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琪:第一次政黨輪替的代價
–行動黨士乃區州議員
民主改革這條路有多遠?過去數天在台灣考察,這個地區已經經歷了兩度政權轉移,民主機制趨向健全。
反觀馬來西亞的民主化,距離台灣大約落後20年,台灣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我們卻還沒辦法換掉聯邦政府,有點像是1990年代的台灣,社會狂飆,卻沒有撼動腐敗的政權。
那麼,我們有沒有改變的契機?有!
要看馬來西亞改變的契機,參考的不是英美澳這些不同脈絡的國家,而是從威權轉民主政體的地區,例如墨西哥、台灣。
這兩個地方無獨有偶在2000年,同時出現第一次政黨輪替,執政超過半世紀的政權倒台,原因不是民心思變,在野黨強大到足以與腐敗政權對抗,而是腐敗政權內部分裂,導致選票分散。
無法跨過一關
馬來西亞政治史不是沒有出現過類似的狀況,1990年大選,由東姑拉查里領導的四六精神黨,就是巫統分裂出來,與其他在野黨結盟,差一點推倒巫統政權的案例,但功敗垂成,敗在有人替拉查里帶上的一頂原住民十字帽。
一轉眼,1990年距今都已25年,巫統經歷1997年烈火莫熄,在馬哈迪強力鎮壓下得以渡過難關;今年,第六任首相納吉撤換副首相,黨內又現裂痕,慕尤丁蠢蠢欲動,卻始終沒有離開巫統。
促成政黨輪替,已經是馬來西亞民主化最重要、但始終無法跨過的一關。
如果第一次政黨輪替的代價,是必須與一些手上沾腥的人物合作,才有辦法開啟接下來的民主改革議程,有多少人願意背負罵名去做?又有多少人堅持最完美的理想,卻不知道這樣可能會讓腐敗政權一直苟延殘喘更多年?
政治,是不可能的藝術,有時候,更是現實的選擇題。每個選擇,都可能改變一代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