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蘿夏:入微── 真空年代

市面出現許多中國進口唱片,不由得感慨:本地市場如何鬥得過?精美盒裝,一套三張,錄音水平非常好,素質絕對不馬虎,價錢只比一包香煙貴一些。

很容易賣,因為多是紅歌星或者紅極一時的流行曲。很快發現這些黑膠CD唱片都是近廿年的流行曲。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老上海與香港流行曲一張都沒有,除了周璇,那是因為她太出名,再孤陋寡聞不聽歌的人都會知道她。

老上海年代當然不止周璇,還有並駕齊驅的姚莉、吳鶯音,更有李香蘭、白光、張露。時代曲在五十年代初移到香港另拓新天地,獨撐大局的姚莉只有更紅,後來又有靜婷、崔萍,歌影雙棲的葛蘭,之後台灣有姚蘇蓉、紫薇、陳芬蘭崛起,南洋新馬有黃清元、秦淮、李逸、黃曉君。都是當年歌壇響噹噹的人物,為什麼不蒙這些中國唱片公司青眼。請別君子地往版權想。愚見是他們不懂這些很可以為他們再大賺一筆的人與歌。這些歌星與歌曲出在他們文化藝術的“真空年代”。他們從未聽聞從未接觸。這些名噪一時的歌星,每個都有不止出一套三張的歌曲。而且他們的歌迷都還在,市場會很好。

文化知識的真空,也少賺了很多。今日縱使仍然一樹桃花千朵紅,也不是卅年前的桃花相映紅。

那時那裡發生什麼事,南洋的人耳熟能詳,我們自小就知道父母老寄錢回去接濟“衣食無依”的親友,老上海歌星的歌聲只飄揚在南洋海外,在那兒銷聲匿跡。即使民間有人敢大著膽子收藏,在文革大概也完全銷毀。

五十到七十年代的香港、台灣與新馬流行曲,他們更是無從得知。不止歌曲還有書。那是三十年的真空,補不回。錯失太多,真可惜。住在上海的人那時不知有《夜上海》,當然更不知有李香蘭的《十里洋場》,都是歌頌老上海昏暗褪色的繁華。

這些唱片也出西洋歌曲,一樣出現卅年真空狀態形成的文化無知。法蘭辛納杜拉歌裡的深情款款,甸馬丁懶洋洋浪子般的歌聲……他們顯然不知道。

真慶幸我們一年一年的與世界文化藝術同步走過歲月,雖然已經夜色昏黃,但一邁入記憶裡面,仍然紅燈綠酒眼波流。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