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碧君:國語政策苦了英語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和碧君:國語政策苦了英語

還有1個月就踏入2016年,這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一年,所有學校要搞好英文;不過,原定在2016年實行的大馬教育文憑考試(SPM)英文科必須及格的決定大U轉,無限期展延。



2013年,教育發展大藍圖出爐,教育部有很多宏願,教育的各方各面需要搞好,搞好國人的英語水平,不在話下;可是,2年過去了,教育政策能否落實要看政治領袖的臉色,學生仍得為英語水平煩惱。

數週前,馬來西亞醫藥協會揭發約1000名醫學系畢業生,在政府醫院完成2年實習,因為英語差而無法圓醫生夢,讓人覺得丟臉,不過,丟臉的事很快成為過去式,因為政治人物對辦好教育這回事,無法跳脫種族主義思維。

我國有6萬名英文老師,但是,70%的英文老師的劍橋英語考試成績欠佳;三分之二的英文老師英語成績差,令人難以置信,這些不符合資格的英文老師,正在全國的學校,教育我們的孩子─未來的國家主人翁,叫人捏一把冷汗。



台灣雲科大應用外語系系主任王子富曾說,語文未來的趨勢,將會朝向專業與職場英文的領域,醫生與護士,更需要懂得一些專業術語;輔仁大學英語系系主任袁韻璧則說,很多有專業能力的人,因為外語不好而發展受限。

忽視英語重要性

這些學者的觀點,點出專業人士的英文掌握與使用的盲點,教育部在擬訂教育政策或綱領時,應該是沒有參考各國學者的論述,因為我國的課程綱要,優先考慮種族及馬來文發展。

學生完成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教育后,仍無法掌握英語,或能以英語溝通,非戰之罪也,要怪,就怪領導我國22年的前首相馬哈迪,過度主張馬來文教育,忽視英語為國際語言的重要性。

教育部揠苗助長,教不出好學生、好醫生…;現在搞好英語教育,是迷途知返。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