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文:期许,下一个两百年
200年前,世界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在马六甲诞生;200 年后的今天,我国是大中华地区外华文媒体发展最蓬勃的国家;那下一个200年,本地媒体又会怎么走?往哪儿走?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年创刊,近代中文报刊的鼻祖。不是文人,也不是商人,这份刊物是由两名苏格兰传教士所创办,以阐发基督教义为首要任务。虽称之为报刊,实则每个月才出版一期,每期只有5~7页,免费派发,最高发行量曾达两千册。
经历了整整两个世纪,来到2015年的今天,报纸仍屹立未倒。内容变丰富了,设计变精美了,发行量也翻了几番,但所面对的竞争及潜在危机却也是史无前例的。
就像拥有百年历史的杂货店,遇上连锁超市来抢滩。老字号固然有感情,但老板比谁都清楚:有情或许喝水也会饱,却难保老店不会倒。
所以,我常在课堂上跟学生讨论:你觉得报纸会被网络媒体淘汰吗?学生通常以编采严谨、内容有深度、老一辈仍习惯读报为由,认为报纸没那么容易被KO。
我回答:“编采严谨,是因为背后有一群经验丰富的新闻人在把关,但网络媒体也有许多专业新闻人啊!论深度,没有版面限制的网络反而更适合深度报导,还能以多媒体形式呈献吸引眼球;至于报纸配早餐的习惯当然无法说改就改,但如果这一辈的老读者都相继驾鹤归去了呢?报纸还剩下什么?”
摇身变“信息服务商”!
不。我不是要批评报纸一无是处。我只是还找不着报纸的“不可被取代性”。君不见电报、BB Call、按键式手机等,正是因为被新科技所完全取代而黯然退场吗?
达尔文也说过:物竞天择。不想被淘汰,就必须改变。生物界称之为进化,媒体界则叫做转型。
所以,我们看到本地中文报相继架设官网,登记多家社群网站帐号,提供滚动报导,还推出电子报、视频节目、电子商城……问题是:这就算转型了吗?
真正的媒体转型,应该是从“内容提供商”摇身变成“信息服务商”,抛弃“内容为王”的旧思维,转而致力于提供读者最方便、最精彩、最人性化、最独一无二的新闻阅读体验。所谓独一无二,就是每家媒体都该奋力追求的“不可被取代性”。
最重要是,别紧抓着昔日光辉不放,而害怕实现真正的转型。在读者转身离去前,来一场华丽转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