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8日訊)財政部副部長拿督蔡智勇指出,僱員公積金局聯同其他機構一項研究調查顯示,國民的理財知識貧乏,當中多達70%人民不懂得理財,只有少數的23至30%人士,有這方面能力。
他今早出席2015年大馬單位信託散戶投資大會后指出,由于人民的理財能力還是很低,政府透過僱員公積金局的“退休咨詢服務”,來協助加強會員對退休計劃的醒覺與知識,同時也讓信貸咨詢與債務管理機構(AKPK)負責包括財務教育、咨詢服務及債務管理計劃。
“此外,政府也在2012年財政預算案中 推介私人退休計劃,鼓勵更多人進行供退休生活的投資。”
吁提早規劃退休生活
“私人退休基金于2012年推出后,投資總值為6400萬令吉,截至2014年12月,增長至7億1600萬令吉;投資私人退休金的年輕人,也從2013年初期的4200人,于2014年12月增加至2萬3000人。”
蔡智勇也說,在2014年財政預算案下,年齡介于20至30歲,以及投資額達1000令吉的人士,將享有500令吉獎掖,而投資3000令吉者,將享有減免稅務的優惠。
“政府推出私人退休計劃,是要鼓勵年輕人盡早為退休生活做好規劃。”
出席者包括大馬證券監督委員會執行董事蒂依嘉嘉麗、征陽集團執行主席拿督戴良業、大馬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會長李偉忠、卸任會長李有全,CFA協會主席保羅史密斯、匯盛科研董事黃毓晶、主講人盧嘉怡、貝萊德亞太區戰略產品管理主管盛飛龍,及大馬證券監督委員會副總經理兼投資事務及投訴主任凱魯。
單位信託基金佔20%市值
蔡智勇也指出,與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我國的單位信託基金行業在大馬交易所的比例低于10%相比,目前的單位信託基金行業總資產淨值高達3530億令吉,相等于大馬交易所總市值的20%。
他說,本地單位信託基金行業,在亞洲金融危機后穩步發展,政府也支持讓散戶,以有限資金進行多元化投資的方式。
“早在1959年,我國就推出信託基金概念,是其中一個最早推出單位信託基金的國家;有關行業的發展也促成各類的基金,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也使到投資教育變得非常重要,從而加強民眾的認知及瞭解各類信託基金的性質。”
他也說,我國從金融危機中吸取了很多教訓,政府也認為金融市場必須得到道德信念及崇高市場誠信的支撐,並通過證券監督委員會及國家銀行推出許多政策及指南。
“截至9月30日,我國資金市場已增長至國家經濟的2倍,達到2.68兆令吉,而且惠譽和‘彭博社’對我國作出的正面評價,顯示我國是一個充滿活力、韌性及經濟基礎強穩的經濟體。”
金融知識是生活技能
蒂依嘉嘉麗說,金融知識其實是一個生活技能,是從學校開始到退休的堅持及持續性的學習態度。
她指出,投資者的教育及金融知識,終究只是改變投資者行為,至于偏見、風險偏好及財政目標,只有投資者本身最清楚,從而良好規劃本身的財務和投資之旅。
“只有在投資者獲取良好的咨詢及對擁有投資知識,才能夠達到投資保障。”
她也指出,截至10月31日為止,單位信託基金總資產淨值高達3530億令吉,總信託基金戶頭達1790萬令吉,比今年年頭增長了2.5%,顯示單位信託基金依然受國人歡迎。
但她認為,從單位信託基金的熱門度來看,政府需擁有一套健全的投資者保護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