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連玉幼子:只要各造團結 華教事業定繁榮發展
獨家報導:孫祤
(吉隆坡21日訊)華教鬥士林連玉幼子林多文相信,只要馬來西亞的教總、董總、林連玉基金、林連玉紀念館,以及13州的教總、董總及全體華人精誠團結、不搞內耗、努力奮鬥,馬來西亞的華教事業一定會繁榮發展,更上一層樓。
林多文以4點加強他的看法,第一,大馬華裔人口總數比上世紀50及60年代多出許多;第二,華文教育影響到周邊國家,許多沒有華校的國家,其華裔會送子女到馬來西亞華校學習。
“第三,大馬與中國經貿合作加大,其經貿離不開華文教育;第四,聯合國規定有5種語言,其中就有漢語。”
他是以書寫的方式發表感言,向替他們安排大馬行程的林連玉紀念館館長李亞遨致謝時,這么說。
林多文在信中提及,他們並不知道大馬周邊國家沒有華文學校,如印尼、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等,只有馬來西亞華文學校保留得最好。
華教影響周邊國家
“我去馬六甲參訪培風中學時,其負責人向我介紹說,有許多印尼華人的子女到培風中學來學習,可見華人教育已經影響到周邊國家。”
他也舉例,馬中兩國的關係深厚,而中國建議“一帶一路”,更是互利雙贏的事,將來泛亞鐵路將由中國的雲南修到大馬時,兩國商貿往來會更多。
已經82歲高齡,來自中國陝西的林多文,是本月13日攜帶妻子遲淑蓮、兒子林林及孫子林漢雄,一同出席在福建義山林連玉墓園舉行的公祭儀式。
他們也出席2015年度第28屆林連玉精神獎頒獎禮,以及“迎風.而立”2015華教節暨林連玉基金會30週年會慶午宴,並促請大馬政府能恢復父親的公民權。
承諾後代會再來馬
林多文在信中道出,他和家人在林連玉逝世30年後才首次來馬來西亞,是因互通出了問題,而透過今年的公祭以後,他們承諾以後會再回來,並由後代來馬。
“我父親已逝世30週年,還會受此邀請,有許多建國時功勳卓著國家領導人,逝世30週年後,無人過問,所以這次我帶領妻子、兒子、孫子等4人來馬來西亞,一方顧慮我們老兩口年紀已大,今後恐難再來,兒孫應對他們先輩的奮鬥有所知道和了解,也就說今後由他們後代來大馬。”
此外,他指出,他與家人首次來馬參與父親逝世30週年公祭,但沒有想到父親的公祭規模會如此盛大,更沒有想到,他們一家的行程雖然只有7天,卻安排得滿滿;其中還去馬六甲和參訪已故華教鬥士沈慕羽的書法文物館,到金馬士拜會教總前副主席,即其父親的老戰友陸庭諭,同時也參觀林連玉資料館。
他也沒有想到會以嘉賓的身分,頒獎給林連玉精神獎得主陳子儒。
林多文如願吃到榴槤
林連玉紀念館館長李亞遨指出,該館以前是透過馬來西亞永春聯合會代表已故尤培勝負責聯繫林連玉的後裔。
他透露,此次能聯繫林連玉幼子林多文,是林連玉長孫林建春幫忙聯繫;由於林建春住在中國永春而林多文住在陝西,故此該館沒有其聯絡方式。
他講述,該館多年前曾聯繫上林連玉次子林多才,並邀請後者前來參與父親的公祭,林多才生前也帶著兒子林建春前來祭拜,後因林多才過世後,便由林建春前來祭拜。
“不過,林建春上次前來祭拜已經是2至3年前的事了,此次聯絡上林建春,希望能邀後者來祭拜,但基於他已多次前來祭拜,加上有事在身而未能出席,因而聯繫上林多文一家,才會有他們30年後首次來大馬祭拜林連玉的事。”
他在閱讀林多文的書信後,認為林多文一家太客氣;並指林連玉紀念館有義務需接待他們。
另外,李亞遨也透露,他們下馬六甲當日有提出,他們想吃榴槤的期望,讓他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不是榴槤季節,所以比較難找到榴槤攤位,不過也非常幸運,他們在啟程返回吉隆坡時,就碰到榴槤攤位,才能讓他們大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