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邁為貧民提供住宿養病 黃健亮、陳素鳳棄高薪設醫療中心
中國報特派
報導:蕭靖杺
攝影:岑家豪
(清邁26日訊)一個轉念,讓本來是國際物流公司高層及妻子放棄在大馬的生活,到泰國清邁成立生活之泉(Living Water)醫療庇護中心,讓從遠道而來的貧窮民眾在醫院接受治療後,可以該庇護中心休養直至康復。
來自檳城的黃健亮(50歲)及柔佛的陳素鳳(48歲)於7年前因機緣巧合之下,在清邁成立一間可容納於20人的醫療庇護中心,供遠道而來的貧窮病友及其家屬免費暫住,並提供三餐,也讓他們在中心內做小手工,打發時間之餘也能賺錢。
全程擔當家屬翻譯
兩夫妻於日前接獲旅巴慘劇的消息後,全程義務到醫院協助死傷者家屬擔當翻譯等工作。
育有兩名分別21歲及19歲兒女的他們,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他們於2006年前來泰國清邁定居,在經過約三年的泰語學習及適應後,在2009年在位於泰國清邁馬哈拉惹政府醫院附近租用一間雙層復古式木屋,成立醫療庇護中心,專為貧窮民眾提供居所。
黃健亮指出,由於該家醫院為全清邁、全泰國北部、寮國,甚至是遠至中國雲南邊境等地範圍內最大,也是設備最齊全的一家醫院,因此,不少這些地區的貧窮民眾為了治病,不惜借錢,甚至變賣家產前來接受治療。
“我們原本僅打算接受癌症病患者,但中心開始後,不時會有一些心臟病病患、待產孕婦或是其他疾病的病患前來求助,為此,我們決定只要床位可許,他們都一概收留。”
他指出,病患及其家屬在該處暫住時,他們會免費提供三餐以及床位,同時讓他們做小手工,打發時間,而手工成品將會送往大馬售賣,所得款項除了30%會回饋中心外,其餘的將由手工師及病患獲得。
“此舉,是為了讓他們對生活有依靠,也讓他們有經濟來源,目前我們也計劃在泰國其他地方成立類似中心,以協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病患醫病變賣家當
病患為了醫病,不惜借錢變賣家當籌足車資,只為能儘早康復回家鄉與親人團聚。
黃健亮指出,許多貧窮病患需要長期接受化療或手術,可是醫院卻不能收留他們太久,往往打完一支化療針,隔天就要出院,下個星期又要再回來進行化療。
他說,這對於家住相隔清邁數百公里外的貧窮病患,無疑是一個體能及經濟考驗,畢竟,剛打完化療針的病患根本沒體力奔波長途旅程,而他們也往往沒經費不斷來回醫病。
“我曾遇過有病患為了醫病向人借錢及變賣家當,只為了籌足車資,大老遠從寮國坐車前來清邁治病。”
為此,他才會與妻子決定成立這間中心,協助他們度過難關。
陳素鳳也指出,中心內除了有4間睡房外,也有一間輔導室,專門給一些因患病病友或即將要生產的孕婦在面對心理壓力時,可以和她對談舒壓。
“我們也有兩名女員工24小時在中心內照顧這些病患及家屬,一旦病患有什麼緊急情況,將會由她們聯絡院方,由救護車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慘劇發生義不容辭當翻譯
兩夫妻接獲旅巴慘劇導致13名大馬人身亡的消息後,立即義不容辭前往醫院協助死傷者家屬擔當翻譯等工作,陳素鳳更因慘劇給死傷者的傷痛,內心糾結至兩晚無法入眠。
陳素鳳指出,他們於事發當天下午正準備前往該醫院辦事時,突然接獲醫院打來的電話,請求他們到醫院協助,因為這批大馬受傷旅客根本無法與院方溝通,需要他們協助翻譯。”
“當我們趕到醫院時,在經過安排後,我倆被安排協助泰國警方向大馬死傷者家屬進行認屍等程序。”
她說,看著家屬們傷心難過,甚至是崩潰大哭的樣子,讓她也難過不已,更因此失眠兩天,最後需靠安眠藥才能入睡。
“我想發生這樣的意外,不是誰能預料的,我們已和部分家屬及旅遊公司取得聯繫,會繼續幫他們跟進傷者的情況,同時,也會找機會探訪旅巴司機,畢竟他也是事故中的傷者之一。”
病人躺地啟示設中心
黃健亮原本無打算要成立此中心,只是有一次前往該政府醫院時,突然有一把聲音和他說“找一個家”(Get A Home),頓時,他與妻子才發現醫院門口外,有許多病人躺在椅子上,或是直接躺在地上睡覺休息。
他與妻子都為虔誠基督徒,他相信那把聲音是神給他的任務,因為他曾多次到該醫院,但每次經過時,都不曾留意那些病人。
“每次他們就很像醫院的傢具一樣讓人不以為意,但那天我的眼睛突然清楚睜開,發現他們的存在,也看見他們的苦況,才開始籌備成立中心的事宜。”
陳素鳳則指出,目前該中心的資金都靠一些友人及教會捐款,部分手工的收入也是他們的資金來源之一。
“目前我們每個月至少都會消耗45公斤的白米及幾十托雞蛋,加上每月的屋租、水電單及員工薪金等,每月開銷十分龐大,有時是靠自己來支撐,幸運的話則會獲得捐款。”
黃健亮:助人心靈優渥
“我覺得這是神的旨意,我很開心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知足便是福。”
被詢及放棄大馬的優渥生活來到清邁成立中心的感想時,黃健亮指出,物資上的優渥總不能比上心靈上的優渥。
“雖然有時候看見人家駕大車住豪宅,還是會羨慕,但看看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卻是心靈上的滿足,並不是所有人都可輕易得到。”
喜歡攝影的他說,他習慣為暫住的病患及家屬拍照,一來可以讓他自己作為留念,二來也是給這些病患及家人一個紀念。
“他們真的很貧窮,有的人一輩子都沒看過相機,更別說和自己的家人拍照,我每次都會在拍照後多沖洗一份給他們帶回家鄉,因為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中唯一一張照片,這真的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