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文:期許,下一個兩百年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王振文:期許,下一個兩百年

200年前,世界上第一份近代中文報刊在馬六甲誕生;200 年後的今天,我國是大中華地區外華文媒體發展最蓬勃的國家;那下一個200年,本地媒體又會怎麼走?往哪兒走?



《察世俗每月統計傳》,1815年創刊,近代中文報刊的鼻祖。不是文人,也不是商人,這份刊物是由兩名蘇格蘭傳教士所創辦,以闡發基督教義為首要任務。雖稱之為報刊,實則每個月才出版一期,每期只有5~7頁,免費派發,最高發行量曾達兩千冊。

經歷了整整兩個世紀,來到2015年的今天,報紙仍屹立未倒。內容變豐富了,設計變精美了,發行量也翻了幾番,但所面對的競爭及潛在危機卻也是史無前例的。

就像擁有百年歷史的雜貨店,遇上連鎖超市來搶灘。老字號固然有感情,但老闆比誰都清楚:有情或許喝水也會飽,卻難保老店不會倒。



所以,我常在課堂上跟學生討論:你覺得報紙會被網絡媒體淘汰嗎?學生通常以編採嚴謹、內容有深度、老一輩仍習慣讀報為由,認為報紙沒那麼容易被KO。

我回答:“編採嚴謹,是因為背後有一群經驗豐富的新聞人在把關,但網絡媒體也有許多專業新聞人啊!論深度,沒有版面限制的網絡反而更適合深度報導,還能以多媒體形式呈獻吸引眼球;至於報紙配早餐的習慣當然無法說改就改,但如果這一輩的老讀者都相繼駕鶴歸去了呢?報紙還剩下什麼?”

搖身變“信息服務商”!

不。我不是要批評報紙一無是處。我只是還找不著報紙的“不可被取代性”。君不見電報、BB Call、按鍵式手機等,正是因為被新科技所完全取代而黯然退場嗎?

達爾文也說過:物競天擇。不想被淘汰,就必須改變。生物界稱之為進化,媒體界則叫做轉型。

所以,我們看到本地中文報相繼架設官網,登記多家社群網站帳號,提供滾動報導,還推出電子報、視頻節目、電子商城……問題是:這就算轉型了嗎?

真正的媒體轉型,應該是從“內容提供商”搖身變成“信息服務商”,拋棄“內容為王”的舊思維,轉而致力於提供讀者最方便、最精彩、最人性化、最獨一無二的新聞閱讀體驗。所謂獨一無二,就是每家媒體都該奮力追求的“不可被取代性”。

最重要是,別緊抓著昔日光輝不放,而害怕實現真正的轉型。在讀者轉身離去前,來一場華麗轉型吧。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