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被遺忘的南亞港(第三篇) 海產養殖盛地 柔河上的綠肺
報導:黃慧琪
攝影:李再輝
少了遊客的到訪,南亞海卻保存著柔佛河上的一塊“綠肺”,成了海產養殖盛地!
南亞港位於柔佛河口,河岸擁有80公里的紅樹林保護區,魚蝦等水產資源受到保護,因此,這裡擁有10公里的水產養殖區。
除了魚蝦,還有魔鬼魚、法國生蠔在這裡養殖,一些識貨的老饕會來到這裡找最新鮮的海產,甚至有者買來當寵物飼養。
《中國報》記者也巡訪了這些海產養殖業者,有業者也希望,海產養殖可開拓發展,為南亞港打造不一樣的生態旅遊。
劉建良:容易養殖
魔鬼魚需乾淨水
魔鬼魚成為養魚界新寵兒!
魔鬼魚(俗稱魟魚),是一種身體扁平,只喜歡在海深處生存的魚類。
或許一般人聽見魔鬼魚這個名稱,或許只會聯想到香噴噴的“燒魚”,但實際上,魔鬼魚種類繁多,一些獨特品種的魔鬼魚更受到國內外養魚者喜愛。
如今魔鬼魚成了一些愛好者的寵物,有的品種一隻在網上可被炒至2萬令吉!
然而,位於南亞港也有一名魔鬼魚養殖業者,他已有養殖魔鬼魚10年經驗,更有高達200多個大大小小的養殖池,飼養的種類包括皇冠甜甜圈、皇冠太空魟、皇冠宇宙之星及金點魟等等。
養殖魔鬼魚業者劉建良(50歲)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或許很多人潛意識會覺得養殖魔鬼魚是個很奇怪的事情,更質疑是否有價值,但自他接觸魔鬼魚後,魔鬼魚就像有魔力一樣,讓他上癮。
“我是經友人介紹後接觸魔鬼魚,一開始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態,畢竟市面上當時流行飼養金龍魚。”
劉建良說,自他開始學習養殖魔鬼魚後發現,魔鬼魚在中國、越南及泰國躥紅速度快,飼養的人也日益增加,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由於養殖的人也逐年增加,所以目前已經算正常供應。”
他說,魔鬼魚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脾氣溫順、容易養殖、繁殖速度快,但唯一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持水乾淨。
資料庫
魔鬼魚受驚嚇易死亡
魔鬼魚在出生時期的3個月,若聽到聲音及看見燈光會害怕,導致撞“缸”死!
劉建良說,魔鬼魚出世的首三個月是關鍵期,因為當時它們容易因受驚嚇或的燈光就死亡,所以在繁殖出世到3個月的魔鬼魚時,都需要在浴缸外加一層保麗龍,隔絕外界的聲音與陽光。
他說,這就是為何魔鬼魚喜歡在深處地帶遊走的緣故,它們只要聽到巨響,受驚嚇的魔鬼魚讚進“避難所”,若沒有隔絕聲音及燈光,魔鬼魚便會撞漁缸而死亡。
他也說,魔鬼魚的排洩物也需要即時清理,以免魔鬼魚染上細菌。
“小魔鬼魚在長大的一個月後,就需抓起來,將雌雄分開後再丟入魚缸飼養,一直到度過3個月的穩定期之後養在一起及售賣。”
需提防停電免蝦集體死亡
背負著數以萬計“生命”,養殖小蝦業者得日夜小心翼翼照料,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有集體“命案”發生。
位於南亞港的油棕園的數公里外,別有洞天,養殖業者在油棕園最尾端的一塊空地養蝦,藉著大自然的力量養蝦。
已有養殖蝦7年經驗的佘先生(58歲)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養殖者和種植者大不同,種植油棕者,割不完油棕可待明天繼續,但養殖不一樣,一個不留心就會有養死的情況,得非常專注及小心。
可養約60萬隻蝦苗
他說,早前該區就有發生因停電,發電機沒有運作,導致小蝦集體死亡事件,所以之後經常都會往返養蝦池,以免事件重演。
“這裡一共可以養約60萬隻蝦苗,但只需養2至3個月,小蝦就能出售。”
他強調,自己不是專業的養蝦員,大老闆送什麼蝦種來就養什麼蝦,唯他認為養殖是個辛苦的行業,除了需提防停電事故,在競爭力強的環境下,也需注意人為造成的問題。
他說,或許對很多人而言,養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工作,但並非如此,養蝦是非常費時費力的工作,因為妻子患病,加上自己經濟能力有限,所以才持續養蝦工作。
盼明年可打造
生蠔與海鮮吧
全馬首間法國生蠔生養殖場,盼明年可打造成具有大馬風情的“生蠔與海鮮吧”(Oyster and Seafood Bar)。
南亞港於這一兩年出現生蠔養殖場,據了解所養殖的可是法國名蠔品種貝隆(Belon)和“蠔後”吉拉蒂兒,分別有蠔王和蠔後之稱。
站在南亞港碼頭眺望,便可看見柔佛河上這個白色的生蠔養殖場,業主是台灣高雄人丁明儒(58歲)。
丁明儒告知《中國報》,其養殖場約有5萬平方尺,目前除了養殖生蠔和魚類,尚有範圍可供擴充,供旅遊參觀。
計劃搭建客房
他希望搭建一個花園式的“生蠔與海鮮吧”,讓遊客乘船到其養殖場後,可以品嚐生蠔或著燒烤各種海鮮,感受一下在柔佛河上嚐新鮮生蠔的滋味。
也因此,他也計劃會搭建一些客房,讓有須要的乘客留宿,遊客甚至可以在養殖場內,感受垂釣樂趣。
他坦言,擴建工程已開始,但最快也要在明年才完工,屆時相信能帶動南亞港的旅遊業。
丁明儒指出,南亞港柔佛河岸有80公里長的紅樹林,使到該河域水產資源受到保護,是難得的綠肺,適合水產養殖,更適合作為生態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