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纵贯线.入遗庆典大又红 各个社区动起来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北马纵贯线.入遗庆典大又红 各个社区动起来

每年7月7日的入遗庆典,其实是槟城最大的社区活动。
每年7月7日的入遗庆典,其实是槟城最大的社区活动。

报导:蔡爱卿
每年7月7日的庆祝乔治市入遗庆典,是全槟人民乃至外国游客参与其盛的重要年度活动。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入遗庆典背后的筹备工作,就会了解到其实整个入遗庆典,就是槟城规模最大的社区活动。



说它最大,因为这个庆典不只牵涉华裔、巫裔、印裔、泰裔、印裔 穆斯林、锡克裔、欧亚裔等多元族群,参与的单位更包括宗教、血缘性、地缘性、业缘性、传统艺术组织、传统手工艺师傅与当地居民。范围之广相信州内没有其他庆典能够与之相比,幕后规划与执行团队的工作之复杂可想而知。

近三年来的入遗庆典皆分三天进行,其中以正日,即7月7日的节目最为精彩。翻开节目表,庆典节目可说是一年比一年丰富,参与的单位也越来越多。这些来自各种族的团体,都是幕后团队深入各社区,接触、发掘与了解不同文化,将大家拉拢在入遗庆典的旗帜之下。

为传统注入活力



在过去三年来参与入遗庆典幕后筹备工作,或曾经推行社区计划的四名社区工作者,分别是牛干冬社区计划负责人柯俐芬、世遗机构项目经理林宗慰、理科大学音乐系教授陈瑞明与槟城古迹信托会前经理何小芬,日前受槟城艺术教育学会邀请,在社区艺术区域交流会议上,分享他们参与入遗庆典筹备工作的点滴。

陈瑞明分享入遗庆典自2008年以来的演变经过时说,这项活动本来只是槟州政府要庆祝乔治市成功入遗,只在七月七日那天举办活动。2010年起开始举办的乔治市节庆,成为庆祝入遗的活动。

她说,虽然刚开始时庆祝入遗并不像现在有广大社区参与,不过当时他们在推动的本来就是一个鼓励社区参与的活动。他们一直强调活动的互动性,参与者至少都可以得到一些收获。

从陈瑞明的分享中可得知,每一年的入遗庆典都从前一年吸取经验,通过各种活动让民众进一步认识乔治市。而在2013年至2015年,入遗庆典由同一个幕后团队策划,这个由我国著名艺术工作者刘庚煜带领的团队有着明确的宗旨,即为传统注入活力,同时通过向年轻人介绍和传授,让传统文化持续发展。本土社区是整个入遗庆典的中心。

陈瑞明也说,不种族群、团体、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入遗庆典面向的社区是很复杂的,因此在过程中他们必须不断讨论与协商,才能确保庆典顺利进行。

建立品牌形象更鲜明

乔治市在2013年起拥有自己的入遗庆典品牌,这个以三语文呈献(华:入遗庆典、巫:Perayaan Warisan、英:Heritage Celebration),标志是以中文方块字、爪夷文字以及阿拉伯字母笔划组成。从此庆祝入遗的活动在民众心目中有了更鲜明的形象。

行走不同种族社区的柯俐芬,对于入遗庆典建立品牌所带来的好处感受最为明显。

她说,当庆祝入遗还是乔治市节庆活动之一的时候,她已经在做社区工作。不管接触的是哪一个种族社区,要让他们了解庆祝入遗活动到底是甚么,总是件不容易的事。

不过,她发现自从世遗机构推出入遗庆典品牌,从视觉上让民众更容易了解这庆典究竟是做些甚么,她走过社区向人们解释时,也变得容易多了。

她认为,建立品牌后的入遗庆典,在标志以及每年配合不同主题的设计上都很令人喜欢。而这种视觉上的改进,对于社区工作其实有一定帮助。

教育业主不轻易卖产业

社区艺术区域交流会议由来自泰国、印尼、日本、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的社区艺术工作者参与。在聆听有关乔治市入遗庆典的筹办过程分享时,有社区工作者提出老屋被转售后居民被迫迁走的问题,针对这点陈瑞明认为大家都很难与发展的趋势对抗,但他们并非无计可施,其中教育就是他们可以做到的。

他说,如果让老屋业主了解,他们先辈留下来的产业是有多么独特的价值,一些人也许就不会轻易将产业卖给外人。事实上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老屋有甚么价值。

他认为,入遗庆典是很好的教育机会,让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这种方法虽然无法马上见到效果,但只要大家坚持去做,相信未来会带来改变。

何小芬也说,要保护有形文化遗产非常难,因为这些东西大部分可以自由买卖。他们可做的就是让无形的文化知识得以传承给年轻人,或者有系统地记录下来。入遗庆典团队在推动的就是这项工作。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