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戰再炫(1) 星戰前的科幻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星戰再炫(1) 星戰前的科幻片

史丹利庫柏力克執導的《2001年太空漫遊》,開創了影史上前所未見的科幻視覺新領域。
史丹利庫柏力克執導的《2001年太空漫遊》,開創了影史上前所未見的科幻視覺新領域。

文/楊劍



科幻電影面世已經整百年歷史,早在1902年,法國導演佐治梅里(Georges Melies)的《月球之旅》(Le Voyage dans la Lune)是影史上首部科幻電影,而德國名導演法蘭西斯朗(Fritz Lang)1927年的《大都會》(Metropolis)和1929年的《月裡嫦娥》(Woman In The Moon)都屬同類型傑作。

到了50年代電影進入彩色拍攝時代,50年和54年的《月球目標》(Destination Moon)及《征服太空》(Conquest Of Space)都以征服宇宙和星際探險為題材,過後科幻片題材又發展到怪獸侵襲地球,或因特別因素而使細小昆蟲忽然變成龐然大物,對人類造成巨大威脅,其中以《螞蟻怪獸》(Them!)最富盛名。

外星人侵略地球的著名作品《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還在10年前被名導演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eilberg)邀得首席紅星湯告魯斯(Tom Cruise)翻拍而賣座一時。



成為科技奴隸危機

不過在這段時間內,科幻電影一直難成大器,一來是這類型電影需要有充分的電影術,從器械、設備和景物上需要呈現出與其他電影截然不同的未來世界,這需要相當的知識、技藝和金錢,那個時代的電影工業不似目前那麼財粗氣大,所以拍攝電影的資金及技術也比較欠缺,產品和別的商業類型片比起來, 也自然缺乏突出吸引力。

令科幻片揚眉吐氣開始被人重視的,是68年名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引人爭論的《2001年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這是部探討人類潛在能力及未來因科技的發達而將面臨電腦控制威脅的恐懼,換言之,就是暗示科學的過分發達,人類會成為科技奴隸的危機,甚至會一剎那間被毀滅,影片的娛樂性雖低,但其最大的成就卻是開創了影史上前所未見的視覺新領域,使一向被普羅觀眾不屑一顧的科幻片開始有了正面反應。

如果沒有《2001年太空漫遊》的啟蒙,相信隔10年後的《星球大戰》也無法在影史上掀起前所未見的熱潮,而儼然成為美國的一種文化,並成功侵略全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