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 .週末架勢堂 聖嚴法師VS珍古德博士 我當主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會客室 .週末架勢堂 聖嚴法師VS珍古德博士 我當主持!

林忠彪說,主持聖嚴法師與珍古德的對談會,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同時見著兩個有智慧的長者,令他堅定了生命中想要做的一些事情。
林忠彪說,主持聖嚴法師與珍古德的對談會,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同時見著兩個有智慧的長者,令他堅定了生命中想要做的一些事情。

特約:子若
攝影:李文源



今日登場
馬來西亞根與芽計劃主席林忠彪
在本地知名主持人林忠彪的家完成電影工作者楊紫燁(Ruby Yang)的訪問后,當天下午,我們在電影院的特別放映會中,觀賞了這位第79屆美國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導演獎得主的新作——《爭氣》(My Voice,My Life)。

這是一部勵志紀錄片,楊導以跟拍的手法記錄一群來自香港4間第三組別學校的中學生,如何通過參與演出一齣音樂劇,進而展現顯著的成長與蛻變。

在被跟拍的9位學生中,他們有調皮好動、內向靦腆,也有雙眼失明者。過程中,記錄了學生們初時的抗拒、不遵守紀律、懊惱、缺乏信心等等情緒,到后來的幡然悔悟,找到改變的勇氣和力量。與此同時,這部紀錄片也令大人重新思考固有的教育孩子模式。

楊導採用的不是一般衝擊人心的敘事手法,它觸碰人心的力量就像漣漪般,慢慢地,一波波在人們心中擴大。于是,我們跟著紀錄片裡的學生們,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直到戲終人散,我們都忘不了這群年輕人如何印證了“用態度改變世界,以音樂蛻變人生”這句話。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年輕人就是改變世界的起點!”說此話的人,正是未曾得過諾貝爾獎,卻在世界具有極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動物保育運動先鋒——珍古德博士(Jane Goodall)。

當天,《爭氣》這部紀錄片就是為了替馬來西亞根與芽計劃(Roots & Shoots Program)籌募活動經費。根與芽計劃其實是珍古德創設的國際著名黑猩猩保育機構——國際珍古德協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在1991年提出與創立的環境教育計劃。

從律師轉投娛樂界

在今年初,珍古德親臨吉隆坡成立並推動大馬的根與芽計劃,此計劃旨在鼓勵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學子,以實際行動關懷環境、社區以及動物。追問之下,方知道眼前這位具有律師資格,后來投入娛樂圈成為全方面主持人的林忠彪,正是馬來西亞根與芽計劃的主席,他與珍古德的緣分始于2008年年杪。

當時,在台北舉行了一場名為“慈悲的力量”的對談會,兩位對談者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1930年~2009年)與珍古德博士。這場個人認為堪稱世紀對話的主持人,正是林忠彪。楊紫燁也因著來馬期間,而結織了同時抵馬的珍古德,造就了以上的特別放映會。

在2015年結束以前,因緣巧合之下,我得以知道個人推崇已久的珍古德在大馬種下了希望的種子。試問,又怎能錯過機會通過林忠彪來跟讀者們分享,他跟聖嚴法師與珍古德博士兩位大師的殊勝因緣呢?

于是乎,在上個萬里晴空的週末,我又再次去到林忠彪的家,與他喜悅地聊起七年前那一場空前絕后的主持心得、七年來與全球各國爭取珍古德博士進行首個大馬行的箇中滋味,以及他最終得以與珍古德同居一屋簷下的點點滴滴。

走進黑猩猩森林的奇女子

跟世界上許多人一樣,林忠彪之所以對珍古德博士有所認識,那是通過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所播放的節目,“自小開始就有接觸和觀賞她的電視特輯,后來也通過雜誌、報章等平面媒體瞭解這個人物。”

他說,作為一個女性,珍古德可以走進森林並待了下來,“不問而知,當時的環境是非常嚴峻和惡劣。”在他心目中,這足以證明珍古德是一名有膽量的勇敢女生。

1934年4月3日,在英國倫敦出生的珍古德,在1957年為完成動物研究的願望而到了東非的肯雅,在那裡,她遇到了著名的人類學暨古生物學家路易李基 (Louis Leakey)。

路易李基在觀察到珍古德對動物的耐心和熱情,邀請她參與一項揭示當地原始人類行為模式的靈長類動物(黑猩猩)的研究計劃。在通過野外技能考察后,在1960年夏天,26歲的她,抵達坦桑尼亞的坦干伊喀(Tanganyika)湖畔的岡貝溪國家公園(Gombe Stream National Park)進行黑猩猩的研究計劃。

自此以后,她成了人們口中那個從未有過走入非洲森林野地冒險的奇女子。對珍古德而言,這個生命的開展意味著兒時的美夢成真,她的夢想是當個泰山(Tarzan)或杜立德醫生(Doctor Dolittle),並以與她共同生活的動物為題來寫作。

養過蚯蚓當寵物

回到林忠彪的動物世界裡,他后來發現自己跟珍古德有很多相似之處,“我指的是我們倆對動物投入熱忱和好奇。”他憶述,在他飼養的寵物裡頭,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蠍子、蒼蠅,還有諸如蚯蚓、孔雀魚、蜘蛛、蜻蜓等,“總而言之,可以觸手可捉的小昆蟲,都會被我捉回家飼養和觀察。”

他甚至會因為在菜市場看到可愛的小雞,而要求家裡的長輩買給他飼養,“跟珍古德小時候的經歷非常相似。”話說,珍古德在年幼時候,就曾把花園裡的一堆蚯蚓搬到自己的床上,后來,在母親的正確引導下,才把蚯蚓放回花園,避免牠們死掉。

“當然啦,她后來成了偉大科學家。但其實我對動物的熱愛也未曾稍減。這麼多年以來,從未停止飼養寵物的習慣,一定有動物在身邊。”所以,到林忠彪的家,永遠都有可愛的狗狗搖著尾巴迎客來。

慈悲種子等待生根發芽

日復日,年復年,珍古德也走出了森林,走在國際動物保育的路上,同時熱中于環保與公益事業,聲名越來越響噹噹,對世界環境保護起著舉足輕重的能量。

遠在赤道熱帶土地上成長的林忠彪,同樣沒有讓生命留白。他除了憑著鬼馬幽默的主持模式,成為當紅不讓的多語主持人,同時也沒忘記投身佛教的慈悲志業。

七年前,在法鼓山當志工多年,並曾擔任大馬法鼓山總會會長的林忠彪,前往台灣擔任聖嚴法師的翻譯員。在此行之前,他已經獲悉師父會跟珍古德進行一項名為“慈悲的力量”對談會,于是毛遂自薦要當這場對談會的翻譯員。

結果,聖嚴法師委他出任對談會主持人的重任。在得知這個消息后,“當然很開心,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籌辦單位其實花了多年時間,才湊合兩個大忙人而成就這項對談。”

對他來說,分別與兩個“偶像”碰面已非易事,更何況,他得以在同一個時間見著兩位智者,“那是多麼彌足珍貴的機緣啊!”他形容,箇中滋味是筆墨難以形容。

前一夜,眼睜睜睡不著

為了更好應對這場智慧對談,他不僅把珍古德的著作和各種文章溫故知新一遍,並且提前前往台北,並與籌辦單位的委員們一起商洽對談時主持人該發出的提問。“當我們三人把想問的問題列出來以后,就特別跟師父開了一場會議,結果,師父很欣喜地接受我們所列出的問題。”

“這麼難得兩個有智慧的長者得以碰面,因此,我們希望讓二人能擊出新的火花,而不是重複他們曾經說過的話。”

從法鼓山道場可獲取的“慈悲的力量”文字結緣品,到網路上的YouTube,人們在重溫這場對談會的內容時,不難發現,完全是針對兩人的背景與專長而設,也只有他們擁有足夠的智慧去作回應。

這些提問包括:慈悲的種子何時發芽和轉變成改變的力量,又或者,如何由頭腦的知解進入心靈體驗等,旨在兩人共通的理念中,一觸即發更多的話題性。

對談會的前一夜,林忠彪完全陷入無眠的狀態,並且比過去任何一場主持任務,來得認真進行準備功夫,“眼睜睜睡不著,精神抖擻等待重要時刻來臨!”他聲稱,自己從未有過這種渴望遇見偶像的狀態。

沒刻意設計擊出新火花

翌日起床,林忠彪又擔憂自己的精神狀態不佳,但是,要來的,終于會來!抵達會場,他跟聖嚴法師先在等候室聊聊天,“他跟往常一樣關心著我們的事情。”不久之后,珍古德也進入了等待室,莫名的興奮感完全覆蓋他的內心。

在寒暄和介紹了以后,林忠彪忘了自己是半蹲或是跪下來對珍古德吐露他當下的心聲,“你看不見的是,我的內心正在吶喊!”語畢,她笑了!

兩大智者就站在自己的眼前,他不僅能感受到兩人在台上發出的光芒與攝受力,同時也能在台下感覺到聖嚴法師的壯嚴,與珍古德散發出老奶奶的親和力,“她就像我們家裡的長者般隨和與溫暖。”

在主持過程中,他覺得自己收穫最多、最大的是,兩個人的謙遜有禮,“這或許是在對談會場上看不見的一面。”他指出,一個是佛教禪師,另一個則是科學家,兩人為了碰觸聽眾的心靈,給聆聽者帶去感動,所以在對談中,他們借由故意反駁對方的意見,以進行探察對方的真理,激發聽眾的共鳴。

“這是在對談會前沒有刻意設計的演說模式與技巧,全靠兩人當場發揮的默契,使得內容更精彩、更有火花,讓人聽得更入神。”結果,在對談會結束后,兩人步下台並往電梯方向步去的時候,“兩人忙著跟對方說:Sorry, sorry!太可愛了!”

兩人主張一脈相通

“為了成就一場精彩絕倫的對話,他們在過程中的用心良苦,展現了彼此的慈悲心,著實讓我有所學習、有所欽佩、有所尊敬。”

此外,林忠彪也指出,當時師父剛剛出院,身體狀況並不好,是承受著身體上的疼痛而出席對談會;當時已經七十多歲的珍古德,則從千里之外飛到台北趕赴這場約會,“他們的慈悲心,令人感動!”

林忠彪的主持生涯裡,曾主持過大大小小節目,但這一場“慈悲的力量”主持任務,給了他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滿足感、幸福感,“不管什麼感覺……這一場主持都是在我生命中排行第一,那種感覺太微妙了!”這一場禪學與科學的對談會,也算是絕響,蓋因,聖嚴法師于2009年2月3日因病圓寂。

這一場他生命中第一名的主持任務,堅定了他生命中的一些想法。他當時認為,聖嚴法師主張的“心靈環保”與珍古德推廣的“根與芽計劃”是一脈相通的,前者是從宗教到普及化的人生哲理,后者則從科學走向靈修的人生態度,而這兩位長者如此努力和堅持著,促使他下定決心要邀請珍古德到馬來西亞,並讓根與芽計劃在我國落地生根。

珍古德說過:每一個人都可以造成改變(Every individual can make a difference),只要你願意行動,哪怕再小的行動,都足以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與改變。那一回台北暫別后,林忠彪做了怎麼樣的行動呢?

到過法鼓山道場的信眾,一定曾見過這本結緣品,裡頭以文字記錄聖嚴法師與珍古德博士于,七年前在台北進行的智慧對話:“慈悲的力量”。
到過法鼓山道場的信眾,一定曾見過這本結緣品,裡頭以文字記錄聖嚴法師與珍古德博士于,七年前在台北進行的智慧對話:“慈悲的力量”。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