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澄:大专应多设「多元性」的科系和课程 | 中国报 China Press

碧澄:大专应多设「多元性」的科系和课程

每个地方、地区或国家,有关方面往往根据实际需要而在其大专设立各种不同的科系和课程。有时候,为了“吸引”更多学生选读,当局会考虑设些比较不太学术化却大受欢迎的东西,原也无可厚非;不过为了避免遭受大众譁众取宠、浪费公帑或引起不良“风气”延伸等批评,此举应适可而止。



本月初媒体报导,中国多所大学开设了好些“奇葩课程”,例如“生死课”主要针对不少大学生自杀事件而设,“殡葬专业一条龙”显然是为了给社会开拓一门新行业而设立。

厦门大学新设的“乳房美学”,今年春秋两学期受女学生热捧,报读者超过百人。该项课程的负责人欧阳忠副教授阐述开办这门课程的原因是希望大众,尤其是女性对乳房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加强对乳房的保护,以及预防与乳房有关的疾病。他说:“在原始社会,乳房仅是哺乳的器官。随着社会变迁,乳房多了美的功能。唐朝以胖为美,认为乳房越大越美,但过后的一般趋势都不再有这种想法了。”

单方面异想天开



我国的大专学院,大致上继承英国时代的传统去安排学科,以传播、弘扬文化知识以及科学技能为主,当然不忘配合时代潮流,与时并进,以增强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竞争力。当然,较为高深的文教研究、尖端的科技研发等等,囿于经济与人力,一时还不易迎头赶上。

由于我国是个多元种族的社会,种族、宗教、文化习俗各方面很自然都显现多元化的色彩和现象,那是无可避免的。有些领导人以为通过强迫性的单元教育制度,就能达到民族和谐、团结,国家进步、繁荣的理想。这无异把事情过于简单化,也是单方面异想天开与现实完全脱节的想法。最高当局在单元化与多元化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下,数十年来白白浪费了许多国家资源。亡羊补牢的措施,是今后在政治、教育的领域让“多元化”的施行增强力度,以弥补过去的缺乏和不足。

学校的多元化容或构成日后人民的疏远与隔阂的可能性,但这是可以克服的。例如对于共同的课程予以灵活处理,举办区域交流活动等等,最重要的是学校主管人与老师的态度须诚恳与认真。

具多元语文基础

大专学系与课程的多元性更须急起直追。大学当局应鼓励大学生,特别是硕博研究生一改以往“单向”的研究,而进行“双向”或“多项”的探讨,例如各种族之间语文、文学、历史、文化、习俗等的较深入、全面的比较。

学生本身具有多元语文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因此,教育部对双语或三语教学的探索急不容缓,务求学生在进入大专学院后,能充分利用并发挥在研究工作上。

各种语文的著作及时正确地互译,对大众社会有广泛影响,对大专研究生工作的进行有极大帮助,最低限度减少了翻译工夫,使研究工作更为顺畅、快速。据说拉曼大学有意开办各语文互译课程,希望这项计划早日落实。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