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故事.没有金钱消费 只有爱心捐献
报导:谭络瑜
摄影:张文辉、受访者提供
全球超过60个城市响应一年一度的不消费日,但在许多鼓吹消费经济的城市,或许不太受落“不消费”的想法,行动并未引起回响。中国近年兴起11月11日光棍节,网络促销鼓吹消费,今年单日交易额破了1953亿的史上最高纪录。
在马来西亚,我们也已经习惯了“买、买、买”的生活模式。吉隆坡巿议会及Think City于11月28日星期六举行Buy Nothing Day,活动是要唤起公众关注浪费资源的消费行为。
活动在巿中心Medan Pasar举行,从中午12时开始到晚上9时结束,现场设有几个区域:免费巿场、二手物捐赠、手作工坊、城巿绿色种植工作坊、免费心理法律医药咨询、免费修理脚车、免费理发等,参与者有环保组织、资源回收公司、手作人、艺术家及公众,当天所有活动都是免费的。
送你一棵惊喜植物
陈怡霖今天来为Friends to mankind组织当义工,负责把志工们制作的手作玩具、饼干派送出去。她把小花盆小心翼翼交给公众,泥土里面种了一颗种子,带回家呵护照顾之下,会长出辣椒树或番茄树。
怡霖本身是环保分子,平常生活也尽量节约,她已经很久没买过新衣、包包、鞋子,每次买东西之前都会计算过,真正物有所值才买。她觉得“不消费日”概念很好,希望人们把这个信念实行到每天的生活里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很多时候,我们会扺挡不住诱惑,乱买一堆没用到的东西,堆积在家里,形成浪费,下场就是捐赠出去。她的原则是用旧了或破损的东西不捐,只用过一两次或半新旧的东西才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应该把自家的垃圾变成别人家的垃圾。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刘菁甄(JoeAnn)与先生带同女儿、儿子来参与,他们带来了家里清出的二手衣物和玩具,刚摆上桌面就被公众抢光。
第一次做免费捐赠,她觉得这个经验很棒,“把自己不再用到的东西转送给有需要的人,是很好的资源再利用,同时可以教育孩子慷慨、珍惜及环保概念,一举多得。”她们家孩子的玩具大多数是从亲友接收过来的二手物,现在再送出去给别人,充分利用资源。
前两天从网上得知这个活动,她就叫孩子把不再玩的玩具整理出来,连同先生不再穿的衣服一起拿来现场。她和孩子还带来了糖果,免费派送给公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他们一家除了免费送出东西,还附上糖果,让许多人甜在嘴里,乐在心头。
旧书遇知音
重赋新生命
“所有东西和服务都是免费?”“是的,你没听错,全都免费,不需花你一分钱。”世界上真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大部分公众对不消费日闻所未闻、半信半疑。但“免费”两个字魔力太大,没有人会抗拒免费的东西,特别是在这个百物涨价的年头,能够得到免费好处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中午12时,活动才正式开始,“Sayang”二手物角落就吸引了人潮,大家手起手落,把看中的二手衣物、书本取走。iCycle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创办人曾维雄(Vincent)表示,他们带了满满一辆货车的二手物品,不到10分钟内就被一扫而空。
刚巧路过来凑热闹的安哥Jeffrey Kok选了两本二手书,有些迟疑一再向工作人员确认:“真的不用钱吗?”了解“不消费日”宗旨后,他大为赞好:“这个活动太有意思了!如果每个月都举办一次更好。”喜欢阅读的他,从年轻到现在买了无数书,家中藏书无数,也不舍得丢掉。近年来,他为减少消费,而且家中空间有限,已不再买书改为到图书馆借书。难得今天刚好看到有免费二手书,可以不花一分钱就带走两本“新”书,他感到很高兴。“一本旧书如果遇到懂得欣赏的人,就等于拥有了新生命。”
教你把旧T恤做成布袋
Nasha是一名手作人,擅长利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再创造,做出各种实用的东西。当天,她的工作坊教导公众如何把旧T恤做成布袋,方法非常简单,不需缝线,只用一把剪刀和绑结。她主张善用资源,不浪费,既可以当做手艺陶冶心情,又可以减少垃圾,并赋于旧物新生命。
看到的都免费包括剪发
现在上发廊理个发,少说也要好几十令吉,如果有人免费为你剪发,那多好!Buy Nothing Day现场,免费剪发角落,几个人排队等待。虽然不收费,理发师Boon却一点也不马虎,耐心仔细向年轻美眉Jean解释她的发质适合理什么样的发型。
Boon在吉隆坡孟沙的一家Saloon上班,今天特地空出自己的时间来提供免费服务。他觉得这个跟金钱没挂钩的活动很有意义,也让他重新思考手艺、工作和金钱的关系。
“理发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们小时候去理发店,坐上椅子就充满期待,理完后整个人感觉焕然一新,那种单纯的喜悦感,是我想在今天带给别人的。”他认为现今发廊多得泛滥,收费也不便宜。他反问自己:事实上,理一个基本的发型,到底该收多少钱呢?
坐在理发椅上的Jean,是从网上得知不消费日的活动,于是与朋友一起来看看,见到现场有理发服务,跃跃欲试。她曾在澳洲墨尔本唸书生活三年,回来才一两年。“在墨尔本有很多免费的活动,但在吉隆坡一出门就要用到钱,生活总离不了花钱、消费,刚回来时是有点不习惯。很高兴看到本地也有人办不消费日,完全免费开放给公众参与,宣扬环保节约的生活概念,希望以后会有更多活动。”
可惜,她不知道可以带自己的二手物来免费捐赠,不然就可以把家里的旧衣拿过来送人。“我今天在现场拿到了免费巧克力、免费nasi lemak,用一件二手衣做了一个手作布袋,还免费剪发,真是赚到了!”
不消费日由来
不消费日(Buy Nothing Day)起源于1992年,由加拿大温哥华艺术家特德戴夫(Ted Dave)发起,反消费主义组织《广告克星》(Adbusters)杂志推动。原因是他们发现,每年感恩节大减价时,人人疯狂消费,带来了很多环境和社会问题,他们便呼吁消费者在每年感恩节之后的星期六,即11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全日不消费。
环保分子搞社交
善用二手资源
到底iCYCLE在做着什么?曾维雄介绍,“我们是一家社会企业,公司其中一个policy就是会保留10的可用物品充作各种捐赠项目,譬如Buy Nothing Day。另外,他们会根据捐赠对象需要什么东西依照提供,譬如当去一些廉价组屋区进行回收时,带一些小玩具送给当地的小孩。
曾维雄非常喜欢Buy Nothing Day, Barter Trade等类似活动,因为让各阶层的人可以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交易”。“一些你不再需要的东西,在其他人的眼里却是可用之物。是一个更完善的资源分配平台,同时也提倡3R内的再使用概念,环保中挺重要的一环。”
iCYCLE原本的成立目的,只是为了带来更有效率的回收系统,让大家真正能够做到零废物。后来才发现,只打造完善的回收系统是不足的,接着衍生到所谓的资源生态系统(Ecosystem),让资源的价值链可以更完善,而不是一味以资源再生为首要目标。资源的下一环要到哪里也变得更多元,如物物交换、二手市场、Upcycling等。他表示,做这些事情的最终目标很简单,减碳排放、减少污染,让资源储存量有更长的寿命。
挂上网让人淘宝
成立了这家公司后,曾维雄本身的消费习惯有非常大的变化。原本很喜欢买书的他,不曾再买过一本书,因为他们成立的iCYCLE Book Exchange,每月书的进账是好几百本的量计算。这些所谓的二手书,不管是质量或condition,大部分都非常好。
另外,iCYCLE Preloved Channel则是把挑选出来的二手物放到网上,以低价出售,喜欢收集旧玩具、CD等东西的人,可以淘到很多宝。
碗碟卡带换文具
曾维雄认为,少花钱、少消费对生活品质并没有很大影响。如果没有每个月合约性付费,如供屋、车、保险等,一个人是可以用很少钱生活,衣食住行很多东西其实是不需要去买,比如可善加利用回收资源,或者以物物交换方式获取。
他曾带孩子参加物物交换活动,把一些二手物如碗碟、卡带等拿去换文具等东西。物物交换需要成功交易带动起来,他说孩子在这方面很 “厉害”,会拿东西跟A交换,再用换到的东西跟B换,进行多次交换,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产生经济循环。会参加物物交换活动者大多数是环保分子,珍惜东西,平常有做固定回收,大家聚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也是很好的社交。
物物交换、二手巿场、garage sales在西方国家相当普及,是西方人其中一种购物习惯,但在马来西亚只是小众巿场。打个比方,如果在自己家做garage sales,可能会被人认为是被逼变卖家当。
减少花钱还能创造财源
曾维雄也指出,大马尚未建立起二手巿场,很多人以为二手物素质一定不好,其实并不然。他做过资源回收,就常收到很多新东西、好东西,比如居住在本地的外国人搬家带不走家具、电器、高品质的玩具等等。他收过一套价值五百多令吉的名牌碗碟,是一对夫妻不小心买了两套,把多出来的一套送去回收。
二手物的价值有多大,在于你的眼光有多好。他举例,在美国,二手巿场已经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有人跟机场合作回收无人认领的遗失行李,做成比霸级巿场还大的二手巿场。
二手物善加利用,不仅能继续发挥作用,让你减少用钱之余,还能创造金钱!
越少身外物
心灵越富足
自由文字工作者Grace Chin带着两大袋衣物,来到Buy Nothing Day活动现场,一袋是与友人合凑免费送出来的二手衣,一袋是捐赠给吉兰丹水灾灾民。
一年前遭遇大马史上最严重水灾的灾民,很多依然没有栖身之地,仍需要公众捐赠物质和各种支援。负责收集和运送物资到灾区的Razak Aziz,本身是Seeds Malaysia的创办人,拥有一座绿色农场,积极推广永续农耕和绿色环保教育。他认为,成人的观念已根深蒂固,要改变太难,不如把重点放在教育下一代孩子,从小教育他们珍惜地球资源,才有希望改变未来。
吸引法则是指吸引具有类似思想的人,在提倡节约生活的不消费日现场,多数是推崇“节约生活,热爱地球”的人,这个平台创造了大家互相交流、分享概念的机会。
不再迷恋物欲
Grace热爱艺术、时尚、新奇玩意,关心各种议题,因为工作关系,认识各领域有趣的人。她个人的形象打扮,过去也很前卫,几年前曾经剪光头,打扮时尚。
她坦言,廿多岁年轻时确实很喜欢逛街购物、消费,爱追潮流,舍得花钱买各种流行服饰和自己喜欢收集的东西,往往一个月薪水就花了大半在满足自己的物欲。
和一般女生一样,她喜欢买衣服,配合不同场合不同打扮。“有些衣服只穿过一两次,就打入衣柜冷宫,有些衣服你以为减肥之后可以穿,但结果是永远等不到那一天,想想实在浪费,不值得。”
迈入30岁后,她的消费观念开始转变,不再花钱追求潮流。“不需要这么trendy,人家喜欢你是因为你的个性而不是外表和装扮。”
搬家家具大抛送
辞去媒体工作之后,Grace现在是Viddsee亚洲微电影的网络编辑,主要在家工作,不需要穿得正式去见人,装扮轻松自在。“我已经不再买包包,鞋子烂了也可以穿。”她最近一次买新衣,是因为摔跤使牛仔裤破了洞,不得不买新裤子。
平常除了很少买新衣,她还努力把穿不到的旧衣送出去,一点也不心疼手软。“每次在家开派对,朋友来我家里,我就把旧衣服拿出来送人。”身外物越少,心灵反而更富足。上次搬家,她割舍了很多东西,包括大型家具,一些可以维修的东西,通通捐给单亲妈妈协会。
少出门少花钱
Grace认为,虽然在现代社会生活很难做到完全不消费,但我们可以减少消费,或把钱善加利用,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从上班族转为自由工作者,收入不像过去稳定,她用钱更为谨慎,少出门就少花钱。“你知道如果去购物广场,太多诱惑,很容易把持不住花多了而不自觉。像走进Daiso,本来只打算买两样东西,结果花了50令吉买一堆。”
最近她发现网上购物其实是省时省钱的好方法,她通过Happy Fresh网站买杂货、新鲜食品,通过Lazada买必需的家居用品,生活便利几乎可以全部网上搞定,很少花时间和金钱去逛街购物。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欲念,对金钱依赖少了,生活压力小,身心也健康,就是这位靓丽生活达人的心得。
我的无钱宣言
物物交换
在金钱和消费为主导的现代生活,“以物易物”听起来像在原始社会才有的事。其实才不过几十年前,我们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辈住在新村、甘榜的日常生活里,本来就很常用东西和技能,与亲友邻居互换。那时候,物质很简单,但人们生活很快乐,心灵富足。
这些年,世界经济转差,很多人在沉重生活压力下,开始重新思考金钱与生活的意义。有人利用互联络的便利,建立起网络社区共享资源,互相支援。以物易物(Barter Trade)这个原始概念,通过网络重新“活”了起来。
或许你对以下这则传奇故事有点印象:
2005年,一位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居民Kyle MacDonald开始了一项Blog计划:要用一根红色回形针逐步换到一栋房子。
这听起来很荒谬,但经过一年时间,通过14次交易,MacDonald做到了,他如愿以偿,以Corbin Bersen电影中的角色(在第13次交易换来的),争取到加拿大Saskatchewan省Kipling镇提供给他的一栋两层楼房子。
在这一年下来的交易中,他所交易的东西包括笔、门把、发电机、一台发财车、免费一年租屋、跟摇滚歌手Alice Cooper共度一下午,甚至在快达成换到房屋前夕,还爆冷门换到一个以“亲吻”为主题的下雪水晶球。
很不可思议,对吗?不过,当然,很少人会如此“妙想天开”,一般人物物交换的都是生活里用到或需要的日常用品,换物目的是让资源不浪费,环保爱地球。
能用的不浪费垃圾站捡宝!
此前只通过网上交谈,第一次真正见面,也是首次与不相识的陌生人互换东西,余有权和张释仪感到很新鲜又很开心。他们两人是彼此认识多年的中学同学,张释仪在两个多月前被朋友加入该群组,觉得提倡“不花钱生活”概念很不错,便把朋友余有权也加入。两人在群组里看上由中国报记者谭络瑜提出交换的东西,于是相约在中间地点交收。
张释仪在一家公司担任管理工作,热心环保,在Bersih 4时上街当垃圾分类志工。她从十多年前开始就很注重环保,定期把家中分类的回收资源送去慈济。
推崇节约生活的她,平常很少花钱买新衣,衣服可以穿十多年,或者与亲友交换穿。“现在很多人不好意思以物换物,或许是因为不喜欢用二手的旧东西,宁愿花钱买新的。”她没有顾忌,在公寓垃圾站看到别人大扫除清出来的东西,若合用也会捡回家,曾经捡过旧衣、杂志、电饭锅、热水瓶等。
她喜欢收集绘本,也爱买书,但现今书价不便宜,动辄一本数十令吉,只好控制少买一些,若能以一点代价换到书最好。
她认为物物交换的概念很好,但有一些限制,比如时间性,急着用到的东西或许换不到;地点,如果必须开车去很远的地方交换,不符合经济效益;安全,与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见面,必须提高警惕,最好约在公共场所,或找人陪伴。
阳光空气皆免费好东西未必要钱
漫画家课室导师余有权觉得,现在的人太习惯花钱解决一切问题,损坏了丢弃,用旧了买新的。他认为,通过物物交换,可以减少奢侈浪费,可以把一些买多了,或买了没用到的东西转让给别人,同时又能换到自己需要之物,循环再用,双方受惠。
他小时家里穷,从小被教育珍惜食物、不浪费,衣服也是三兄弟轮流穿。因为穷怕了,长大工作赚钱后,就变得很舍得花钱买喜欢的东西。也曾梦想过富裕生活,但现实与理想差很多,现在他学会把梦做小一点,降低物欲追求,少了压力,轻松很多。
年轻时追求外在虚荣的东西,后来参加天文学会认识到返朴归真的朋友,令他重新思考金钱的意义。身边一位朋友的圆梦故事对他启发很多,那是一位摩哆店老板,平日汲汲营营,把零钱存起来,足足存了10年,存够了旅费,实现了去中国看日全蚀奇景的梦想。这让余有权醒觉,应该把钱省下来,花在更有意义的事上。
第一次以物易物,他用面包、水果、家里院子的植物,换来背包和画册,运动背包上健身室时会用到,画册用来与学生分享,都有实际用途。
有权和释仪都觉得,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就能免费享受,比如:阳光、空气、水、大自然。周末假日,不一定要去购物广场逛街看电影,可以和家人朋友去大自然踏青、嬉水,不花钱一样可以很开心。
环保意识提升
网上换乐无穷
以物易物在马来西亚属于冷门,近年的“以物换物”活动,多由关注环保人士所举办,而且以网上交换为主。
2013年,本地网络上吹起一阵以物易物风,当时版主岑依篥在FB面子书开设了“芙蓉以物易物交换区”网络社区,短短一个多月,加入的会员超过1000人,会员之间的物物交换成功率高达100宗以上,交换的物品种类繁多,包括电器、家具、书籍、衣物、饰物等,最大型的交易是微波炉交换一个电磁炉。接着纷纷出现其他地区的以物易物交换区,两年后的今天,一些交换区依然活跃,有的会员多达三四千人。
以下是部分面子书上的本地物物交换区专页:
【槟城以物易物交换区】、【雪隆以物易物交换区】、【居銮以物易物交换区】、【关丹以物易物交换区】、【马六甲以物易物交换区】、【怡保以物易物交换区】、【沙巴KK以物易物交换区】。
目前国内较具规模的物物交换网站是www.savepot.com.my,公众可以通过网上物物交换,或者把东西捐赠给指定的慈善组织、孤儿院等。
此外,Savepot Malaysia每个月第二个星期天,在八打灵格拉那再也Sunwaymas草场,举行物物交换活动BarterIt,公众可以免费摆地摊展示要交换的物品。(面子书:BarterIt)。
不花钱一样过日子
当今世界上,真的有人能够完全不花钱而生活吗?即使他们的行为存有争议,或被批评为过于极端,但故事和勇气启发了很多人。
德国不花钱生活主义者Heidemarie Schwermer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过著不花钱的生活。2012年的纪录片《不花钱过生活》(Living Without Money),记录了她的生活。
她表示,影片与书不是为了宣扬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鼓励大家评估金钱与消费主义对自己生活与行为的影响。她说:“许多人写信告诉我,妳不花钱过日子,真的鼓舞了我们,因为我们很害怕会落魄街头。”她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启发人们笑着去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美国人Daniel Suelo脱离整个世界,住在山洞里,过了逾14年不花钱的生活。他的传记被Mark Sundeen写成《舍弃金钱的男人》(The Man Who Quit Money)一书。
《一整年不用钱:免费+自由~~一个经济毕业生的不用钱生活实验》(The Moneyless Man: A Year of Freeconomic Living)作者Mark Boyle,是第一个记述不花钱生活的人。他也是博客,著有另一本书《无钱宣言》(The Moneyless Manifesto),并创办了低成本生活网站Streetbank。
以物易物世界通行
随着网络普及,外国出现很多物物、服务交换的网络社区,比如美国Swapright网站是服务、物品互换网络,交换内容千奇百怪,比如有人以照顾孩子老人、清洁家居、修理电脑服务换取牙齿护理;以个人健康饮食指导换取建造网站服务;用电视机换iphone 6等等。
东方国家方面,易物店在日本相当流行。台湾以物易物交换网www.e1515.com.tw,交换物品超过20万件。香港以物易物网www.tradeduck.com是一个以物易物为交易方式的电子平台。“JUPYEAH执野”网(www.jupyeah.com),会不定期举行以物换物会,收取入场费。FB平台“Oh Yes Its Free!!!”免费供人“弃置”或领取二手物品,包括傢俬、电器、衣物、玩具等,毋须交换。
白吃白喝白玩非白日梦!
方法1.制定计划
过不花钱的生活之前,先尝试减少开支。不花钱会彻底改变你的生活,特别是如果你目前和别人一起生活,或需要供养别人。先从小处做起,连续一星期或一个月不花钱,看看这样的生活是否适合自己。
尝试一星期不买食物,只用储藏室和冰箱现有的食物做饭。有很多网站教导人们用手边有的食材做饭。
如果你喜欢出去找乐子,不妨查看所住的地方是否有免费娱乐。本地报章经常会列出免费活动。公共图书馆除了有书和免费网络,通常还有免费电影。傍晚散个步,或是和家人朋友打球,同样不需要花钱。
不过有些花费是必要的,比如说,如果你需要吃处方药,那就不应该停止这方面的花费。停用任何药物前,最好先咨询医生。如果你不能或不想卖掉房子,就必须继续还贷,以防丧失抵押品赎回权,而遭到银行驱逐。如果你决定继续工作,就得继续交税。
方法2.安排住宿
搬到城郊或乡下,方便耕种、园艺、户外生活或住在自己建的简单居所。如果负担不起,货柜屋或露营车也是不错的选择。即使你不打算搬家或完全不花钱,太阳能电板和堆肥厕所也是环保及省钱的方法。如果你喜欢四处为家,不妨代别人看管房屋。
方法3.种植食物
向本地商店、市场和餐馆索取吃剩的饭菜,许多杂货店和餐馆会丢掉不要了、多余或过了保质期但仍可以吃的食物。
自己种食物,除了省钱,还能自给自足,过著充实、充满成就感的生活。询问邻居是否有兴趣在各自的菜园合作种菜,还能与社区成员建立友谊。和邻居亲友交换食物,可以让饮食多样化。
方法4.满足其它需求
学会以物易物,有的人只想把不要的东西送出去,有的人则愿意用物品换取你的技能。
自制梳洗用具。在花园里种肥皂草,作为肥皂和洗发精。将小苏打或盐兑水,制成天然牙膏。搜索垃圾箱,许多被人们丢弃的东西,对不花钱的生活十分有用。
自己做衣服,再用缝纫成品换取免费物品。 建立社区技能分享小组,将自己会的技能教给别人,再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而且不需要花钱,就能参与社交,结识朋友。
方法5.安排交通
卖掉或换掉你的车,有了车,就无法不花钱,除非你找到愿意以物易物的修车工,或让你用劳力换取燃油的加油站。
与亲友、同事、社区成员商量,看看是否可以共车。你也可以让别人搭便车,由他们付汽油费和汽车保养费。
如果需要去很远的地方,不妨选择搭便车。不过要当心,单独搭便车很危险。走路是最简单、最方便和免费的出门方式。走路并不可行?骑脚车快速、环保,还能帮助保持健康!
【小提示】
你仍在付著房租,开车,买衣服,并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你很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过著不花钱的生活。
先从不需要花钱的活动中寻求娱乐,例如和朋友一起消磨时间,不要上餐厅,用散步代替逛街,做义务劳动代替上健身室运动等。
结交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分享不花钱的生活经验。你们可以分工合作,结合各自的技能,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它带给你情感上的满足感,而且是件很有益的事。
(资料来源:wiki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