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茵:心病還需心藥醫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李嘉茵:心病還需心藥醫

剛入行時,總希望有機會採訪一些刺激好玩的事件。曾經接到一名華裔男子跳河的消息,抵達現場後,只看到一輛摩哆停在河邊一個偏僻處,一張身分證放在附近的石頭上。



好幾年前的自殺案似乎都是因為賭博、還不起債務而走上自殺這條路。通常都是獨自自殺,不會牽涉其他無辜的生命。

如今接觸的跳橋、跳樓事件多了,而自殺的原因也與以往不同而且有些令人不解,如失戀、成績不理想、無法承受壓力、不知何故跳樓、疑患上憂鬱症。患上憂鬱症是導致自殺的最常見說法。

現在人自殺的原因讓人難以接受,而且這些自殺往往是能夠避免的。



好幾次採訪,自殺者家屬常向記者說,自殺者生前患有憂鬱症,神智有些不清,有服藥看醫生。

乍聽之下,患上憂鬱症就是自殺者選擇死亡的答案,能夠解釋死者選擇自殺的一切因素。似乎為自殺事件安上“憂鬱症”名詞就能推卸一切責任,對於親人自殺所帶來的內心譴責,就不會那麼重。

一連幾天發生幾起自殺悲劇命案,促使我透過網絡資料了解自殺這個詞時,搜到了自殺學與死亡學的開創者,“美國自殺學之父”的史耐文(Edwin Shneidman)。

史耐文透過採訪死者家屬、死者日記等其他文獻記錄,剖析自殺者生前的心理狀態,並提倡透過這種方法防止自殺,並讓自殺者家屬原諒自殺者的選擇。

他也早發現人們不願意去思考個人生活面對的困擾是什麼,而只關心哪種藥物能更快治療好心病。

心病還需心藥醫,面對困擾者,需要靠身邊的人協助找出生活中的症結,而非只靠那一顆顆的藥物。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