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華人遲婚減生育 先立業後成家是主因
獨家報導:丘惠萍
(吉隆坡7日訊)婦產及不孕症專科醫生黃國崇說,現今華人社會,不論男或女皆以事業為重,即先有事業,後有家庭;加上愈來愈多人婚後不要生育,是造成華裔遲婚及生育下降的主因。
他說,傳統社會強調成家立業,即先組織家庭,之後開創事業,現代社會則是顛覆傳統,先立業後成家。
國家人口及家庭發展局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大馬女性遲婚,造成國內生育率下跌,從1980年代每戶家庭平均有4名孩子,2000年跌至3人,去年平均只有1.9人。
經濟不好非拒生育理由
該研究結果也顯示,大馬女性遲婚的3大理由是難尋適合對象、經濟問題和事業為重。
黃醫生今日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現代家庭思想也不同,夫妻只要生一個,只求把最好的給唯一的孩子。
“其實,養兒育女可以量力而為,唯經濟條件不好,不是拒絕生育的理由。”
“養育孩子,不一定要給孩子穿名牌、用名牌,最重要是給予孩子所需關愛及適當照顧。”
“現今已有愈來愈多夫妻,除了遲婚,甚至不要生育,講求兩個人快樂生活到老就好。”
黃醫生也說,女性遲婚,隨著年齡增長,生育能力相對減低,進而面對難受孕或不孕的問題。更甚有可能生下不健全的孩子,一般常見是高齡婦女產下患有唐氏綜合症嬰兒的幾率也愈高。
詢及華巫印女性結婚的平均年齡,黃醫生說,目前,馬來女子算是最早婚,介於20歲至30歲、華裔女性是30歲至35歲、印裔女子在中間,說明華裔女性最遲婚。
他鼓勵時下男女,結婚生子宜趁年輕,勿有結婚拒生育的想法,以助國家解決人口老化危機。
女性對婚姻沒特別憧憬
社會工作者何玉苓認為,現代女性遲婚,不意味擇偶條件高,只在於沒有遇到思想接近及志趣相投的合適對象。
她說,現代婚姻不像以前的盲婚啞嫁,加上現代女性以事業為重且經濟獨立,對婚姻沒有特別憧憬,這是常見的遲婚原因。
“現代女性並沒很高的擇偶條件,只是她們追求跟自己思想接近,擁有共同興趣,能夠相處得來及一起生活的對象。”
另外,生命線協會輔導督導兼兩性溝通協談督導組長張慶鋒說,現代女性遲婚是大趨勢;現代女性經濟獨立,不需依靠男人,因此不會要求另一伴的經濟能力一定要比自己好。
“但她們會比較注重個人需求,在交往擇偶時,會考量與對方是否思想和話題合得來,包括一起生活的長遠考量。”
他說,現今女性思想獨立,表達方式也很直接,這些現代女性的特質,反而會使男性產生自卑及抗拒,不敢展開追求。
20至30歲懷孕黃金期
黃國崇醫生分析,女性在20歲至30歲之間,是懷孕生子的黃金階段,30歲至35歲還可以,35歲至40歲就很難懷孕。
“尤其40歲以後,即使懷孕,流產風險很高,產下不健康的孩子(如唐氏綜合症)幾率也很高。”
他舉例,30歲的婦女,產下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寶寶幾率少於0.1%;35歲婦女,就有0.3%幾率;40歲或以上,幾率也增至1%。
他也談到,生育率下跌也包括不孕因素,而導致不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婦女年紀增長,卵子也隨著老化,受孕率低。男性少有因年齡問題而導致的不育情況。
“還有就是性生活太‘精彩’,性伴侶太多,感染性病及造成不孕的幾率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