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8日訊)大馬華人醫藥總會會長陳凱希認為,中醫藥師雖然對藥材的真偽、品質優劣、藥物的炮製儲存及保管較熟悉,但在運用、毒性及化學成分方面,有必要提升。
他今早為高級中藥配藥師導師培訓課程開課禮致開幕詞時指出,傳統中醫藥早在鄭和來到馬六甲時,就開始為人民服務;作為傳統醫藥一部分,中醫藥在我國不僅有一席之地,而且日益發展。
“近年來,中醫藥事業取得進步,隨著臨床實踐不斷豐富,科學研究不斷深入下,新時代的中醫藥師也必須與時並進學習新知,充實自己,以便可以更好服務人群。”
陳凱希也認為,傳統醫藥在我國擁有需求,民眾崇向自然,對養生保健的追求也變得普遍,此情況正中醫藥學事業發展的先決條件。
逾2萬傳統藥物註冊
“古代典籍記載,中藥已超過3000種,據調查發現,目前共逾1萬種,但中醫藥師常用及深入研究者只有500種,這些功效明確、療效可靠的藥物,是當代中醫師必須掌握的對象。”
而衛生部藥物管制組副主任阿妮斯透露,截至今年10月為止,衛生部共註冊了2萬3376項傳統藥物,當中多數來自中國。
她指出,有些藥物在申請的過程被否決的原因,主要在于這些藥物含有被禁成分;另有些藥物成分是被歸類為食物成分,使到未能獲得批准。
出席者包括大馬華人醫藥總會秘書郭怡捷、馬來西亞吉亭中醫學院院校局主任刁吉亭、馬來西亞輔助及自然醫藥總會秘書東姑巴德利、印度傳統醫藥公會主席拉古和印尼中醫協會主席紀國璋等。
郭怡捷:35學員將獲證書
協助培訓配藥師
郭怡捷透露,參與本次課程的人數多達35人,主要是獲得總會旗下中醫院校推薦的導師。
他說,這項課程是大馬華人醫藥總會,為配合傳統醫藥法令對中醫藥行業的規範而推行,該會早前主辦的初級配藥師課程,也獲得4000名中藥師的參與。
“當中,參與培訓課程的35名學員,也將肩負著幫助培訓配藥師的責任,每名參與者將獲得證書,而中藥店營業者也將獲得我們所發出的標誌。”
郭怡捷指出,大馬華人醫藥總會未來將開辦3年的中藥師培訓課程,以符合國情的模式來訓練本地的中藥師。
“中國模式不適合我國的國情,因為他們的課程要花上5年至7年,而且也加入科學原理的教學;我們也計劃開辦推拿、拔罐和刮痧等療法的課程,以幫助提升他們的地位。”
而刁吉亭指出,在現今中藥師缺乏資格下,一味要求政府給予認證做法並不實際,因此必須透過大馬華人醫藥總會機制,來幫助這些中藥師獲得認證。
“缺乏資格的中藥師在新的傳統醫藥法令下,可能會面對被邊緣化甚至逐漸消失的窘境,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幫助他們取得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