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窮人悲歌唱不完,所幸的是,社會上慷慨解囊的好心人還有很多,溫暖了大家的心。
每每有不幸人士因患病或意外而生活陷困,或醫藥費負擔重的新聞刊登后,捐款就會從四面八方湧來,在短時間內讓不幸者籌獲所需款項,減輕負擔。
具強大影響力的社交媒體也在這方面發揮強大作用,讓不幸人士需要援助的貼文,短時間內一傳十、十傳百傳出去,使到更多人迅速獲得訊息,給予所需要的援助。
社交媒體基于其公開性,在籌款事件中可帶來很大功效,但也因其“公開性”,讓人擔心一些不良分子會借民眾的熱心及同情心來詐騙。
社交媒體流傳的訊息有真有假,就看我們自己如何判斷真偽,選擇信或不信。但有時的確讓人難以判斷,讓有心幫助者陷入“相信怕受騙”、“不相信怕真正需要幫忙者得不到援助”的兩難局面。
日前,就有一名腎病婦女通過報章投訴,其丈夫在工作時發生意外重傷后,有親友通過社交媒體為她們兩人籌款,但丈夫去世后她並沒有獲得所籌獲的款項。隨后該名親友也有向報章作出籌款的澄清。
不談此個案中誰對誰錯,但不可否認的是,此個案已帶出“社交媒體求助籌款訊息真假”的問題,讓群眾產生疑慮:一直以來捐的錢是否有讓真正需要幫助者受惠?
“助人為快樂之本”是我們從小就學習的美德,但若日后發現“所幫助的人”是假的,或錢是進入騙子的口袋,會否就此冷了許多人的心?
做好心也要做對的好心,以免助長欺騙的不良風氣。有鑑于此,有意籌款者不妨找具公信力的團體或媒體求助,而捐款者也可通過相關團體或媒體捐款,讓真正有需要的不幸人士“真正”得到援助。
甲州採訪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