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縱貫線.師生探索.學會尊重 和大自然交朋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北馬縱貫線.師生探索.學會尊重 和大自然交朋友

採用大自然素材來設計自然生態教育海報,考驗學生創意。
採用大自然素材來設計自然生態教育海報,考驗學生創意。

報導:蔡愛卿
日新獨中自然生態學會是一個十分年輕的校內團體,他們甫在2014年成立,卻是校內相當活躍的組織之一。自然生態學會背後的靈魂人物,就是生物老師黃順國,一個大山腳土生土長的大自然愛好者。



身為一個生物老師,黃順國希望學生可以從生物的角度去觀察生物。如果一隻螞蟻從眼前爬過,對大多數人來說也不過是一隻螞蟻而已。黃順國卻要讓學生換個角度,停下來觀察出現在眼前的小生物。他認為,只有重視不同生命,才能理解每一種生物在大自然都有其重要性。

當然他也有感性的理由,就是想讓學生有一些成長的回憶,少年時代不會在蒼白中度過。在海邊撿貝殼、樹林裡撿葉子,觀看樹上的猴子,甚至被猴子追,這些經歷日後回想,肯定都是美好的少年時光。

他說,自然生態學會的內容不包括環保,他們要倡導的是人與大自然共存。如果人人都對大自然有一份尊重,自然就會想到要保護。他們強調的是永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永遠有第二選擇,將破壞減到最低。



愛上大自然

許多團體都在公共場合推動保護大自然的覺醒運動,不過黃順國發現,在校內對學生做的覺醒運動效果更好,因為學生的可塑性很高,較容易被引導。

雖然自然生態學會是一個校內團體,不過未來,黃順國不只希望將自然生態教育推廣給校內其他學生,還要推動到社區,讓學生走出校園參與生態教育活動。他們從學校開始,不只讓學生學習自然生態知識,更重要的是愛上大自然,這樣他們與別人分享時才會有感染力。

黃順國:一進大自然很快適應

黃順國帶學生走進大自然後發現,雖然這些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大自然,但是一旦帶他們走進去,他們很快就適應,也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他說,學生剛開始走出舒適圈時,難怪抱怨多多,不過當他們調整心態,很快就能適應。反而是一些家長往往過度擔心,或者有些學生受到偏見影響,以為大自然是充滿危險與無聊的地方。

他說,現代孩子很少有走進自然的機會,周末與家人或朋友外出,通常是往有冷氣的商場去。不過他們即使與朋友在一起,最常做的事還是玩手機。

“不過他們一旦走進大自然,就很快融入與放鬆自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坐在海邊吹海風,撿樹葉等。大自然裡的生活並不無聊。”

現今許多青少年都是低頭族,他卻發現一些常玩手機的學生,並不是真的喜歡這樣,他們只是沒有其他事可做,感覺無聊,才低頭玩手機。

學會生態營訓練復原力

一年一度生態營,是自然生態學會的年度重要活動。由老師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他們在沒有現代化設施的環境中過群體生活,這過程中可以訓練孩子的挫折復原力。

黃順國說,在城市裡生活的孩子,常常一遇到問題就選擇放棄,不讓自己受苦受累。但是他們到了野外,卻不能這麼做。例如走山走到很累,不可能中途放棄,轉身回家,他們必須完成整個路程。

他說,孩子們在又熱又累時很容易發脾氣,想要放棄,而身為老師的他們一定會鼓勵孩子必須做到。為此孩子們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挑戰內在的自己。不管用甚麼方式,總之一定得完成路程。

城市生活太舒適

他會告訴學生,把這過程中所體驗到的一切運用在生活上。他們會發現原來自己在大自然中可以這麼強悍,可以突破自己。日後生活中遇到甚麼挫折,肯定也有能力解決。

他認為,城市生活太舒適,生活在其中久了,會忘記人類的很多能力。尤其是生活無憂的青少年,久不久回到大自然可說是一種必要。而且一旦完成一項挑戰,接下來的挑戰他們就會覺得其實沒那麼難。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