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小孩(上) 父母师长携手冲破障碍 特殊生也有春天!
报导 : 潘有文
摄影 : 李文源/张智玟
对特殊小孩而言,自理和学习是最重要的事,学术成绩并不是主要的追求,然而一些特殊小孩不只能在小学内的特殊教育班学习,甚至有能力进入普通班学习和考试,以及参加小六检定考试(UPSR),一再超越自身的极限。
家长和学校给予特殊小孩的关爱,把不可能化为可能,让特殊小孩的星空闪闪发亮!
当小学毕业生的骊歌响起,毕业的特殊小孩,尤其是他们的父母,心中有着难以言喻的情感。
今年,雪兰莪白沙罗中华小学的毕业仪式,吸引了许多平面和电子媒体采访,原因是其毕业生包括特别教育班(下称特教班)的小孩。
这是该校开办特教班后第一批毕业生,他们与一般小孩学习情况有别,但依然在父母和师长帮助下,一步一步完成了小学生涯。
在7名毕业的特殊学生中,学生梁仪雯的父亲梁全达感触良多,他是该校特教班创立的重要推手。小孩在台上唱着毕业歌曲,他在台下高声唱和及拍手,为女儿、自己和校方的努力而骄傲。
如果进入梁全达和他的妻子黄玉仙记忆盒子,你会发现其中装着的是他们满满的爱和心血。从发现女儿是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再到努力寻找各种相关资讯,让小孩接受不同的治疗,又为孩子寻找设有特教班的学校,那些年的辛苦,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他们只是众多特殊小孩的父母之一,其他父母的付出的辛劳和时间,必然也不少于他们。社会人士是否已看到这一群弱势群体的家庭的存在呢?
特教班助融入人群
大马华人爱说:再穷不能穷教育,但却极少关注特殊小孩的教育,国内的特教班和师资不足,往往都不是华社关注的事。
然而,梁全达和一般特殊小孩的父母和老师,栽培孩子学习的心,并不因为病症而怯步,反而让小孩勇敢面对一切,在学习和成长道路上,走得自信和精彩。
梁全达的女儿梁仪雯是7名特教班毕业生中,唯一参加小六检定考试的学生,成绩还不错,其中6科成绩考获B和C,仅有中文理解失手,这样的成绩说不定还比一些普通班学生稍好呢!
在他看来,没有特教班,孩子就没有了机会;如果静悄悄把特殊小孩送入普通班级学习,孩子可能会遭人欺负,甚至一些学校会要求孩子离校。
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他来说,还属于次要,让孩子进入特教班,主要是希望孩子可以融入人群,如此未来才有更多机会。
稳定孩子情绪母陪读5年
陪读妈妈,用心良苦
梁仪雯的妈妈黄玉仙,为了孩子,成了陪读妈妈,在校陪伴孩子约5年,直至孩子上了六年级,她才“功成身退”。
梁仪雯在家与父母使用英语沟通,即使接受数个治疗疗程时,也是使用英语,因此无法听懂华语。
她在小学特教班约3个月后,特教班老师就评估他可转入普通班上课,但是她的华语实在不行,有时因为听不明白老师的华语教学,还会抓狂高声喊叫。
“当时,她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也不会听,因此,我有要求请老师唤她的英文名字,老师起初不相信,测试后证实是真的。”
黄玉仙明白孩子身在华小,不能不懂得华语,她就化身陪读妈妈,在校陪伴孩子,一年级还可以坐在班上后方看孩子情况,之后就在学校的礼堂或保安亭等待,孩子需要她时,或者校长和老师需要交代孩子的功课时,她才又回到孩子班上。
孩子的华文水平极弱,妈妈唯有自己下功夫,她每天在家5个小时教孩子学习华语,买了许多相关书籍和作业给孩子。
同时,她让孩子养成每天做功课的习惯,如果作业太多无法完成,就会与老师商量,要求通融完成作业的时间。
下了两年苦功后,梁仪雯三年级时,已听得懂华语,四年级时更是突飞猛进,能够写不少中文字,现在的她还能阅读许多课外书籍。
黄玉仙陪读妈妈的角色,成为孩子掌握华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稳定了孩子在校读书的情绪;梁仪雯四、五年级时,黄玉仙已不需每天到校陪伴,而是一星期两三次留在学校而已,孩子六年级时,她就已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在校上课。
成绩受肯定跳过预备班
梁仪雯在学校和小六检定考试的成绩,连教育局的特殊教育部官员都认同,其父母寻找靠近住处的中学时,也允许他保留中学特教班名额,但可直接进入普通班就读。
“名义上,我女儿是进入特殊班,但直接转到普通班。成绩没有问题,也不用去预备班,如果马来文不及格,就需要进入预备班。”特别教育部门官员给予的肯定,让梁全达欣喜异常。
虽然梁仪雯的华文理解不及格,但并没有影响他在中学特教班的名额,特教部门官员认为,只要国文及格,可以跟进学习进度,才最重要。
梁仪雯从白沙罗中华小学毕业后,原本已获准与其他特教班毕业生一样,转入雪州一间拥有特教班的中学就读,但梁全达想让女儿在靠近住家的吉隆坡区中学上课,因而担心在跨州转校的手续上会有麻烦。
但是,特教部门的官员极为友善,并且也极有爱心,明白梁全达的情况,以及评估其女儿的学习成绩后,就已为他解除各种难关。
因材施教
学到更多
梁全达的女儿梁仪雯的中文能力,能在两年内取得巨大进步,除了因为有父母亲投入教导外,梁全达认为特教班的融合系统也是重要原因。
“融合课程就是一个魔术,我女儿学习到很多东西,都是在学校的这种方式中学习。”
乍看之下,这种融合系统就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系统,但它未必能在一般的教育体制中应用得很好,反而在特教班中应用得淋漓尽致。
这种不以年龄或能力为界限的教育方式,让特教班孩子可以融入学习的快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也不计较成绩表现,纯以学习为首要考量。
掌握孩子学习时机
掌握特殊小孩的学习时机,让他们如普通小孩一样学习!
小孩的学习能力犹如海棉,可以吸收许多东西,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在适当时刻,给予他们适当的学习。
特殊小孩亦是如此,父母需要把握孩子治疗的黄金时期,训练他们的精细动作(Fine Motor)、注意力(Attention)、行为管理和语言等。
“每个特殊小孩,在2岁至5岁是‘窗口期’(Window Priod),与普通小孩一样,要放很多东西进去。”
梁全达在女儿进入小学之前,让她一星期有20小时的治疗(Therapy)时间,进行如语言、训练学习节奏的音乐治疗等。
这些学习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梁仪雯在进入小学前一年,许多治疗师已向梁全达表示,其女儿已完成疗程,不需再继续下去,但他请求他们继续为孩子“复习”,直至开学前才停止。
虽然他的女儿至今已没有接受任何治疗,但他和妻子依然不断教导孩子新的事物,让她保持在一直学习的状态。
特殊小孩需要不间断的给予训练,否则其行为、注意力可能因此倒退,影响了他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白沙罗中华小学特教班简历
★2009年在雪州白沙罗中华小学(白沙罗华小原校)重开时,时任校长白春梅发现特殊小孩的需要,决定申请开办特教班。
★2010年需要进入该校特教班学生共有6人,另外白校长知悉约有十多名特殊小孩也正等待入学。
★在当时的督学李侑益以及雪州前督学刘亚伦协调下,教育部在同年10月批准该校开办特教班。
★该校当时有一位华裔和一位巫裔特教老师,但只有后者拥有特教班执教经验。
★白春梅校长不愿把特教班变成托儿所,加上教育部拨款未到,她与特殊小孩家长组成一个小组,主席是梁全达,安排老师受训和选购教材,同时让家长与特教专家会面,指导使用教材和需注意的事项。
★2010年,有4个学生融入(Inclusive)普通班课,2011年有一个。
★2015年,特教班有35位学生,其中7位是毕业生。
七大类特殊病症小孩,可在国小或华小特教班学习。
染色体异常(Chromosome Disorder)
★唐氏儿:细胞中少过或多过23个染色体。
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自闭症/阿斯伯格症/雷特氏症候群(Rett Syndrome)
★以上三种也合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特殊学习障碍(Specific Learning Disorder)
★阅读障碍/诵读困难(Dyslexia)、计算障碍(Dyscalculia)、
运用障碍(Dyspraxia)、书写障碍(Dysgraphia)。
发音和智商问题
★发音不准,头脑和嘴巴不能协调;学习迟缓/低智商(Slow Learner)
其他发育障碍(Other Developmental Disorder)
★例如:努南氏症(Noonan Sydrome)
行为问题(Behavior Problem)
★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多重障碍(Multiple Disability)
★全部综合,身患一种严重特殊症,但也有混合其他特殊病症。
新闻辞典
融合与半融合系统
我国的特教班机制采用融合(Inclusive)和半融合的系统。
在特教班的学生,并非一定长年在特教班内上课,老师会定期评估学生表现,如果学生某一方面,如数学较强,就会安排学生到同年级或低于同年级的普通班上数学课,上完成再回到特教班。
如果特教班学生的水平已能达到同年级水平,或者低于同年级的水平,同样会按排学生到普通班上课,暂时不需回到特教班上课。
然而,如果在普通班的特殊学生,某一科目较弱,例如华文科极弱,就需要回到特教班上华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