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任平:经济学与后现代主义(下篇)
上周四午间(2015/12/03)在纽约国会山庄,联储局主席耶伦在听证会上正谨慎地回答著参议员的提问。英国的《金融时报》就在这时率先刊出头条新闻:美国12月不起息。这当然是一项错误的讯息,美元急挫,欧元飙升,10分钟内货币过手数十亿美金。10分钟后,《金融时报》出来澄清。但在股汇二市输了钱的人只能跳脚搥心肝,赚了钱的家伙早已饱食远飙。
伦敦《金融时报》创办于1888年,公信力卓著,该报的记者/编辑会把那么重大的消息搞错,令人心里嘀咕。诚信重要吗?可靠性reliability去了那里?在后现代状况下,“利”字当头,报章的权威性、公信力可以随时被颠覆、消解。
前几年,棕油价格浮沉在RM3200,当时的美林証券Merrill Lynch(世界最大的证券和投资银行之一),发表一份报告,内文指出棕油将于该年年杪回升到每公吨RM4000的高位。我心里想,糟糕,棕油恐怕要跌破RM3000了!三个月后,棕油跌至RM2800。
在后现代情境里,我们被迫逆向(反方向)去解读权威性机构、主流媒体发出的讯息。后现代情报学注重阐释,人们怀疑所谓“金科玉律”;惯性的崇拜权威话语是“天真愚𫘤”(naivety)。
贫富悬殊愈见尖锐
拙文上篇发表之后,有读者回应:量化宽松有助于美国经济的突困,虽然过程颠簸。我的看法是,我们应该要追踪大量印钞的长期后果与终端效应。通过印钞以纾解信贷,流动的钞票多了,货币会贬值,产业价格上涨,通膨如野火燎原。流动的热钱灌入欧亚非三大洲、南美诸国与新兴市场,造成全世界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经济失衡。由于能动用热钱、“钱滚钱”的都是权贵之士,“富者恒富”,贫富悬殊因QE愈见尖锐。
包括中国的第三世界诸国虽然不搞QE,但面对涌入的美元,所有国家都被迫印钞,以应付热钱进出的兑换。全世界都在印钞票,全世界都像抽鸦片那样high得很,而正如抽鸦片那样,印钞会上瘾,身子骨会逐渐败坏。以德国大哲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后现代思想家,指出这是对理性的放逐,随机性、偶然性成了对应危机的反射性策略,使金融处境愈来愈险峻。
12月3日那天欧盟的龙头:德国,股市跌了400点,法国与德国同一命运,CAC亦跌超过3%,原因是欧洲央行ECB宣布,把量化宽松设定在每月印钞回购600亿欧债的规模上。
金融危机近在咫尺
投资人显然为了印钞的规模“太小”而失望,以致市场跌得一片狼藉。鸦片不仅令人上瘾,而且毒瘾会愈来愈大,每月印钞购欧债600亿,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热钱的需求。欲望,然后是欲望本身的动力,鼓动人们追逐更高的欲望……经济泡沫化,全球金融危机其实近在咫尺。
本周空头涌现,觑准时机沽空欧美的股项,道琼指数、FTI、DAX、CAC剧烈震荡,大幅收低。炒家利用油盟的拒绝减产,大事宣传原油已找到更便宜的代替品:汽体原子能源,且即将推出市场,造成某种恐慌,并大手沽空原油期货。WTI(美国)原油跌至7年新低,做价37.55美元;布伦特原油跌5.36%每桶40.70美元,这可是2009年以来的新低。
“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吉卜林的说法仍然管用。我国生产、输出原油,油价跌,大马怎么可能安然置身事外?但道琼指数昨晚(周二)跌162.51点;德国股市猛挫212.49点近2%,跌幅更大。今日综指早市仅仅逊退5点即回扬,我们只能用后现代的“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 )、“反常规性”(unconventionality)来阐释当前的状况。(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