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縱貫線.入遺慶典大又紅 各個社區動起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北馬縱貫線.入遺慶典大又紅 各個社區動起來

每年7月7日的入遺慶典,其實是檳城最大的社區活動。
每年7月7日的入遺慶典,其實是檳城最大的社區活動。

報導:蔡愛卿
每年7月7日的慶祝喬治市入遺慶典,是全檳人民乃至外國遊客參與其盛的重要年度活動。如果我們深入了解入遺慶典背後的籌備工作,就會了解到其實整個入遺慶典,就是檳城規模最大的社區活動。



說它最大,因為這個慶典不只牽涉華裔、巫裔、印裔、泰裔、印裔 穆斯林、錫克裔、歐亞裔等多元族群,參與的單位更包括宗教、血緣性、地緣性、業緣性、傳統藝術組織、傳統手工藝師傅與當地居民。範圍之廣相信州內沒有其他慶典能夠與之相比,幕後規劃與執行團隊的工作之複雜可想而知。

近三年來的入遺慶典皆分三天進行,其中以正日,即7月7日的節目最為精彩。翻開節目表,慶典節目可說是一年比一年豐富,參與的單位也越來越多。這些來自各種族的團體,都是幕後團隊深入各社區,接觸、發掘與了解不同文化,將大家拉攏在入遺慶典的旗幟之下。

為傳統注入活力



在過去三年來參與入遺慶典幕後籌備工作,或曾經推行社區計劃的四名社區工作者,分別是牛干冬社區計劃負責人柯俐芬、世遺機構項目經理林宗慰、理科大學音樂系教授陳瑞明與檳城古跡信託會前經理何小芬,日前受檳城藝術教育學會邀請,在社區藝術區域交流會議上,分享他們參與入遺慶典籌備工作的點滴。

陳瑞明分享入遺慶典自2008年以來的演變經過時說,這項活動本來只是檳州政府要慶祝喬治市成功入遺,只在七月七日那天舉辦活動。2010年起開始舉辦的喬治市節慶,成為慶祝入遺的活動。

她說,雖然剛開始時慶祝入遺並不像現在有廣大社區參與,不過當時他們在推動的本來就是一個鼓勵社區參與的活動。他們一直強調活動的互動性,參與者至少都可以得到一些收穫。

從陳瑞明的分享中可得知,每一年的入遺慶典都從前一年吸取經驗,通過各種活動讓民眾進一步認識喬治市。而在2013年至2015年,入遺慶典由同一個幕後團隊策劃,這個由我國著名藝術工作者劉庚煜帶領的團隊有著明確的宗旨,即為傳統注入活力,同時通過向年輕人介紹和傳授,讓傳統文化持續發展。本土社區是整個入遺慶典的中心。

陳瑞明也說,不種族群、團體、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入遺慶典面向的社區是很複雜的,因此在過程中他們必須不斷討論與協商,才能確保慶典順利進行。

建立品牌形象更鮮明

喬治市在2013年起擁有自己的入遺慶典品牌,這個以三語文呈獻(華:入遺慶典、巫:Perayaan Warisan、英:Heritage Celebration),標誌是以中文方塊字、爪夷文字以及阿拉伯字母筆劃組成。從此慶祝入遺的活動在民眾心目中有了更鮮明的形象。

行走不同種族社區的柯俐芬,對於入遺慶典建立品牌所帶來的好處感受最為明顯。

她說,當慶祝入遺還是喬治市節慶活動之一的時候,她已經在做社區工作。不管接觸的是哪一個種族社區,要讓他們了解慶祝入遺活動到底是甚麼,總是件不容易的事。

不過,她發現自從世遺機構推出入遺慶典品牌,從視覺上讓民眾更容易了解這慶典究竟是做些甚麼,她走過社區向人們解釋時,也變得容易多了。

她認為,建立品牌後的入遺慶典,在標誌以及每年配合不同主題的設計上都很令人喜歡。而這種視覺上的改進,對於社區工作其實有一定幫助。

教育業主不輕易賣產業

社區藝術區域交流會議由來自泰國、印尼、日本、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的社區藝術工作者參與。在聆聽有關喬治市入遺慶典的籌辦過程分享時,有社區工作者提出老屋被轉售後居民被迫遷走的問題,針對這點陳瑞明認為大家都很難與發展的趨勢對抗,但他們並非無計可施,其中教育就是他們可以做到的。

他說,如果讓老屋業主了解,他們先輩留下來的產業是有多麼獨特的價值,一些人也許就不會輕易將產業賣給外人。事實上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的老屋有甚麼價值。

他認為,入遺慶典是很好的教育機會,讓人們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這種方法雖然無法馬上見到效果,但只要大家堅持去做,相信未來會帶來改變。

何小芬也說,要保護有形文化遺產非常難,因為這些東西大部分可以自由買賣。他們可做的就是讓無形的文化知識得以傳承給年輕人,或者有系統地記錄下來。入遺慶典團隊在推動的就是這項工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