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大馬(二) 朋友兄長邀請影響大 一躍龍門 情深似海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龍飛大馬(二) 朋友兄長邀請影響大 一躍龍門 情深似海

朋友互相影響加入龍隊,成為舞龍界的新力量。
朋友互相影響加入龍隊,成為舞龍界的新力量。

報導:潘有文
圖:李志強



柔佛新山的舞龍風氣,造就舞龍水平居高不下,朋友之間的影響力,佔了一個重要因素。

新山福州十邑會館舞龍隊成立30多年,奪過不少國內外舞龍比賽三甲,堪稱大馬舞龍界“勁旅”。

從舞龍教練、領隊至隊員之間,可以發現朋友之間的影響力不少,讓不少人走上舞龍這條路,並且一直與“龍”同在!



男女之間一見鍾情的愛情,沒有理由可以解釋,看對眼后愛火迸發,一發不可收拾。

舞龍何嘗不是如此,最初可能是因為受朋友之邀而加入舞龍隊,未料就毫無理由的與它結下不解之緣。

45歲的新山福州十邑會館舞龍隊教練陳世強,11歲加入舞龍隊,12歲在這間會館舞龍隊內,至今已有30多年,從隊員到教練的生涯,舞龍始終讓他甘之如飴。

“進入龍獅隊是經朋友介紹的,不懂為何就參生興趣,一呆就呆了很久。”

當年,他的哥哥常協助舞龍隊伍的運送工作,他也不算對舞龍陌生,然而並沒有因此加入龍隊。

樂得伙伴

反而是在朋友的遊說下,他加入了舞龍隊,未料就這樣沉浸在舞獅的世界中。

現在的他,工作忙碌的時候,依然抽出時間指導會館的舞龍隊,他當初那一股熱誠的火,依然在胸中燃燒,歲月和生活並沒有打擊他對舞龍的堅持,因為這是他無法割捨的興趣。

如今,他把參與舞龍的角色,升級成傳承的使命,他相信這個歷經歲月洗禮的中華文化,沒有理由無法發展得更出色。

相較陳世強教練,該會館舞龍隊的新一代,16歲的蘇鉝翔,就是舞龍隊初生之犢,雖然僅有3年的舞龍經驗,但已憑著個人影響力,吸引六七名同校同學加入這支龍隊中。

他13歲時,一位參與舞龍的朋友兄長,就問他是否要參加舞龍,原本對舞龍有興趣的他,即刻點頭答應了。

對一些喜愛“耍酷”的年輕人來說,舞龍這種文化活動,可能就是“過時”的玩意兒;一幅時髦打扮的蘇鉝翔,並不擔心遭人取笑,而至今也沒朋友有這樣的反應,他則樂得朋友群都是舞龍的伙伴。

也許可以如此解讀:這種友情現象,堅固了新山的舞龍文化,朋友之間以舞龍會友和交友,感情反而變得更加穩定,從中建立舞龍時的默契與團隊精神。

訓練體能打好基礎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想要舞得一手好龍,除了技術,體力不可或缺。

賴利國身為舞龍教練之一,對于年輕團員體力有著嚴格要求,期待他們練好體能后,有更出色表現。

但是,練習體能的動作,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以及練習腰力的動作,常會引起年輕團員,尤其新進團員不滿。

他笑說,他們這些教練就好像都成了魔鬼教練,似乎就是在折磨年輕團員;但是,日子久了,年輕團員從練習體能中體會到好處,就會接受教練團的訓練了。

相較數十年前,當時的教練才是真正的魔鬼教練,現在的教練以體能訓練的方式指導新一代,看來只是小兒科了。

“以前訓練很辛苦,我們必須站在長凳子上面舞龍,教練拿著籐鞭指導,如果從長凳上跌下來,就有得你受了。”

原來當時的教練認為,站在長凳上訓練可以練習平衡感,不易跌倒;然而,賴教練表示,如果現在還用這種方式訓練,這些年輕人第二天或就不見人影了。

龍頭減重由4kg變2kg

賴利國舞龍頭出身,當時的龍頭重達4公斤,提著龍頭跑動起來,沒有足夠的體力,就無法舞出龍的神韻。

舞龍需要新生代,13歲以后的孩子加入龍隊后,負責舞龍頭的少年人,提著重達4公斤的龍頭,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

“為了讓年輕一代參與,擔心體格不夠壯的人提龍頭會疲累,因此舞龍界開始把龍頭從4公近減至3.5公斤,再減至2.5公斤,然后就有供表演用的2公斤重龍頭。”

然而,比賽與表演不同,龍頭至少需有2.5公斤的重量,才符合比賽規格;一般表演時,可能時間較長,使用2公斤的龍頭,才不會消耗過多的體力。

由于舞龍花式日新月異,花樣百出,不再只像以前單純的跑動,時常需要“跳繩”(跨過龍身),龍頭太大也會刮到“龍二”(龍頭之后的龍身舞動者)的腳,出現類似被籐條鞭打的條痕,改動龍頭體重可以減少這方面的情況。

四處比賽廣交朋友

27歲的陳佳鍨和26歲的陳維昌,兩人投入舞龍的生涯,都與父親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陳佳鍨的父親在1980年代時是龍隊的一員,之后轉任領隊;父親帶著只有10歲的孩子“南征北討”,出席各種舞龍活動,孩子覺得父親舞龍時“很酷”,在幼小心靈中撒下舞龍的種子。

陳佳鍨正式加入龍隊后,16歲那一年成為“2004年台灣桃園國際舞龍舞獅功夫錦標賽”冠軍隊的一員,即是名符其實的世界冠軍。

近年,他已轉當領隊,協助教練照顧和監督隊內的新一代,共同維持該舞龍隊的水平。

至于陳維昌,他的父親是舞獅隊隊員,然而他並沒有加入獅隊,反而在朋友的影響下加入龍隊,父親認為龍獅並無太大差別,支持他投入舞龍生涯中。

舞龍是陳維昌的興趣,但他是一個愛交朋友的人,舞獅讓他找到很多朋友,而且從中培養默契,又可以跟一群朋友四處比賽和表演,或者一起遊玩,讓他覺得非常開心。

雖然,偶爾會有專注在其他娛樂的朋友取笑他,但他反駁說,這是他的興趣,而且他想要把從舞龍長者們身上學到的東西,傳承給其他人,而且這是一個使命。

擺脫黑社會背景

42歲的賴利國擁有25年的舞龍經驗,目前是舞隊內的副教練,經歷過舞龍給人印象不佳的年代,至今更珍惜舞龍的形象。

1980年代中期以前,龍獅隊給人的感覺就是有著“黑社會”背景,隊伍之間的會互相敵視,這使得當時大多數的家長不願意讓孩子進入龍獅隊。

他身在那個時代,體驗過讓人歧視的眼光,好不容易舞龍隊經歷時代考驗,形象逐漸恢愎過來,這使他得更加關心新一代的舞龍隊員,不希望他們重蹈覆轍。

“年輕人的觀念改變了,上一代可能有一些背景,因此學生家人會有疑問,但我會回答:時代不同了。”

年輕人年少氣盛,有時一言不合發生衝突,有者可能就要炫耀自己的能力,他就會居中協調,勸告他們以這種方式處理事情,對將來進入社會時沒有多大好處。

愛之深,責之切,他苦口婆心的勸誡年輕團員后,不聽勸者就會讓他們離開,否則無法向其他孩子的父母交代。

隊員流動影響練習

舞龍需要10人一組,隊員之間無法輕易被替代,人員流動會影響練習。

陳佳鍨表示,依照該會館舞龍隊的情況,流動量並不小,但是只要留在隊內超過5年者 ,基本上就少有離隊,因此雖然人員流動多,還是有不少留在隊內10年以上的隊員。

“人員離開的原因不少是長大后到社會工作,或有了家庭時間無法配合練習。”即是說,還在求學的年輕人時間上比較容易配合。

目前,留在該龍隊內活躍者約有30人,年齡從最小的14歲至63歲左右,包括舞龍、鼓樂、領隊等。

他指出,該龍隊並沒有一套審核機制;在表演或比賽上場與否,完全取決于個人的專長,但最重要是以不影響年輕隊員課業為大前提。

隊員受傷幾率方面,偶爾會有一些小傷,這些可能都是基于一些撞到或鉤倒之類動作。

他說,隊員反覆的練習,熟能生巧后,擁有足夠的把握才會參加比賽,然后通過比賽累積經驗。

龍隊需要合作不在競爭

在商業領域,同行如敵國,但在現代的舞龍界,已沒有明顯的派別或門戶界限。

陳佳鍨表示,與其說舞龍隊之間是競爭對手,不如說都是舞龍界的大家庭,今時今日的龍隊,可以看到各隊間的合作。

“當一些隊伍需要幫忙,彼此可以合作,互相指導。比賽時有好幾隊還租同一個場地練習。”

難道對手之間不怕有人模仿舞龍橋段嗎?這就是舞龍極為強調默契的原因,因為一個龍隊突然在賽前改變花式,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每隊都經過長期苦練,才完成套舞龍模式,說改就改,談何容易呀?

各龍隊之間的合作,意不在競爭奪冠,反而希望藉各隊的表現,吸引更新生代加入,壯大舞龍的團隊。

而且,他指出,與一般注重玩樂的年輕人相比,舞龍者更早接觸社會,從中學習更多非玩樂所能學到的事物。

福州十邑會館舞龍隊部份獎杯榜

★2000年馬來西亞全國龍獅錦標賽亞軍

★2002年馬來西亞第一屆全國龍獅公開賽夜光龍藝賽全國冠軍

★世界香港夜光龍醒獅錦標賽2003季軍

★2004年桃園國際舞龍舞獅功夫錦標賽世界冠軍

★2013年首屆馬來西亞夜光龍龍王爭霸賽全國季軍

★2014年第二屆馬來西亞夜光龍龍王爭霸賽全國季軍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