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在我國流行了近30年,我相信,鄰國處理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的經驗,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鑑。(HIV感染后,若受到控制,甚至不須藥物借助下可與之和平共處。HIV病患則為HIV帶原者。病發后之相關症狀,則稱為愛滋病。愛滋病即免疫缺陷綜合征,或稱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簡稱AIDS,音譯為愛滋病)
1987年,印尼第一次發現了愛滋病案例。今日,他們有66萬人是HIV病患,但只有0.4%的發作率。當中65%人是通過不安全性行為受感染。
馬來西亞方面,估計有超過12萬人是HIV病患,發作率是0.5%。在2013年,有3393人成為新病患,當中約70%人士是經由性行為受感染──10年之前,只有30%。
我國如今嘗到苦果
事實就是,馬來西亞過去5年和未來所面對的愛滋病挑戰,和性行為傳播密切相關。而我們準備好了嗎?
我有時對此不是太樂觀。看看印尼,它在竭力採取務實和符合常理的措施來處理生殖健康議題,反觀大馬,數十年來一直以隱晦和否定的態度來對待性課題和愛滋病課題,如今嘗到了苦果。
根據2009年對大馬進行的一項調查Kotex BodyLife IQ Test顯示,馬來西亞年輕女性可能擁有複雜或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但令人震驚的是,她們對自己身體的基本認識卻不足。
在6個受調查國家的女性當中,馬來西亞女性對懷孕議題的認識最無知,有84%受訪者答錯相關問題。有57%受訪者不知道處女膜在哪里。八分之一受訪者相信騎腳車會弄破處女膜。印尼年輕女性的性知識也好不到哪里去,有26%受訪者相信,激烈的愛撫會致孕。她們對有關懷孕的知識一樣很少。
性教育有如乒乓球
印尼已經在全國展開公共覺醒運動,提倡使用安全套及安全性行為,藉以提高人們的覺醒,來減少意外懷孕和性病傳染的問題。
馬來西亞卻是走在反方向。過去20年,學校的性教育就有如乒乓球,在各政府部門間被彈來彈去。用心良苦但認知不足的為人父母者,反對在學校開性教育課程。
因為恐懼和無知,大人幾乎都沒有向年輕人灌輸和性別及性愛相關的各種知識。職是之故,少女懷孕、性病傳染、性別暴力及通過性行為感染HIV的人數一直在增加;同時,這也加深了社會對邊緣群體──例如和男人發生性行為的跨性別人士──的歧視和羞辱。
我們有必要在校園和公共領域,舉辦和性別及性愛有關的論壇及提倡議論。我們應該這么做,以便提高社會對全體人民的人權的了解和尊重。毫無疑問的,只要我們對性議題保持開明不虛偽的態度,我們將能更好的處理HIV傳染的問題。我們可以向印尼學習的事物還有很多,真的沒必要找尋甚么馬來西亞獨特方案。大家都清楚甚么是該做和甚么是不該做,只欠行動。
(Azrul Mohd Khal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