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枝:無弦琴── 動物人格化的登場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游枝:無弦琴── 動物人格化的登場

愛讀漫畫的人,從曾祖父那代到現在上小學的孩子,四代人、一個世紀的時間裏,一直沒留意到漫畫成功成長的最大因素,是動物會講話這一創意。



在日本成長的德國漫畫家韋貝(Verbeck),早在1903年畫的漫畫《The Upside Downs》,以一名小女孩在奇幻國度裏的奇異經歷為主題,故事中,古靈精怪的動物全都會說話,打開了人與沒有言語能力的動物之間的隔離,故事變得豐富有趣,也令漫畫作者有無限空間可發揮,而近一半以上的漫畫,主角到配角,都以人格化的動物登場。

1909年,漫畫家哈里曼(Herriman)的作品《Crazy Kat》,一隻貓愛上一隻老鼠,一對本性上死對頭的動物之間的愛情,用人話作為溝通,令美國歐洲數千萬漫畫讀者愛不釋手。

漫畫家藍普(Lamb),1919年的創意作品《Pip、Squeok and Wildfred》,Pip是狗,Squeok是企鵝,Wildfred是兔子,牠們的行動、態度及說話全是人的模樣。過后,漫畫的世界,人與動物是平等相存的角色。



大同世界,早就在漫畫世界實現了。

——漫畫尋根(6)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