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少年時期的我在居林新邦知甲打理雜貨店。前來光顧的中年馬來女警員再納,看到華人善信購買香燭祭品拜神,讚歎華人對信仰的慷慨,而她浮腳樓住家對面一座清真寺,前往禱告的穆斯林人潮稀落,她覺得馬來人的信仰有欠虔誠。在那個連買腳車也算奢侈的年代,要散居甘榜各個角落的馬來人按時前往清真寺祈禱,並非易事。
再納習慣上戴頭巾,是出于馬來婦女的服飾需要,與今時今日包紮頭巾的宗教要求無關。回想這件事,就能感受當年老一輩馬來人,不像今天受到宗教復興和熾熱的催化,以及由政客不斷灌輸宗教意識,仍可做個快樂、自由自在的穆斯林。
在居林,那時的修道院學校正門有十字架,但不會遭到其他族群抗議侵害他們眼睛,動搖他們信仰。在三巴央鄉區,一座基督教堂的周圍有多戶馬來居民居住,但那都不是敏感的事情。
中庸開始被極端所擠兌
居林前往大山腳洗衣橋的大路旁矗立一座百年聖母瑪麗亞教堂,至今猶在,十字架從來不曾構成威脅,穆斯林向來無怨。因為大家承襲著宗教互相尊重和自由的傳統精神。在全國各鄉鎮,各宗教寺廟各適其所是平常事。
以前,信眾在九皇爺誕抬轎出遊一兩英哩,其他族群駐足圍觀,寬待路面上的擁擠,顯示了尊重宗教儀式的差別。沒有人認為喧鬧鑼鼓聲響會左右他人信念。
時間溜過半世紀,而今,一些宗教激進分子和政客為了展現本身的虔誠而不惜譁眾取寵,抨擊基督教的十字架令他們不舒服;有國會議員把非穆斯林掛在車內祈願平安的神像和吉祥物品,詬議為一種冒犯;最近,浮羅交怡新建的雙層排屋屋頂,由于毗連兩屋的通風設置從高處眺望似十字形,導致官爺驚慌失措,喝令發展商漆上與屋瓦同樣的顏色,以“消滅”掉心魔中的十字架。
而剛過的聖誕節,也有人認為發出祝賀有損本身信仰。所幸柔佛州王室獨排眾議,否定這種極端思維,向基督徒祝賀,才止住這項爭端。
從宗教到種族的區分和隔離,中庸開始被極端所擠兌。回想半個世紀前的和諧,能看到彼此的圓融氛圍,如今已灰飛煙滅。
突然憶起五六十年代的字票賭博。現今萬字票的產生,其實源自五十年代居林魯乃一家腳車店東主為了促銷腳車而開始的“百字票”,跟著就產生千字票和萬字票。當時,應勢而生的大伯公解夢千字圖,指導下注者從所夢到的事物查尋所代表的數字,作為下注的根據。
這本紅色千字圖,馬來人也人手一冊,因為裡頭有馬來文翻譯,這也許是最早期的民間翻譯讀物。那時的賭博文化使華巫族不分彼此,常在市場和咖啡店高談闊論,交換下注心得。
千字圖內畫了“梁山伯與祝英台”,馬來文則譯為Yusoff dan Fatimah ,讓人聯想這是馬來社會愛侶的代表性人物。從這歷史文化中可以窺探出,當時鄉下種族之間的融匯貫通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凡事敏感、凡事有礙觀瞻、凡事杯弓蛇影、凡事生安白造,以一觸即發的尖銳製造事端。這些人應該從堅定的信仰中尋找自信,而不是打擊和壓制別人的信仰作為捍衛上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