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寧在部落格挖個小洞 說說心底話

報導:葉鳳玲

圖:受訪者提供,潘嘉威,劉潔雲

在強調個人色彩的網絡時代裡,許多人早已把網絡視為生活必需……

面子書、推特、Instagram等社交網絡的蓬勃興起,不只是影響人們的生活與社交習慣,同時閱讀口味以及書寫的表現,也隨之改變。80后本地作家牛小流,是如何看待這股網絡文化?

“我比較熟悉的網絡平台只有面子書和部落格。近年來我甚少更新面子書狀態,只因短短幾行字無法表達當下感受。普遍上我都會將思緒整理一番,轉換成一篇篇部落格貼文,不求天花亂墜,只求記錄心情。”

早期,他經常用面子書網頁張貼狀態,寫來寫去不外乎是生活的喜怒哀樂。“擱了一段時間看回去,覺得有些無病呻吟,才發現有些故事放在心裡較恰當。”

踏入社會工作后,他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更為注意,也不輕易在面子書網頁多費唇舌。“我近年都轉寫部落格文,都是沉澱思緒后的心情文,也算為自己上了一課。”

從心出發,掘棄多余修飾

當面子書早已變成都市叢林,隨便喊一聲都會引來路人側目圍觀,說錯話還可能得罪人;他更寧願在部落格裡挖個小洞,寫寫心裡的話。

然而,他也不否認,無論在哪個網絡平台貼文,心裡還是會渴望朋友或讀者的回應或互動。

“若得到認可再好不過,不過我也明白我們無法滿足每一個人,正如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若你喜歡我的文字,就是與我有緣。對于文字我從不勉強讀者,只求寫出不讓自己后悔的文字。”

他說,面子書盛行的今日,不難發現擅長寫狀態的寫手,但狀態不過是過眼雲煙,若能夠將這些點子加以增刪修潤,或許是一篇值得傳誦的佳作。

要如何把生活感言的網絡貼文,發展成好文章呢?牛小流的建議是:“若想寫出好文,莫過于從心出發,發自內心真誠的想法,摒棄多餘的修飾,可能筆下就是感動人心的一頁。”

他認為網絡平台讓每個人都能暢所欲言,更能表達思想,鼓吹文字創作應記一功。但,它也就敗在這暢所欲言的設定,如今已慢慢演變成社會亂象。

“人們對著敏感話題不遺餘力地痛罵批擊,不管是非黑白罵了才算,彈指之間紅遍全球。有人笑言,網友評論比貼文內容可要精彩多了,讓人大感無奈。”

網絡貼文有褒有貶,甚至有人覺得網絡貼文無法產生好的文章,但是牛小流認為網絡貼文特色在于忠于自己,不管文法好壞,用詞妥當,只求撰寫內心最深刻的那份情感,對事對人往往都會有更好的體會。“這也是我一直在追尋的文字。”

慎言少出亂子

隨著面子書的興起,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想一想:到底什麼樣的心情故事應該被搬上網絡?

有些年輕朋友認為面子書是用來記錄心情的工具,所以在自己的面子書上宣洩一下情緒或分享心情故事,是一種言論自由,其他人是沒有立場過問的。

牛小流的看法是:“不管是面子書網頁或部落格,都需謹慎發言,須知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尤其對于時下話題,更須冷靜判斷局面,勿淪為網絡暴力的一員,與其不落人后,不如三思而行。”

在某程度上,網絡是潘朵拉之盒,你不知道打開之后,會出現什麼東西?一旦把感言貼上網絡,就幾乎不可能將它徹底刪除,更別說控制誰會看到誰不會看到,而且讀到的人自己胡思亂想、對號入座這些連鎖狀況。

他說,由于自己的個性比較害羞,不習慣面子書受人矚目的表達方式,所以偏向少人關注的部落格。“雖說部落格乏人問津,但還是有一定的到訪者,純粹以文會友,更能發現文字的奇妙之處。”

文字是忠于自己的好

在網絡平台貼文,常用鍵盤輸入,不太會去注意每個字的具體結構、寫法,時間長了印象模糊。尤其對複雜一些的字,有時候只記得輪廓,不能確定某個部分怎麼寫?

針對這種“提筆忘字”的狀況,牛小流認為,在這個網絡書寫時代,許多人做到多聽多讀,但多寫往往也不過是對著鍵盤敲打。

“若有手寫的餘地,就不要懶惰提筆,自己的筆跡比起死板的電腦字體更為獨一無二,也更能讓人深刻。”

遠離紙筆、親近鍵盤,闖入網絡時代的書寫,不只是引起越來越頻繁出現的“提筆忘字”,也因為人們需要從各種社交網絡快速獲得訊息,使得多數的網絡貼文傾向內容片段化。

對此,牛小流抱持寬容,他認為不管是網絡還是其他管道,只要寫出忠于自己的文字就可以了。

“不需要羨慕他人筆下的風花雪月,也無須惋惜自己不成氣候的文筆。只需跟隨著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捕捉生命流逝的感動,這樣的文字已值得收藏。”

牛小流:網絡貼文特色在于忠于自己,不管文法好壞,用詞妥當,只求撰寫內心最深刻的那份情感,對事對人往往都會有更好的體會。

抱持“犧牲”的覺悟

放懷創作!

網絡為人們帶來了發表便利、傳播便利、交流便利,也促成了全民寫作……

本地輕小說家蕭兒認為,網絡是一個很好的分享平台:“有時候將愉快的時刻分享上網絡,是個記錄心情的好方式,網絡也變成人們最大的社交圈子,但有時候把負面情緒帶上網絡略有不妥。”

有些人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上了哪家餐廳、完成了10公里路跑活動、剛剛換了工作……把網絡當作聊天室那樣,主要目的就是抒發心情、聊天、跟朋友取取暖。

但是也有些人,僅需要一個聯網的電腦或手機,一個充滿思想的頭腦,寫好文章,點擊發送即可以實現發表自己的文字網絡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出版人,實現自己的出版夢。

多元創作 不限風格

“網絡貼文已經成了一種流行,我曾經在網絡上閱讀了許多非常優秀的文章與小說,相信優秀的文章也能夠在網絡上誕生。”

她認為,網絡平台發文非常方便、快速,並且節省時間。“在網絡上,人人都能成為寫作人,這是一個很好的寫作機會,並且吸收各方面的意見,從而改善自己寫作的弱點。”

“但是,太常使用網絡平台易使人忘記真正書寫的感覺,並且容易受到網絡的負面情緒影響,甚至會限制個人的創作力和收到含有貶義的回應。”這些關于網絡的優缺點,她認為要懂得衡量和互蒙其利。

不管是抒發心情或創作,蕭兒認同網絡是一個大熔爐,能容納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文字表現。因此,網絡貼文包括寫作應該多元化,不應該限制于一種風格。

“我樂于嘗試不同的寫作風格,並且深入瞭解,總是給我帶來很大的樂趣和開拓我的視野。就個人的寫作經驗來說,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與故事,寫作人必須抱有‘犧牲’的覺悟,要放得開心情創作,才能寫出最感人的故事。”

她見過許多寫作人總是捨不得讓自己的角色離開,而寫出一些不通順的文章。而且在寫作中,寫作人容易忘記自己的寫作初衷,使得故事變了調,然后產生一種寫不下去的想法。

“寫作要堅定,不要受到各方面的情緒影響。我見過許多有潛力的寫作人,但大部分人都因無法堅持而中途放棄,所以堅持下去才是寫作人最大的考驗,每個作者都必須有的特質。”

隨心情打造自我風格

沒有人會否認,網絡社群平台的興起,改變了很多人取得和分享資訊的方式,也提供每一個人發聲的權利,比如面子書、部落格、推特等,每個網絡平台都有不同的功能。

“我曾經使用部落格上傳文章、短篇小說與長篇故事。部落格是個很方便的網絡平台,當初有很多‘隱形作者’出現在部落格上,網絡作者常互相瀏覽不同的部落格和閱讀網上小說,並且互相交流與給予意見。”

蕭兒使用部落格貼文,是因為部落格有一個網站后台的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簡稱CMS)來發佈或上稿。而這個CMS通常可以直接套用HTML編輯器,來編輯、修改、移除內容;而且有字型、顏色、底色、插入圖片等,就像Office系列那樣的格式,方便創作。

“部落格的設計可以以自己的心情與風格來打造,有種活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的感覺。所以在部落格貼文的時候,比較符合自己的心情,而且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

部落格重內容面子書重社交

蕭兒認為,每種網絡平台有不同的功能,看個人需求而選擇使用和經營。“像在面子書貼文,有時會被限制,並且不便于長篇故事的發表。而部落格較易于貼文,不會被限制的同時,還可以放入大量的圖片與文字。”

如果說部落格重點在“生產內容”,而面子書、推特等重點在于“社交”。它是以抒發心情、分享照片、丟連結等為主,類似聊天室那樣快刷式的捲動,時間一久,就很難再找到之前的記錄。

如果沒辦法同時經營那麼多網絡平台,她建議有興趣寫作的人,可以將文章與作品上傳至部落格,然后在面子書上介紹給有興趣的朋友。畢竟部落格裡,個人所有背景、形象、創作、歷史全都讓人一目了然,內容不會被時間沖刷而逝。

當部落格這個根基堅實,面子書則是它充沛的水分來源,可以利用它傳遞、擴散部落格文章。她相信,網絡平台的關係不是此消彼長,而應該是一加一大于二才對。

蕭兒:網絡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出版人,實現自己的出版夢。

網友按讚

激起動力寫12萬字

網絡平台給了所有人共同的發聲空間,除了可發表個人的觀點、感想,也催發年輕人創作,從感想式的網絡貼文,進入創作的世界……

本地輕小說作者蛛古力一開口就坦言,網絡提供他許多捷徑,如果沒有網絡,他或許就不會進入大將出版社的作家行列。

“我之前一直混論壇寫文章,因為有網友的鼓勵,才有動力寫下去。如果沒有網絡和網友,我還是會堅持寫下去,但相信動力會大減……網絡平台也提供很多出版社的資料,甚至是直接連結到編輯的面子書自我推薦。”

蛛古力經常在面子書個人專頁上貼文,po的都是心情或短篇故事居多。之前,他使用過推特和Instagram,但自覺自己並非帥哥,沒有這麼多照片與人分享,而且主要興趣是寫東西,所以后來乾脆放棄其他社交網絡,專注經營面子書。

論壇比較有隱密性

在成為作家之前,他就經常在網絡上po文,一些有感而發,一些小發現,都透過貼文告訴朋友。“有時候寫了不在乎有沒有人回應,但是更多時候希望別人看了給回應或是交流。”

在更早之前,蛛古力也使用過以“生產內容”為主的部落格,但后來也都停止了,因為少人關注部落格,加上它沒有面子書“讚”的互動功能,別人進來都不見“蹤影”,感覺好孤獨。

“在網絡上貼文,肯定是想與別人互動,也會給自己推動力去po更多文章,不然自己寫著收著就好了。”顏俊傑也是論壇寫手出身,早期的他非常活躍于論壇,就連日記也在論壇裡更新。

和現在社交網絡不同的是,論壇比較有隱密性,當中分有許多版塊,有些是分享小說,有些是分享心情、各式愛好等。當時,顏俊傑最常混小說版塊,並且在裡面分享自己的小說創作。

“那時候進論壇純粹是想分享個人的小說創作,每星期更新一點,最后真的把12萬字小說在網絡上寫完了!其實,我覺得自己做不到,但正因為有網友支持,催促我快點寫完,才有動力把一開始認為做不到的事情給做到了。”

蛛古力:我會選擇發表的內容,不會什麼都不想就貼文,因為可能一不經意,就會對別人造成影響或傷害。

貼文要負任免傷害人

在論壇上寫完第一部小說之后,顏俊傑以為就此了事,但后來在網友鼓勵之下,他勇敢踏出一步,投稿到出版社,于是有了第一本、第二本,到現在第九本小說的出版。

從網絡貼文開始,他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作家。甚至,從論壇中認識的一位朋友向他表示,特別想要為他的小說畫插圖。最后,這位朋友經過出版社的甄考,成功為他畫了小說的封面圖。

有人認為,網絡時代致使書寫便捷,讓許多人可以放心隨意寫,甚至讓點擊一下“發佈”變得不再負責任,不再考慮內容是否合適,而是迅速發佈。這也是導致網絡上假新聞滿天飛的原因之一。

對此,蛛古力認為,網絡時代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和朋友互動。“但是,我會選擇發表的內容,不會什麼都不想就貼文,因為可能一不經意,就會對別人造成影響或傷害。”

他笑言,成了作家之后,更要顧慮到形象,即使說廢話,也要提升到幽默才行。因此,他有自己私人的面子書,以及“蛛古力”這個公眾人物的個人專頁。私人面子書有種老朋友話家常的輕鬆融洽氣氛,而個人專頁猶如知青俱樂部般冷靜知性,他就這樣以不同身分經營不同的網絡平台。

“網絡貼文很多時候是為了自己寫自己爽,但是說真的,如果有人願意給予回覆,無論是誰都會很開心!別人的回應,比起一個人寫來得更有動力。”他也是在網友的鼓勵之下,向出版社自我推薦,最終被青睞成為輕小說作家。

顏俊傑:在網絡上貼文,肯定是想與別人互動,也會給自己推動力去po更多文章,不然自己寫著收著就好了。

接受批評

忘掉惡意攻擊

從網絡貼文被出版社相中成為作家,顏俊傑和蛛古力沒有忘記初衷,還是經常po文分享……

顏俊傑(簡稱:顏)

蛛古力(簡稱:蛛)

所有網絡平台的共同困擾,就是偶爾會有網友留下尖酸匿名留言。你們如何應對這種讀者直接的情緒表達?

蛛:在我的網絡平台上,有些十來歲的學生寫的留言很直接或負面評論,有時候會奇怪到讓我不知道該給什麼反應?但是,無論好壞的留言,我會自我過濾,犯錯的地方我會改,但如果只是惡意攻擊,笑笑就算,不會太在意。

我試過有一次不小心傷害到別人。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是很愛開玩笑的人,于是我在他的個人專頁上寫下開玩笑的話。但是,我一時沒有察覺到,他私底下雖然好玩,但在個人專頁上卻是嚴肅的形象,而我這樣做會造成對他的影響。過后,我向他道歉,然后刪除留言。

顏:所有網絡平台都一樣,留言批評會有正面,也會有負面……我在閱讀別人的貼文,可能也會不經意地留下傷害別人的留言或評語。所以,當自己成為網民的時候,要注意所寫的留言可能會有什麼后果,網絡雖然是公開的社交空間,但也不能真的暢所欲言。

在接受別人的好或壞評論之后,自己也要有開放的態度,好的評論可以開心接受,但也要想一想對方所言是不是超過了,可能自己並沒有那麼好?當然,也要懂得消化別人的負面評語,留下對自己受用或是需要改善的建議。

伏筆連環解越寫越長

兩位都是從論壇及網絡貼文開始創作,一般網絡貼文都是短而小,為什麼你們的第一次創作卻選擇長篇小說?

顏: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開始就是長篇小說,哈!可能是我向來閱讀長篇故事,比如金庸的一個武俠小說就有幾本,我是算少了的。

另外,考量到要po在網絡上吸引網友看,所以故事要有能夠吸引他們的開頭,因此放了很多伏筆在裡面,而這些伏筆需要一個個去解開,于是故事越寫越長,寫的時候又同時埋下其他伏筆,最后自然而然變成了長篇故事。

蛛:我應該是受到《哈利波特》比較多的影響吧!雖然它有很多集,但是每一集都有連貫,而且一集比一集厚,看久了自然就會想要寫長篇故事。這算是一種潛移默化,想要向喜歡的作品學習。

印刷成書會刪減修改

就你們的經驗而談,網絡貼文和出版書籍的書寫形式是否有所區別?

顏:兩者肯定會有差異,同樣的故事在網絡上po文以及出版成書,不會完全相同。一般上,出版實體書之前,自己也會想要修改,比如故事裡有些玩笑po在網絡上沒問題,但印刷成書可能顯得過分或不適合。

當然,編輯也會建議需要修改的部分。比如,有些情節在網絡上書寫時交代不清楚,而編輯認為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就會建議另外展開故事。

另一方面,在網絡上書寫時的某些資訊,在付梓出版的時候可能有錯誤,需要修改或是更新,所以部分內容會被小修改,但主要內容還是沒變,網絡文和出版本整體上是沒有大差別。

蛛:我的情況是基本上都會修改,比如縮短或是省略一些劇情,閱讀起來不會感覺故事在拖沓。

就書寫習慣而言,如果準備出版的創作,我會寫草稿做準備,比如把靈感寫下來,看什麼時候適合放進小說裡。但是,如果是個人專頁的網絡貼文,純粹就是想和讀者分享、交流,所以會把生活感想po上去,但貼文之前會自我過濾,這感想適不適合發表?

輕小說青少年易讀通

問:一般人認為網絡貼文很口語化,這似乎和輕小說的特質有點接近?

顏:其實輕小說很難定義,有一次我在書展上聽人說,輕小說是給年齡25歲以下的人閱讀,當時我24歲,很驚訝自己只剩一年閱讀輕小說!

我認為,輕小說是一種可以讓讀者輕鬆閱讀的小說,它不像有些嚴肅小說讓人難以消化。閱讀輕小說非常輕鬆,不需要思考太多就能接受整個故事的發展,就算故事本身有很嚴密的設定,也會在故事發展過程中明白。

蛛:輕小說的文字或段落不會冗長,一般傾向于短小,然后遣詞用字輕鬆,甚至有時候會比較口語化。輕小說的重點就是讓讀者輕鬆地翻閱故事,就像看漫畫一樣。在某程度上,輕小說或許可以說是文字版的漫畫,它和漫畫風格相似,而且是屬于年輕人看的小說。


長短繁簡可伸縮

用得巧貼得妙

有些人覺得網絡貼文就是把“我”發揮到極致的個人書寫空間,但是這個“我”,也有著書寫的價值與特質……

曾經在不同網絡平台貼文的作家陳宇昕(筆名牛油小生),堪稱一名網絡熟客。高中時代尾聲,他開始在Myspace記錄心情,進入大學后搬到Blogspot。

“至于面子書,是因為2008年到上海交換一個學期才比較頻繁使用,為了和家人朋友保持聯繫,沒想到現在竟然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面子書專頁則是因為今年出書的關係。”

由于年歲的漸長及大環境改變使然,他在每個階段使用不同的媒介、發表不同的文章。

“早期記錄心情記錄流水賬,上了大學中文系,開始對后現代詩感興趣,Blogspot日記裡也就開始夾雜創作的雛形。直到得了幾個大專文學獎,才意識到‘創作’這件事,于是出現了與早期日記很不一樣的文體,有時還會寫些小故事。”

最近四五年來,由于面子書的互動功能越來越快、直接、有意思,逐漸成為他耕耘文字的基地。

眾多網絡平台當中,他認為,部落格的概念比較接近紙本,像雜誌一樣的媒介,適合一兩千字甚至更長的文章,中間可以插圖,有較大的編輯自由。

部落格是網上雜誌

“如果用心經營,學一點html的編輯語言,把頁面弄得與眾不同,從版面取勝。讀者不是不讀長文,而是長文需要合適的版面配搭,讀者才容易消化。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部落格比較接近紙本的概念。”

早期,他無論什麼都發到部落格,不過后來因為身分轉變的關係,即是作家也是記者的他,把有意思的文章選擇發表在部落格,一方面也給自己做個備份,因為部落格的文章檢索系統比面子書方便。

面子書簡單直接,方便訊息的流傳,但是使用者的編輯權力縮小。“對我來說,面子書適合任何文本,圖、文、鏈接、視頻等,想到什麼就po什麼。”

雖然面子書是一個零碎的媒介,但陳宇昕認為,它依然可以策劃系列創作,比如他的一系列關于列車上見聞的《列車男女》、評論曼聯的《噩夢劇場》等,都能以系列的形式有意識地創作。

當要經營一個面子書專頁,大量或定時作短短的更新或貼圖,就是很重要的行銷策略。“如果你希望更大的互動,那麼就不要陳述,多設問,引導讀者回應。”

面子書是練筆場!

網絡平台為寫作者帶來了發表便利、傳播便利、交流便利。然而,網絡平台提供書寫的便捷,也造成“快餐文字”,一些人在網絡發表文章,要求“最快發表”。在網絡時代,是否能像傳統書寫那樣,也能產生優秀的文章?

陳宇昕以文風極盛的唐代舉例。“唐代幾乎是全民寫詩,經過時代淘洗,去蕪存菁,留下來的就是我們看到的全唐詩,還有更精選的唐詩三百首。”

“那麼現在全民po文,文字使用更廣,若有0.1%的人萌發了創作念想,受到文字的感召而開始認真思索文學,思索創作,不是更振奮人心嗎?這是較以前任何時代都前所未有的情況。”

至于“優秀”,他認為不要以老古板的思維模式去定義怎樣算優秀,如何才是絕世佳作。

“對我來說,面子書是一個很好的練筆場。古代人投壺、行酒令、對句……每天都在把玩文字,如果現在我們也能熱衷于文字,開始玩文字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對文字會有新的觸感,就像漫畫裡教練總會建議主角抱著球睡覺,讓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這樣就能控制好球,道理是一樣的吧!”

來得快去得快24小時就過時

陳宇昕認為,網絡平台的優點與缺點都是一個“快”字:“來得快,去得快。”比如在推特、面子書發訊,當下雖能享受乘風破浪的即時互動之樂,卻如沙灘上的字跡,轉眼就被浪花捲走,熱門討論不管再精彩,不到二十四小時就變成廚餘。

一般人覺得網絡貼文很口語化,像是在訴說生活瑣事。對此,他有自己的見解:“當年五四運動就是要我手寫我口,口語化是自然的表現,現在口語和書面語再次嚴格區分開來了,對于網絡,有時候還嫌它們不夠口語化,不夠徹底。”

“網絡貼文的文字特色,除了錯別字多外,也消解了句法與文法,讓語言回到最在地的狀態,同時每天都在創造新的詞彙,有足夠影響力的新造詞,就會被保留下來,甚至成為正統。”

就他的創作經驗,要寫得出有內容、深度且有共鳴的網絡貼文,必須創意和歷練兼具。“前者需要大量閱讀、參照與想像力,后者需要大量實驗。”末了,他再加上一句:“創作是技藝,沒有捷徑。”

陳宇昕(牛油小生):部落格的概念比較接近紙本,像雜誌一樣的媒介,適合一兩千字甚至更長的文章,中間可以插圖,有較大的編輯自由。面子書則簡單直接,方便訊息的流傳,但是使用者的編輯權力縮小。

境由心轉

文章節奏如電影

在社交網絡發達的這個時代,想要寫下自己的故事與人分享,卻苦無門路,不知道該怎麼寫?還好有寫作班,讓想“說故事”的人有了新出口……

曾任職《椰子屋》編輯的莊若,熟知媒體對文字調性的需求,把編輯經驗轉化成寫作班的技巧,帶領學生從寫作認識自己,幫助他們透過文字發聲。

莊若表示,寫作班雖于上個月開始,但是構思蘊釀已久。“很多人不是不會寫,而是不懂得運用手法。有時候看到報章上一些文章,覺得這位筆者有他的想法,但不會寫,很可惜。”

他有位定居美國的朋友,因為想寫小說而發電郵請教他如何寫小說。于是,除了實體的面對面上課,他也透過網絡教導寫作。目前,寫作班的學生有老師、廣播員、電影相關工作人員、中學生等。

寫作要有畫面!

由于當年莊若從事雜誌編輯,而編輯的工作是選用文章刊登在雜誌上,當中要求文章精簡,讀者讀得明白,或是有它的文學價值──這些寫作的實戰技巧和經驗,讓又編又寫的他自覺無論是教導或是鼓勵學生寫作,顯得相當有自信。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寫作不就是多看、多練嗎?為什麼還要花錢去學寫作呢?

莊若的看法是:“看書要有人教導才懂得怎樣看,比如這本書書寫的技術在哪裡?就像看電影,門外看熱鬧,門內看門道,每個人都懂得看故事,但不是每個人懂得要上乘的鏡頭,才能把故事講得好。”

他認為,要把文字煉得精進,除非擁有天分可以自學成精,不然還是需要老師帶領入門。

“有些人的文章不好看,是因為沒有畫面,像在自言自語寫日記,誰有耐心去看別人的日記?人天性喜歡看動態的東西,不論這文章是不是藝術或文學,但是首先要有畫面感。就像去餐館,熒幕上有影像在動,不管多麼無聊,我們都會直盯著熒幕。”

有些人寫文章則太累贅或是太精簡。“意猶未盡和太囉嗦都不好,應該要像電影那樣,有時候節奏要慢下來,有時候節奏要快。看電影吧!我發現看電影可以幫助寫作。”

莊若說,每個人的生命經驗與他人不同,這就是創造個人風格的最大亮點。“幾行字也有幾行字的寫法,它和其他文學是一樣的。”

他也舉例台灣詩人楊牧說過的一句話,大意是:把心裡的東西寫出來,配合畫面就很好看。“我把這叫著情和境,境由心轉。”平時對生活有所感,加上觀察力、想像力,如此一來常常轉筆,寫作就不是難事了。

網絡文章少了編輯引導

“我發現現代年輕人面對一個問題,他們看太多網絡,而網絡是沒有編輯的社會,不像報章和雜誌有編輯引導讀者看什麼,因此,讀者得到了很多不同的雜學。”

“你問現在的年輕人,賽馬的名字是怎樣的?他們不懂這些或者完全沒有概念,因為他們沒有看報章,而這些是在網絡上看不到的!”

莊若認為,網絡是一個由自己主宰的世界,網絡使用者自己去尋找他想要看的東西。因為在過程中缺少編輯做引導,使得網絡使用者看的、知道的東西變得零碎和單調。這也是他在教導寫作班時的一個重點功課,教寫作就要教導及鼓勵學生多閱讀雜書、實體雜誌等。

“網絡貼文也有好和不好的文章,這也要看個人的才華,不能一概而論。但如果是嚴肅文學方面,網絡確實不比報章上的好,因為網絡沒人把關,而報章有!有人寫、有編輯去做擋駕和過濾,哪篇可以用哪篇不能用。”

多閱讀提升文采

莊若很早以前就指導過寫作班和寫作營,他不習慣“老師在台上講解寫作概念”這樣的教學方法,而是透過修改學生的文章,以練習逐步修正他們在寫作文法上的錯誤。

因為經歷雜誌的編輯磨練,莊若笑言自己能夠馬上抓住學生文法上的錯誤,並且指引如何修改錯誤、讀怎樣的書去改變他們寫作的能力。

“這就好像畫圖畫,顏色如何分類、前后左右構圖應該怎樣……寫作也一樣,當還沒有達到藝術境界之前,先把這些技術做好。”

他發現,現代年輕人都有少閱讀的通病,而願意來學習寫作的人更少有,所以他鼓勵學生多看書。“其實他們的詞彙和文章都通順,就是缺乏文采,就好像拍照只有一個構圖,沒有燈光和角度,而且詞彙有限,沒得選擇。”

當代小提琴大師曼紐因(Yehudi Menuhin)因為發現自己的小提琴基本功有問題,于是自廢武功,重新從低級小提琴練起。莊若覺得寫作也一樣,學生照樣可以保持個人的風格和喜歡的語調書寫,而他提供幫助的就是修改文法的錯誤。

 

莊若:有些人的文章不好看,是因為沒有畫面,像在自言自語寫日記,誰有耐心去看別人的日記?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