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鄉音考古‧黑白造音】 104年,最后一齣老戲

特約:張吉安

寧聽一句踩台戲,不看一場掃台戲。

走過百年的“新賽鳳福建劇團”,被譽為新加坡在地歷史最久的福建戲家班(薌劇或歌仔戲),鮮少人會提起這個傳承了四代的梨園世家,由柔佛麻坡“十支村”人魏亞永在1910年創立,是馬來亞戲班史上重要的一頁。

起初,這個劇團是以演出福建高甲戲為主,1936年開始轉演歌仔戲,名聲遍佈檳城、霹靂、吉隆坡、馬六甲等地;1956年,第二代班主魏木髮帶著劇團轉戰新加坡,落腳至今。

踏入60至80年之際,正是劇團達到巔峰時期,一年接到的戲單250到300場不等,固定的演員、后場樂師、工作人員大約40個人,皆享有月薪待遇,主要的各行當台柱由“魏氏”家族撐起,家裡的兒子、女婿、媳婦都是台上的男女主角。

第四代班主蔡建福從岳父魏春貴接手時,恰逢妻子魏麗卿、聯同小姑妹妹魏素華(63歲)和魏麗芬(60歲)等人都是聞名的當家花旦,除了要應付馬新兩地的內外台戲,也應新加坡唱片邀約,出版了至少5張黑膠唱片,風頭一時無兩!

2014年3月4日,新加坡聯合宮福山亭前的酬神戲台下,老戲迷坐著目不轉睛,年輕人舉起手機圍觀,台上的戲班歌行當,四兩唱、千金白,使勁地演完重頭戲目《漁娘》。劇終,紅色布幕降落后,台下觀眾站立鼓掌,久久不散。是夜,“新賽鳳福建劇團”第四代演員已是老耄之年,提起104年的包袱,含著哭調,掃台封箱……

呂蒙正‧過綵樓

黑膠唱片‧1960

演繹:魏小鳳‧魏麗娜‧筱蘭芳

劉麗香‧月中桂‧伍錦芳

早期新馬福建戲班常演的劇目之一。在北宋,洛陽有一位窮書生呂蒙正,在某一年的中秋前夕,熟睡時夢見一個神仙告知中秋夜晚,城裡的劉相爺千金劉月娥將會在綵樓拋繡球覓情緣。

翌日,月圓夜游,呂蒙正到綵樓赴會,劉月娥對他一見如故,故意將繡球拋給他。當呂蒙正領著綵球去登門提親時,被劉相爺嫌棄身分貧困而回拒這段良緣,劉月娥卻一意隨君,雙雙出走,寧住破窯,私定終生。

珍珠塔

黑膠唱片‧1965

演繹:魏麗卿‧魏素華‧月中桂

溫麗娟‧筱蘭芳‧劉麗香

歌詞選段:

方卿:三年一度開考期,要選天下讀書兒,家貧散赤窮無比,方卿難得上京去。錦衣難解愁人怨,三年前,窮途遭劫,一命險險歸了黃泉,畢世兄,救我到江西讀文章,赴考,榮歸河南,卻不見我親娘,我今日巡查到囊陽,要二次去姑母家,試看她今次的性情怎樣,再來商量,一曲道情,驚一驚,勢利人!

碧玉簪

黑膠唱片‧1970|演繹:魏麗卿‧魏素華‧月中桂‧溫麗娟‧筱蘭芳‧劉麗香

唱詞選段:

李秀英:門樓鼓打到二更,看著倌人他坐在桌邊睡,他也無相借問,自從我嫁到王家門,已經一個月無同床,觸我內心亂紛紛,婆婆好意叫他上樓來,望要夫妻和諧,誰知冤家不理我,也不求睬,這種對待真難解,到底是氣我什麼代志,我不明白他,滿腹委屈,無處訴起,阮夫妻永遠和好行義……

西施

黑膠唱片‧1967|演繹:魏素華‧魏麗娜‧月中桂‧筱蘭芳‧滿台笑

唱詞選段:

西施:正月算來是新春,家家戶戶新婚,人生快樂是根本,可憐西施想親君。二月算來百花開,粉蝶回來萬花栽,煩惱過多身體呆,可憐鴛鴦分東西。

雪梅教子

黑膠唱片‧1967|演繹:魏素華‧魏麗娜‧孫月娥‧月中桂‧曾麗麗

唱詞選段:

雪梅:棉花開透會結枳,卻枳提棉紡棉絲,織布紡紗做干已,苦度光陰過日子。自入商門守孤單,獨坐房中冷清寒,嚴教我子勤苦讀,希望將來丹桂攀。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