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第2篇) 負傷上場帶來反效果 長期不熱身肌肉僵硬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運動傷害(第2篇) 負傷上場帶來反效果 長期不熱身肌肉僵硬

熱身等同於告訴身體,即將做運動,讓身體和肌肉準備就緒。
熱身等同於告訴身體,即將做運動,讓身體和肌肉準備就緒。

報導:潘有文
攝影:攝影組
運動一定要熱身,避免運動傷害!



身體就像一部汽車引擎,行駛前需要溫熱,才不會帶來傷害;同時,熱身等同於告訴身體,即將做運動,讓身體和肌肉準備就緒,不會由於突然的激烈運動而反應不及。

從專業運動員到運動經驗老到的人士,皆眾口一辭強調熱身的重要,不要受傷了才悔不當初。

“長期不熱身會導致肌肉僵硬,運動量增大就會受傷,時間一長就會看到缺乏熱身或熱身不足的影響。”



大馬羽球國家隊前總教練葉錦福,現為私人學院羽球教練,他現在指導新一代選手練球時極為注重熱身。他強調要做好運動中細小的部分,例如熱身,才能避免長期的運動傷害。

葉錦福是1990年代世界頂尖男雙之一,他與謝順吉(現名謝勳寁)的合作取得輝煌成績。他在顛峰時期曾受到肩傷困擾,當時咬緊牙根撐了過去。

“當時,我未向教練提及有肩傷,這是因為自己缺乏經驗,同時擔心太久無法練球,也心急回去比賽。”因此,現在他要求學員有傷一定要說出來,沒必要做無謂的堅持,以免帶來反效果。

打羽球需熱身20分鐘

現在他當了教練,尤其注重學員是否遇到運動傷害,因此他的預防工作就是要求學員必須熱身才下場,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運動傷害。

就羽球方面而言,他規定球員做好充足熱身,例如慢跑、拉筋(Stretching)、拉拉大腿等,這是為了放鬆身體的肌肉,否則在場上對手忽然加快節奏,就會來不及反應或受傷。

然後,第二部分的熱身就是在場內或場外練習打球動作,包括步伐、起跳、後退、防守兩角、吊球、殺球,嘗試每個可能在上場後會用到的動作。

“如果持著年輕力壯,不熱身就下場,長此下去會增加受傷幾率,因肌肉一直處於僵硬狀態,過於激烈運動就會受傷。”

即是說,讓身體出汗和溫熱極為重要,在他看來,熱身的時間約20分鐘就已足夠。

也許有人會問:我又不是專業運動員,熱身這回事,不用太久或根本不用吧?

葉教練並不以為然,反而認為運動前的準備工作或熱身,不管是專業運動員或一般運動人士,一樣要做好每個細節,甚至非專業運動員要做得比專業運動員更好。

“平常人也要注重熱身,下場前的準備,不是水平不好就不用熱身,反而要熱身更久,因為專業運動每天練習,肌肉已經鬆動,一般人的肌肉卻是處於緊繃狀態。”

換言之,熱身不只是專業運動員必須注意,一般人運動前更要視為不可缺少的準備工作,別在受傷後才來哀嘆。

步伐穩定勝於速度

葉錦福在羽球上的豐富經驗,讓他可以調整學員學球的心態,鼓勵學員通過技術與熱身,降低運動創傷的幾率。

對他而言,運動前熱身已是不變的重要原則,再來就是教導學員避重就輕,以技術降低對體力的需求。

“我注重如步法的技術訓練,不強調場上速度贏人,而是穩定的步伐,不亂跑亂衝,有合理速度,只要對手未觸球,我們就能很鎮定的等待對方回球。”

他訓練的學員在羽球場上的閱讀能力,才不需要有太多的運動量,避免因體力消耗而受傷。

“李宗偉打球就很輕鬆,不是亂跑亂跳,他是根據速度和高度而起跳,每個步法到位,這樣打球就很省力,所以少受傷。”他以大馬羽球一哥李宗偉為例,證明以技術打球可以減少運動傷害。

用半小時熱身不嫌多

運動員別開熱身的玩笑,現在不熱身,將來就有機會向運動創傷“報到”!

55歲的伍世耀,自17歲開始打羽球至今已有38年,一直堅持運動前熱身,堅信“不熱身,會傷身”。

“不熱身或不會當場受傷,但遲些就會出現狀況,傷勢也許不會嚴重,但有機會受傷。”

他相信如果遇上激烈的比賽時,或者遇到羽球高手而疲於跑動應付,突然需要較大和較多的動作,可能就會因此受傷。

他16歲的孩子在他的影響下也愛打羽球,他也讓孩子知道運動前熱身的重要,與孩子一起熱身,即使用半個小時熱身都不嫌時間太長。

“利用10分鐘拉筋和跑步的時間並不會太長,打羽球要進步就要做這些東西,而且這是對自己好。”

把運動訊號傳遞給身體

“至今未有學術或科學研究指出,熱身可以提升運動員的表現,卻有報告表示,沒有熱身容易造成運動傷害。”馬大體育科學學士兼社區籃球教練余根進,以科學研究證明熱身的重要。

顧名思義,熱身是溫熱身體,不論是一般運動員或水準較高的運動員,熱身都不能免,許多運動員的間接受傷就是從未熱身或熱身不足開始,

“熱身就是啟動身體的引擎,告訴身體我要開始進行一些活動,可能是非常激烈的運動,因此要把訊號傳給身體。”

不能逞強余根進表示,身體的神經系統、肌肉等,平時屬於休眠狀態,如果馬上要進行一場比賽或運動,沒有熱身極不受鼓勵。

“我都會向我的球員說,熱身是向肌肉和神經系統敲門說:我要開始活動了,讓身體準備好。”

對他來說,熱身分為兩種,其一是補充身體氧氣,讓身體準備好做體育活動,任何運動皆沒有分別,人體運動時需要足夠氧氣,因此先做5到至10分鐘的熱身吸收氧氣,讓身體肌肉鬆馳。

其次,即是做一些運動時會用到的動作,他以籃球為例,他會讓球員重復上籃、投球、傳球等動作,這較一般休閒運動人士來說,可算是比較專業的熱身方式。

“讓身體知道,我將會重複用到這些動作,身體容易吸收,才不至於輕易受傷。”

女性健身也需熱身

男性健身,除了希望身體健康,有者追求“六塊肌”的線條美感;女性健身,大多數是希望擁有標準身材,或者想讓手臂變得瘦一些,或者讓小腹變得平坦一些。

畢業自拉曼大學學院的體育科學系健身教練潘佩雲,對於女性的健身想法,一樣要求他們注重熱身,否則或會得不償失。

“若不是重量的動作訓練,而是較為技術的鍛練,如果沒有熱身,可能一段時間就會看到影響,肌肉或筋會出現一些不對勁。”

她表示,至於重量方面的健身訓練,沒有熱身就有機會扭傷或拉傷。

運動之前,需去除肌肉遇上的外阻力量,首先就要提升體溫,在血液開始循環後,才去放鬆關節,告知身體一切就緒,才不會輕易受傷。

伸展暖身提高體溫

熱身即是要提高身體的溫度,它包括暖身活動和伸展活動。

跑步、跳繩、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暖身活動,但在這之前,需要先活動身體關節,才能更好的減少運動傷害。

暖身活動包括向前行走、輕鬆慢跑、雙手高舉跑跳等。

伸展活動可分為上身、腰部和下肢活動三部分,分別如下:

上身活動(肩關節)──雙手平伸向前畫小圈,逐漸加大轉圈弧度;然後再向後畫小圈至加大。

腰部活動:雙手插腰,腰部環繞左右慢而大動作的轉動。

下肢活動:坐下腳底相對,雙手握腳尖,腳後跟儘量內靠,身體前彎,維持10秒。

★註:以上動作或因各不同體育項目而有別。

冷卻運動讓身體回復正常

運動前要熱身運動,但許多人不知道運動後也要有冷卻運動(Cool Down Exercise,也稱緩和運動)!

“如果說熱身是哥哥,那冷卻運動就是弟弟;打完比賽後,不要忘記做冷卻運動,這非常重要。”余根進提出相對於熱身的冷卻運動,相信許多人可能是第一次聽到。

身體經激烈運動後,必須有一個緩衝期,才能使血壓及心跳脈搏回復正常;經由而一連串的肌肉伸展運動,可讓心跳率循序漸降,血液運作暢順,減少乳酸堆積,同時可減緩出現延遲性肌肉痠痛。

清除代謝物

讓人體活動量逐漸減緩,有助於清除運動後產生的代謝廢物,心臟及肌肉在運動時會很亢奮,突然停止運動可能有害。

簡而言之,冷卻運動可降體溫、 緩和心跳和肌肉緊繃,以及避免運動傷害。

“用了身體後,也要讓身體緩和,就可做一些和熱身一樣的伸展動作,就不需做熱身時,另外一部分準備上場的運動動作,因為冷卻動作基本上就是以恢愎元氣為主。”

如果運動後沒有做冷卻運動,可能出現肌肉痙攣(Muscle Cramps),肌肉會不由自主的強直收縮,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難忍,有者可能抽筋。

一個人在運動前的熱身,如果只適合做20分鐘運動,但在場上卻運動超過30分鐘,這時體力或已透支,因此完賽後,進行冷卻運動,讓體溫回恢愎到運動前的狀態,避免留下後遺症。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