会让我突然想起可以在古蹟区的脚车站内租用脚车,并激起我与友人骑脚车穿梭在古蹟区街道间的欲望,并作为我们游古蹟区的集合起点及终点站。
再比如说,怡保旧街场敦善班丹路的“老人喝咖啡壁画”。某次我回怡保替家人前往位于旧街场敦善班丹路的市政厅分部办理事务,当我经过漫长等待及一肚子气的走出大门口,不经意瞥了“老人喝咖啡壁画”一眼。“老人”已经静静地和我对话,我也向他妥协。
“好吧!休息一下,来杯咖啡,消消气。”
公共艺术应该大众化、地缘性,让人亲近,同时让人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