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别怕失败 创作勿拘泥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心见闻.别怕失败 创作勿拘泥

拉坯是最难拿捏的一个过程,新手要经多次失败后,才能看到成果。
拉坯是最难拿捏的一个过程,新手要经多次失败后,才能看到成果。

报导:苏德洲、练珊恩



我们常以“烂泥扶不上壁”形容不争气的人,但在陶艺界,烂泥或泥在经过“捏塑”,烂泥不只能够扶上壁,甚至从捏塑过程中,还可以看到陶艺如同生活……

本地陶艺家罗志义(32岁)长期接触“泥”,并认为“泥”好比人生,要怎样的生活,就要靠双手捏塑,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自己的心向,而烂泥的存在价值一样取决于我们的双手,让它成为一个形状,或一个固体。

陶艺制作的一般流程为练土、塑形、素烧、上釉以及釉烧,才能看到成果。但他说,回到最根本,陶土本来也是一堆软软绵绵的烂泥,经过练土后,烂泥才转变为扎实的陶土。烂泥,除了可以靠双手捏制成形,也可以利用拉坯技巧。

“拉坯是制作陶艺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有助于点缀陶瓷。”



创造存在价值

拉坯是制作陶瓷的一大门宗,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形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目前,罗志义也设立工作坊。他说,在拉坯过程中加水滋润,并不断运转,原本的泥土才会有磁场般柔顺,不再生硬。较后才以手的力度,让泥土分布均匀,再透过特定的技巧,泥土才慢慢形成容器的“壁”。

“在拉坯后,泥土不再是扶不上壁的泥土,还有存在价值和生命力。”

罗志义在制作陶的过程中,领悟到许多人生道理。他说,爱我所选,选我所爱,但决定了就要学会去争取与改变,生活才会不一样。

“生活的取向与成败也是取决自己,旁人只能给予辅助与提点,就像制作陶瓷,最后还是要靠自己才能完成成品。”

他说,制作陶瓷隐藏着人生道理与启示,只是大家一心只想到成果,而忽略这些启示。

教人制陶,要懂得放手

从事陶艺工作多年的罗志义说,拉坯是制陶步骤中最让人感兴趣,在艺术市集摆摊时,不少小朋友和大朋友都跃跃一试。

“拉坯虽然看起来有趣,但也十分考验功夫。”

他说,专业陶艺家在拉坯过程中,手的力度分配与稳定度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技巧。

有人说,创意比技术重要,但他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若有创意,但不具备所需技术就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罗志义是美术系毕业,目前也是新纪元学院美术系助教,拥有多年教学经验。他说,通常初学者在导师带领下拉坯会有成就感,但实际运作时,初学者还得靠自己控制手的力度。

“这也和生活上许多事情一样,当导师‘放手’时,学生必须自己去意会手感,需要怎么运用手指和力度,只有自己知道。”

谈及教学乐趣,罗志义说,可从作品中看出学生的性格,有的学生看似细心,在制作过程中却不如外表般细腻,有的则相反。

按部就班,一步步来

制作陶瓷过程复杂和需要时间,但过程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耐心和用心,只有坚持才会看到由自己双手捏塑出来的成果。

罗志义说,人生没有一步登天,要达到目标或追逐理想,还是要一步一脚印,过程中要有耐心和不放弃的精神。在制作陶瓷时也是如此,过程中不仅仅是没有“偷吃步”,同时也没有捷径。

捏塑陶瓷步骤看起来复杂,但得一步一步来,从练土、成形、阴干、素烧、妆饰、装窑和本烧(釉烧)。“这是陶艺不变的定律,每当有人上门学陶艺,我都会以再教育方式提醒他们制作陶瓷,是要按部就班。”

但有人可以靠双手捏塑自己想要的陶瓷,这是他们坚持与耐心换来的成果,相反的,也有人在成果还未成形前就半途而废。

罗志义也说,陶艺就像人生,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人生可以重新开始,捏塑陶瓷失败了,也可以重头来过。

成品不如预期好
接受不完美

一些人在学陶艺时,内心已有自我完美的一面,在成品出炉前,他们都会觉得自己的成品或许是精美的,但结果往往相反。

罗志义认为对初学者来说,这是正常心态,每次遇到这情况,他都会给予劝告和鼓励。

一般学员在成品出炉后,第一个反应或许是自认作品不完美,不好看或者丑,作品与他们预想的效果有差别。

他认为,捏塑陶瓷本来没有一定的规律,但可以肯定的是,亲自捏塑的作品是独一无二。

罗志义说,有人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失望,或认为不完美时,他都会告诉他们,人的生活本来就没完美,我们必须坦然接受这一种生活态度。“有时学员会认为他们的作品不美或不好看,在旁人的眼光却认为这些作品很美。”

我们在生活上,一些人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或不比其他人来得出色,但实际上对身边的人来说,本身其实是有自己的独特和完美的一面,只是本身没留心,和对自己不了解而已。

每人心中都有一个谱

人生是自己捏塑,也要自己追求,过程中要认清自己。罗志义说,陶艺界也是如此,在捏塑前心中是有一个谱。

一些人的人生目标明确,在追寻的道路上会朝着方向前进,而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步伐与心态。

“尚未有目标的人,心中其实也有个谱,只是对自己的目标还未有明确的方向。”

罗志义说,这些人生哲学,用在陶艺上,其实是有些雷同。一些人“拜师学艺”前早已有目标,心中早有想要捏塑的物体,如杯子、碗碟、娃娃或人像等,只要他们向他做出要求,他都会配合他们的喜好。

如果有人上门学艺是没目标,他就会给予他们一个方向。他说,毕竟人的生活上,有些时候还是要依赖他人指引的。

懂得生活的人,都是艺术家

陶艺品是生活中的艺术品,也可以是生活用品。

罗志义举例,捏塑一个陶瓷杯,杯盖上的小小艺术装饰,就是生活中的小点缀。不过,艺术是没限制的,如有人欣赏音乐,有人偏爱美食,有人喜欢看舞台剧等,任何懂得生活的人都是艺术家,只是大家对于“艺术”的诠释不同。

“这和‘美’的定义一样,例如梵谷的作品或达文西的蒙娜丽莎是大众化的作品,大家普遍上都认同它的‘美’,但更多时候,‘美’是很主观的。”

他笑言,如有时从窑烧里出来的陶瓷,不管是整体设计、纹路或色泽都让他满意,甚至感到惊艳,但到市集售卖时却无人问津。

罗志义制作的陶艺品兼具艺术与功能的价值,偏爱特定图样的客人,如猫头鹰爱好者就会对有猫头鹰图案的陶器情有独钟,不管是功能性还是实用性,都物有所值。

家长让孩童学习陶艺,从中学习坚持与耐力。
家长让孩童学习陶艺,从中学习坚持与耐力。

每个茶壶,都代表着每一种心情与经历。
每个茶壶,都代表着每一种心情与经历。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