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環境統計概要》 部分行業不再陰盛陽衰 男性搶女性飯碗
獨家報導:丘惠萍
(吉隆坡30日訊)資深輔導員楊寶安說,從以前多數女性從事行業如教師,現今也有很多男性當教師,包括80年代多數女性從商,現今是男性打天下了。
他也察覺到,現今大馬男女比例,也如新加坡及中國,出現不均勻,只是工作機會及選擇,包括經濟發展,都以男性居多及主導。
“比如原本是多數女性選擇的工作,如今男性增多,女性的機會變相減少了。”
針對《2015年環境統計概要》指去年大馬男性總人口有1579萬6400人,女性總人口則是1480萬1700人,顯示男女人口趨向失調。
男人娶妻沒問題
楊寶安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認為,現今社會或職場,不再是陰盛陽衰,當男性人口超越女性人口時,說明女性將面對男性競爭的職場挑戰,即原本屬於女性選擇或掌權的工作,將由男性取代或勝任,女性求職或升遷機會相應減少。
詢及女性比男性人口少,將來的男人是否面對難娶妻的問題,楊寶安說,以後男人還是不難娶妻的。
他分析,現代女性偏向單身主義、生活要求高、經濟獨立,不少本地男人已經轉向娶外國太太,常見娶泰國、越南、印尼及柬埔寨女子為妻。
他說,其實“異國通婚”也帶出另一層問題,如大馬男人與外國女子,往往因為語言不通,加上宗教文化及生活習慣不同,婚後生活產生很多矛盾和衝突,結果離婚。
“換句話說,本地男人與外國女人結婚率高,離婚率也高。”
男女嬰兒比例對半
婦產及不孕專不均科醫生黃國崇說,目前,誕生的男嬰及女嬰比例還是50對50,不見得男嬰“產量”比女嬰多。
他說,這是自然界規律,既然有男,就會有女, 即有人生產男嬰,也就有人生產女嬰,不會受到任何因素而改變。
大馬資深心理治療導師黃晉亮碩士受訪時指出,所謂男女平等,不只強調男女人口比例平衡,而是文化階級、教育機會、職場待遇、法律地位及家庭觀念等層面,都要男女平等才是。
他說,由於工作壓力及經濟因素,多數大馬華裔男女都是遲婚,唯這與男女人口比例多寡無關。
他認為,隨著文明社會的發展,男女平等在各方面尚要不斷提升。
去年蚊症案例10萬7597宗
《2015年環境統計概要》顯示,骨痛熱症在2014年達10萬7597宗案例,與2010年的4萬2140宗相比,暴增6萬5457宗案例。
“骨痛溢血症的病例則是由2010年的4031宗,減低至1101宗。”
報告指出,瘧疾(Malaria)在2010年有6650宗病例,2014年則減低至3923宗。
去年總人口3059萬
《2015年環境統計概要》報告指出,國內總人口雖然從2011年的2906萬2000人,增至去年的3059萬8000人,但人口增長率卻從2011年的1.6%,下降至今年的1.3%。
當中人口增幅最高的州屬為雪蘭莪,該州在2011年的人口為560萬300人,在去年增至602萬1600人;布城人口增幅最少,只從2011年的77萬5000人,增至去年的80萬5000人。
而面積最小及人口最少的州屬玻璃市,其人口從2011年的23萬7300人,增至去年的24萬4900人。
此外,沙巴人口從2011年的334萬5500人,增至去年的367萬3500人,居全國亞軍,佔我國面積最大的砂拉越人口,則從2011年的252萬7900人,增至去年的267萬4800人。
其他州屬的人口也同樣有增無減,當中吉蘭丹人口從2011年的161萬8800人,增至去年的171萬7000人、柔佛從2011年的341萬500人,增至去年的350萬900人、吉打從2011年的197萬1800人,增至去年的206萬4600人、馬六甲則從2011年的83萬3000人,增至去年的86萬9000人。
報告也預測我國在今年的人口或將達到3100萬人,當中雪蘭莪人口將達到614萬100人、沙巴將達到373萬6200人,而玻璃市的人口則將達到24萬8000人。
男女比例107比100
報告也指出,2014年的男性國民為1579萬6400人,女性則是1480萬1700人,男女性別比例(每100名女性對男性的比例)為107。
其中介於20至24歲的人口最多,達到315萬5600人,這個年齡層的男子165萬2300人,而女性則達150萬3300人,分別佔總人口的10.5%和10.2%;而在25歲至29歲的人口則有305萬4300人,當中男子有161萬8800人,女性人數則達143萬5500人。
另外,報告也發現,平均每1000名新生嬰兒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從2010年的6.7人跌至去年的6.2人,而過去5年的1歲至4歲孩童死亡率,則維持在0.4。
報告也顯示,各醫務人員與民眾的比例差距,在過去5年有所減小,當中醫生對病人的比例從2010年的1:859,縮小至去年的1:672,但有關比例,不包括在私人醫院服務的醫生。
至於牙醫對病人的比例也從2010年的1:7437,縮小至1:5197,護士對病人的比例,則從2010年的1:410,減少至1:330。
4年來增加34萬6165公頃
森林區不減反增
《2015年環境統計概要》顯示,2010年至2014年間,大馬森林區不減反增,從2010年1792萬7036公頃增至2014年1827萬3201公頃,4年來增加34萬6165公頃,當中以砂州增加最多。
雖然全國森林區有增加現象,唯馬來半島則出現森林地大減情況,半島於2010年原有586萬4256公頃森林地,2013年降至583萬1101公頃,2014再減少至580萬3211,4年來,半島消失6萬1045公頃的森林地。
根據國家統計局於本月22日發佈的《2015年環境統計概要》報告顯示,從2010年至2014年,擁有最多森林地段的砂州不斷增加其森林區,從2010年的762萬6791公頃,增至2013年的779萬5000公頃,去年更是增加至803萬4000公頃,4年來增加40萬7209公頃,成為全國之冠。
屈居第2的州屬為登嘉樓州,從2010年所擁有65萬4625公頃森林地,增至去年的65萬5362公頃,過去4年增加819公頃。
相反,迅速減少最多森林區的州屬為吉蘭丹州,該州於2010年原有86萬2196公頃,唯在2014年則有81萬2196公頃,4年來該州森林地“消失”多達5萬公頃。
接著是霹靂州,該州於2010年原有103萬1779公頃,2013年時,曾增至104萬7884公頃,唯在2014年再有下滑趨勢,即102萬2274公頃,4年來該州森林地“消失”多達9505公頃。
在這之前《2014年環境統計概要》顯示,我國在2009年至2013年間,遭砍伐的森林面積接近30萬公頃,其中砂拉越就佔了超過21萬公頃,其次為吉蘭丹的約5萬公頃。
傷寒症A型肝炎增加
霍亂痢疾病例減少
《2015年環境統計概要》報告指出,與2010年相較,2014年的傷寒症和A型肝炎有所增加;傷寒症在2010年有210宗,2014年則有212宗,而A型肝炎則由2010年的39宗增加至63宗。
“另2種因食物不乾淨而引發的疾病,即霍亂和痢疾的病例則有所減少;霍亂在2010年有443宗,在2014年減至134宗,而痢疾則是2010年的104宗,減至63宗。”
另一方面,報告指出,霹靂在2014年的食物中毒指數最高,每10萬人口有200.7人食物中毒,接著是檳城(135.3)以及森美蘭(127.6)。
令人關注的傷寒病例,主要是由排泄物如糞便及尿液傳染,受感染者將在1至3星期內出現傷寒症狀;在2014年,霹靂和吉蘭丹的染病指數最高,每10萬人口有2.1人染病。
4因素致河流污染
《2015年環境統計概要》報告指出,造成國內河流污染的因素包括污水處理廠、農業工業、養殖場、清道工作,而水源污染將影響生態發展和人體健康。
報告指出,乾淨河流的氨氮(Ammoniacal Nitrogen)和懸浮固體含量,比2010年還高,而乾淨河流的生化需氧量(BOD5)則有減少的跡象,顯示污染問題趨向嚴重。
報告說,不平均的降雨量也導致國內數個地方水源不足,其實每一年至每一季的雨水分佈皆不同,因為必須胥視水的流勢、水量多寡和流水速度。
報告說,一些發展蓬勃的地區需要大量水供,不過在雨季期間,現有的河流無法承受大量降雨量,使到引發水災。
報告指出,在漁業發展,水產養殖是蓬勃發展的領域之一。
“政府意識到其重要性,因此政府將此領域列入國家關鍵經濟領域(NKEA)。
“水產養殖分為2類,即淡水和鹹水。”
龔子祥:免直接流入河
建人造湖處理污水
獨家報導:張曉真
(吉隆坡30日訊)馬來西亞綠藍環保協會秘書龔子祥說,要解決大馬河流污染問題,必須從政策著手,理想的解決方案就是在各地建設專處理污水的人造湖,降低從廚房、浴室和廁所排出的污水直接流入河流。
“較早前是油棕造成河流污染問題,因此政府立法規定油棕廠的廢水需經過處理才能流入河中,以目前情況而言,是城市的雨水、溝渠水、農業工業、巴剎和餐館排出的廢水造成河流污染。”
他說,我國溝渠水多數是流入河,因為大馬雨量大,這些雨水未經過處理就流入河中。
“即使政府購買過濾廢水的器材,也不是長遠之計,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盡量確保河流一帶沒有發展項目,另外也可以效仿中國、韓國,在各地建設人造湖,而溝渠建設就是將污水引去湖中,進行淨化。”
他說,建設人造湖前需有全盤計劃,包括要考量當地雨量,再決定建設地點。
龔子祥就《2015年環境統計概要》報告說明我國河流污染情況惡化事宜,接受《中國報》電訪時說,我國數個地區有建設人造湖,例如甲洞、適耕莊,但規劃複雜,因為工程涉及地段買賣交易。
“在徵地方面,它牽涉中央和州政府、地段昂貴等問題。
至於報告中提及的“污水處理廠造成國內河流污染”事宜,他認為,這或意指英達麗水公司(Indah Water)在處理污水的程序出現問題,若處理不當,最終排出河流的水也是不幹淨。
他也提醒從事餐飲業的民眾,減少將廢水倒入溝渠,並付費交由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