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消部指示批發及零售商 多囤20%貨源應付水災
(吉隆坡17日訊)國內貿易、合作社及消費部已指示正值水災季節州屬的批發商及零售商,儲存比平日存貨高20%的糧食貨源,以準備應付水災發生時供應不足的問題。
副部長拿督巴杜卡阿末峇沙指出,這項指示並不涉及全國批發商及零售商,而是常發生水災的州屬如吉蘭丹、登嘉樓及彭亨等,該州商家必須先向該部申請,並經過特別篩選,才被允許儲存額外貨源。
“該些貨源包括液化石油氣、食油、米、麵粉、糖等日常用品,而貿消部在聆聽大眾意見后,將增加數項貨品,如礦泉水、餅干、快熟面、尿片、蠟燭及移動電源(Power Bank)。”
阿末峇沙今早巡視英雄超市(Hero Market)時,這么指出。
出席者包括貿消部秘書長拿督斯里阿利亞斯、聯邦直轄區執法單位主任羅斯里阿末,以及英雄超市創辦人弗朗西斯‧鄧(譯音)等。
另外,阿末峇沙也指,從今年初至今,貿消部共展開了21萬4973項檢查行動,其中的528宗已受對付,並扣押總值3萬5483令吉的貨物,及罰款7萬3600令吉。
“貿消部早前配合即將來臨的聖誕節,宣布為期5天的統制品機制,我們希望明年能有更完善和長期限的頂價機制,以便能減低人民生活費。”
他也說,該部目前在2011年價格控制及反暴利法令下,向疑是牟利的商家發出了共2403張通知書,其中共有170宗已開檔調查。
“截至目前,共有16宗因涉及非法牟利,而被控上反暴利特別法庭,其中14宗已定罪。”
周斌:對外交流密切
榕城孕育敢闖蕩福州人
中國駐馬大使館文化參贊周斌認為,佔馬來西亞人口達四分之一的華裔當中,有不少是福州人后裔。
他今早為馬來西亞福州社團聯合總會舉辦的“第4屆閩都文化論壇”致開幕詞時指出,自古素有“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帘”稱號的福州榕城,是一個國際貿易港口,除了海洋貿易發達,其對外交流密切和多元文化接觸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敢闖蕩的福州人,成為中國著名的僑鄉。
“文化接近、心靈相通,這些特征為舉辦此次論壇奠定好基礎,希望此論壇協助推動馬中文化交流,並為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及增進友誼作出貢獻。”
宣傳閩都文化影響
而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總會長張錦雄認為,閩都文化是一個兼具內陸性與海洋性特質的複合型及綜合性的地域文化。
“福州的人文性格是以大陸性和海洋性兼具的雙重特征,這有賴閩都‘負陸面海、山海兼備’的自然地理環境、歷史文化沉淀及長期為‘都’的人文社會環境所影響。”
他也指出,本次論壇旨在挖掘和弘揚海外福州人敢于拼搏、愛國愛鄉及為居住地做出貢獻的精神。
“從中我們可以深入挖掘福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加強與海外福州人的聯繫溝通,宣傳福州並擴大閩都文化影響。”
而廈門大學南洋研究副院長李一平則指出,這屆的閩都文化論壇選擇在馬來西亞舉行,是因為該國是福州華僑發展相當好的國家,孕育了許多傑出的福州華僑。
出席者包括馬來西亞福州社團聯合總會會長拿督斯里陳際來、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院長張禹東,及閩都文化研究會會長徐啟源。
張禹東:海外華僑助推動一帶一路
張禹東認為,海外華僑是推動“一帶一路”政策的天然橋樑。
他指出,中國在提出有關策略后,獲得許多國家積極響應,當中馬來西亞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提出一帶一路和東協建設經濟共同體的目標不謀而合。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華裔人口達4000萬,佔全球華僑的60%,福建也被確定為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並且設立了自貿區,為福建進一步發展帶來極大的戰略機遇,也為1580萬名閩籍華僑提供重要機遇。”
陳際來則認為,在前三屆分別在福州、北京和台北舉行的閩都文化論壇,首次移師我國舉行,將對本地推動閩都文化學術研究和交流有很大的幫助。
徐啟源則指出,福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源地和門戶,自東漢時期就和海外有貿易往來,並且在明朝時期成為鄭和七下西洋的發源地。
“獨特的三坊七巷文化、曇石山文化和船政文化等,都是閩都文化的一部分,也因此孕育許多名人包括朱熹和林則徐;在馬來西亞,以福州華僑早期領袖黃乃棠和丹斯里郭鶴年為首的人以勤勞、智慧和勇敢積極參與祖國和歸屬國的建設工作,因此也立下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