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思老家的故事.风雨不改靠脚讨生活 天天挑菜下山卖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乡思老家的故事.风雨不改靠脚讨生活 天天挑菜下山卖

虽然已搬到山下十多年,山上老家依然是感情最深的地方。
虽然已搬到山下十多年,山上老家依然是感情最深的地方。

报导:蔡爱卿
受访人:陈世烽(77岁)
老家 :垄尾南山
1938年出生的陈世烽老家在垄尾南山上。从山下骑摩哆上山,到了著名的南山大伯公庙那里,还要继续再上。经过一段惊险山路后,就到了他从小居住的老屋。



他其实在很多年前已下山居住,子女们也没住山上。目前,老家只剩其中一名弟弟在住。不过,他不时仍回到山上看看老家,每逢初一十五,也一定会回去祭拜供奉在家的神明。虽然老家的东西几乎都已搬空,但那里仍是感情最深的地方。

陈世烽是客家人,他们家是山上种菜的农民家庭之一。由于爸爸死得早,妈妈一人须养6个孩子,实在很穷,他从小就必须帮忙家里种菜养猪。在读完小学后,他就没再受教育,每天清晨与妈妈一起挑菜到阿依淡巴刹的路边售卖。

他说,每天清晨4点他们就得挑着菜从山上的家走下来,天色还一片漆黑,他们就在装菜的篮子边挂一盏土灯,就著微弱灯光慢慢走下山。走到巴刹时,通常已是五点多。



他们每天卖完菜都已差不多是中午时间,走回山上的住家,已是下午1点左右了。不论打风下雨,为了生活每天都必须这样。在天气炎热的日子,他们从巴刹买的猪油,回到家时都溶化了。

在摩哆不普遍的年代,山上人要下山都是靠两只脚,后来摩哆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大家就方便多了。虽然后来上山的路扩建后,车子也可以开到一些地点,不过大家还是习惯骑摩哆上下山。不论再惊险的路,有没载人载货都好,山上人家的摩哆都可以安稳地开过去。

陈世烽大半辈子都在山上的老屋度过。直到13年前,为了方便到孩子经营的药店帮忙,他才搬到山下来居住。虽然已七十多岁,他的身体依然健康得很,这是年纪轻轻就从事体力工作打下的良好基础。

家家户户都种菜

南山是槟城骑行爱好喜欢挑战的地方之一。上山的路虽然铺了水泥,不过一些路段斜度很高,没有一定的体力定无法骑上山。目前我们在山上看到居民所种的农作物多数是香蕉、黄梨、百香果等水果,不过在陈世烽成长的年代,山上种得最多的是各种蔬菜,是当地其中一个蔬菜出产地。

陈世烽说,以前南山上家家户户都种菜,各种蔬菜包括蒜仔、芹菜、生菜、豆类、辣椒等等。至于需要比较长时间料理才有收成的水果,就比较少人种植。

山上人家除了种菜,也养猪。小型猪寮在早年的垄尾到处可见,山上或山下的不少居民都自己养猪。他说,以前他们喂给猪吃的都是自煮猪食,例如椰肉渣、臭鱼、香蕉树干、自种的蕃薯等。他们养的猪很少,最多也只有四只。不过等猪长大后出售,也是帮补家计的方式之一。

上私塾受基本教育

陈世烽说,以前好像他那样住在山上的小孩,都是在山上私塾受教育。南山上有人办私塾,因此他幸运地有受基本教育的机会。南山上的私塾名叫群德学校。

仍记得老师的名字

他说,不只垄尾山上的孩子,一些来自浮罗山背山上的小孩,也到群德学校求学。至今仍清楚记得当年一些老师的名字,例如陈汉光、陈运发、陈丝、陈云俊、张小影及寇文彬等。

他记得自己读的时候,学校里有40多名学生。老师们会教包括英文在内的各项科目,教孩子如何写信等。后来学校关闭了,山上的孩子才到山下的学校读书。

而家穷的陈世烽在学校关闭后也没有继续读书了,稍为大一些后他才到夜校进修,并在那里开始读马来文。

树胶厂关闭摆脱异味

南益树胶厂曾是困扰垄尾居民多年的问题,从树胶厂飘出来的异味让居民投诉多年都不得要领,直到2012年该树胶厂关闭后,问题才终于解决。不过居住垄尾多年的陈世烽认为,树胶厂一直就在那里,许多居民甚至靠在厂里工作养活一家大小,不过后来搬到垄尾的人却一直对树胶厂飘出的味道诸多投

他说,树胶厂本来是地主刘玉水的儿子所经营,后来才卖给南益公司。他年轻时也曾经在南益树胶厂打工。

他说,那些选择在垄尾买屋子的人,应该知道树胶厂就是如此,他们搬来后却一直投诉工厂的异味问题。越来越多人搬到垄尾后,投诉也越来越多。

南益树胶厂是在2012年2月29日正式关闭,那里曾是全马最大的树胶工厂。

那年代处处有果园

垄尾目前给人的印象是个人口密集,很多高楼住宅的地方。不过在陈世烽小时候,垄尾完全是个乡下地方,到处可见橡胶树与红毛丹树,而住在那里的,全部是华裔居民。

他说,以前垄尾只有华人居住,以客家人为主,马来人与印度人是后来才搬来的。即使到了今天,垄尾居民依然以华裔为主。而目前可见到的那些住宅区与高楼公寓,以前都是橡胶园或红毛丹园。主要道路只是一条狭窄的小马路,几个小时都不见有一辆车开来。

他忘了甚么年份开始,住宅区和公寓开始出现在垄尾,只记得那年代自己应该是三十多岁。最早建起来的高楼, 是目前日月城那一带,从前那里可全部都是红毛丹园和山芭。

垄尾的发展近年再度启动,自从南益树胶厂迁走后,留下的地段将迎来另一个大型发展计划,为垄尾的面貌带来另一次改变。身为老居民的陈世烽乐见这种改变,他相信垄尾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大伯公神诞家家煮美食

大伯公是山上居民拜祭的主要神明,不同地点的大伯公庙有不同的神诞日子。从前山上的大伯公神诞,对居民来说可是件大事,他们会抬出大锅煮各种美食与大家分享。

陈世烽说,除了南山大伯公庙,南山上其实还有榴梿窝大伯公庙以及菜园岭大伯公庙。这些大伯公庙的香火,都是最早来到山上居住的先人所带过来,都已有一定年份。

他对这三间大伯公庙的神诞日期都记得很清楚,多年来也是积极参与南山大伯公庙宇事务的其中一人。不说不知,原来他还曾经是一名外勤厨师,有时候会在大伯公神诞时掌厨。

他说,神诞时招待大家的以客家菜为主,除了不可少的烧猪、烧鸡、烧鸭、卤肉、罗汉斋、炒面、炒米粉等,还有芋头扣肉、咸菜猪脚汤等客家风味菜。

他说,现在以南山大伯公在农历七月初二的神诞日最多人,估计有五六百人会上山去参与。以前山上居民还很多的时候,情况更是热烈,整日下来有一千多人会上去。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