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冰:讀書不是為了考試
小時候無論參與什麼比賽,老師在公佈成績前,都會苦口婆心的勸告同學“勝不驕,敗不餒”,以免同舉抱著太重的得失心,導致無法面對挫折。
近年來,學生因考試壓力而選擇走上不歸路的悲劇不斷重複上演,最近便有18歲大馬教育文憑(SPM)考生疑因考試壓力,竟反鎖在房內上吊,讓父母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痛。
相信小時候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要讀書呢?
父母也許會回答,為了考取好成績,進大學、出來社會找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才不會像父母一樣,因沒念書而過著辛苦的生活。
結果,孩子吸收了父母的思想,開始真的認為讀書考取好成績非常重要,只有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才可過上好的生活。
可是,學生可有認真的思考過,為什麼要讀書呢?
不久前在網絡上流傳一段日劇《女王的教室》約8分鐘的視頻,劇中老師告知學生:“進了大學也好,進了好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那就有無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人就死了。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
是的,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考試只是佔了人生的一小部分,讀書、考試是學生的責任,但非人生的全部,也非最重要之事,比考試成績重要及有趣的事情,真的多得數不清。
學生啊,成績單是給你的一項參考,用來檢視學習成果,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想學”並從中獲得快樂,那才是正確的,否則一旦沒有了考試制度,學生便失去讀書動力,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