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清:人性與黨性

黨性是黨員對黨的本質屬性的內化,運用黨性原則的規範,作為一個黨員具備的思想道德及文化素質。

有人調侃說:“什么是黨性?上面幾個領導的意思就是黨性,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巫統老大戶頭出現26億令吉政治獻金,老二公開發表質疑的言論后,連累自個副揆官職都失了;就連站在同一陣線的領袖部長也丟官。

巫統面對內憂外患,內憂最大的挑戰是前首相敦馬哈迪都毫無保留地嗆聲,要求首相下台。這些舉措,都不合乎黨性的要求。

馬哈迪更發表兩線制的言論,認為民主國家最好是兩線制,任何一個政黨都不應該永遠執政。這對執政黨而言更是大煞風景的言論。

檳城填海計劃前需進行環境評估動議事件,發生行動黨議員支持敵對黨巫統的動議,結果成為眾矢之的,而公正黨5名州議員在動議中棄權投票,猶如對檳州政府及行動黨蓋了一巴掌。

當一個議題在同一個陣營中無法取得一致的表態,就是紛擾、裂痕的產生,接下來若非磨合,必成多事之秋。

對強勢的服從

不論在朝或在野,領袖都希望其領導方式獲得遵循及追隨,當發生意見分歧,一致有時是必要的步伐;但一致更多時候是對強勢的服從。

“黨性”與“人性”在政治領域向來都是拉鋸戰,彼此都想戰勝對方。面對公眾議題,民眾期待“人性”戰勝“黨性”,以人民利益為依歸;而站在政治立場,往往因為太多牽絆,權力與利益大于一切,有時甚至為維護政治權益,需埋沒“人性”。

為政之道,是得人、治事,朝野政黨面對內部黨性的挑戰,也是對領導者不滿的反照。政黨是由人組成,終究還是要有“人性”也。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