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罗耶稣圣名堂就地取材 今年马槽浓浓客家风
报导 / 摄影:陈丽玉
(槟城23日讯)山上的树桐当柱子、破锌板当屋顶、青苔当草地、菜园遮荫布当夜空,浮罗山上就地取材,“浮罗耶稣圣名堂”搭建出充满浮罗客家风味的马槽!
每年圣诞节,“浮罗耶稣圣名堂”都会装设马槽,即耶稣基督出生的地方。配合该教堂今年8月成立的客家文化组,教友在教堂内堂和外,装设两个以客家风情为主题的马槽,将于圣诞节开放给民众参观。
负责设计马槽的教堂客家文化组副主席黄志明说,马槽的材料绝大部分都是山上物料,没有下雪,却有浓浓客家风。
马槽出世教世人谦虚
“比如,我们从山上捡青苔和树桐,还有菜园遮荫的纱布,后面装置小灯,营造耶稣在星空下出生的感觉。”
黄志明今日与该组主席魏祥敬及委员练国定,在圣名堂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分享马槽的主题概念。
他说,浮罗是客家城,七八十年代,浮罗99%人口是客家人,“逢山有客,客住山”这句话,带出浮罗这座高山住着客家人的意思。而这里的天主教堂,也被称“山上教堂”,诵念经文也是用客家话。
“由于这个背景,我们今年决定马槽的主题是客家文化。我张罗麻将纸上色,塑造山崖的感觉,马槽就设在山上,屋顶是破旧的锌板,就像山上客家人家一样。”
他也说,耶稣在马槽出世,既然救赎世人的神,也出生如此简陋卑微的地方,祂就是要世人学会谦虚。
浮罗耶稣圣名堂建于1854年,至今161年历史,当年由法国籍神父执掌教务,在浮罗客家山城,连外籍神父也有客家名称。
丁香树做背景纪念先贤
丁香树装饰马槽,背后有一番意义。
浮罗耶稣圣名堂客家文化组主席魏祥敬说,教堂外的马槽特地用丁香树做背景,因为建教堂的不少经费,是先贤们卖靠丁香筹到。
他说,几十年前,丁香叫做“黄金树”,价值很高。以前的浮罗人种丁香,晒干后可以储存,嫁娶或急用钱时才卖,丁香当时就是财富的一种。
“当年教堂建立时,先贤们当年用卖丁香的钱支持,所以前年,我们在教堂外左右两旁,分别种5棵丁香树,共10棵丁香树,以纪念先贤。”
以客家话诵念圣经
魏祥敬说,客家文化组希望保留及传承,浮罗耶稣圣名堂的客家传统文化。
他说,虽然该教堂大部分是客家教友,但随着时代改变,担心客家文化包括,经文客家话诵念的传统,日后会消失,因此发起成立客家文化组,将之传承给下一代。
“据知,西马半岛,好像只有圣名堂,以客家话诵念圣经。为了传承这个传统,我们会教小孩和青年,以客家话诵念经文,也会举办一些客家主题活动吸引他们参加。”
他透露,之前该组举行“一家一菜”活动,发扬客家菜的精髓。另外,黄志明建议,明年5月榴梿季节前,号召浮罗榴梿园主一起来办弥撒祭献,庇佑果农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