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完結篇) 骨受傷照X光‧韌帶照超聲波 對症下藥防後遺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運動傷害(完結篇) 骨受傷照X光‧韌帶照超聲波 對症下藥防後遺症

曾良華:運動傷害要檢查清楚,然后對症下藥,不然治標不治本。
曾良華:運動傷害要檢查清楚,然后對症下藥,不然治標不治本。

報導:潘有文
攝影:攝影組



病向淺中醫是恆古不變的道理,運動傷害更是不容忽視,最重要是找對醫生和對症下藥,否則手尾就長了!

二三十年前,運動專科還未在大馬出現,但跨入2000年后,我國已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士,運動專科醫生,成了運動受傷者尤其是嚴重受傷者的救星。

運動人士受傷后就一定要治療,別讓自己成為運動傷害的長期病號。



運動傷害分為兩種,一為創傷(Trauma),包括跌傷或扭傷等,另一種則是過度運動(Overuse)而造成的傷害。

“運動傷害要檢查清楚,然后對症下藥,不然就是治標不治本;現在科學進步,可以檢查清楚,必須提防后遺症。”

已經執業22年的運動專科顧問曾良華醫生,診治過許多運動受傷的人,瞭解運動傷害對運動員和一般人的影響,因而發出這樣的提醒。

早年,醫生檢查運動受傷者依靠行醫經驗,以觸摸和測試判斷運動傷害的程度,並沒有儀器輔助,未必能完全治癒運動受傷的人。

現在的運動專科醫生利用各種儀器斷定傷者的傷患情況后,能夠更加準確治療傷者。

這些儀器價格不菲,一台儀器可能就是一輛轎車的價格,因此之前少有診所有能力使用,但現在不同,運動專科診所都會配備這類器材。

運動傷害傷處不一,不能以一種儀器診斷各種傷病,例如去骨科照X光,如果受傷的是韌帶,照出來的X光報告一樣顯示傷者並沒受傷。

“骨傷是照X光,但無法看到韌帶情況;X光照不到,不代表韌帶沒事。肌腱或韌帶受傷需使用超聲波掃描,才能確認傷情。”

韌帶受傷分三級

曾醫生指出,如果運動傷害是傷在膝關節面介于股骨及脛骨之間的半月板(形狀似弦月的軟骨),就需要使用磁力共振(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檢測,若是關節受傷或關節炎,才是照X光。

至于超聲波掃描(Ultrasound scan)則是掃描韌帶之用,它與一般婦產科醫生用來掃描孕婦胎兒一樣,只是掃描位置換成在腳部,以此檢查韌帶受傷的情形。

“超聲波掃描能看的到韌帶的裂痕,裡內黑黑的就是血水累積,那裡就是腫痛的地方。”他表示,病人服藥后可以散去這些積血,人體血管會將它吸收。

曾醫生指出,韌帶受傷分為三級,一級和二級韌帶出現不同程度的撕裂,但並未斷開,並不一定需要動手術,三級受傷就是韌帶已斷,需要動手術駁接回去。

運動人士運動時受傷,如果診治不當,以后就可能無法再做相關運動,這將讓愛運動的人痛苦不已。

“空氣步行者”保護受傷韌帶

運動受傷及韌帶未妥善治療,它將會變得鬆動或出現磨損,行走時就會不穩。

韌帶受傷后,傳統醫療做法是以石膏包紮傷患處,固定腳部不影響韌帶痊愈,但現在已有一種固定韌帶傷處的鞋子──“空氣步行者”(Air Walker),讓韌帶受傷者可不用再以石膏包紮傷處。

“打石膏讓腳很緊,不能行動和沖涼,又臭又硬,腳也會變硬;Air Walker鞋子可以脫出來,然后再穿回去,保持清潔。”曾良華醫生表示,穿上“空氣步行者”加上治療,能使韌帶恢復至少90%穩定。

一個人的運動傷害,若是傷在同一處兩次或以上,基本就可認定他的韌帶已經不緊實,隨時會受傷。

如果第一次受傷就使用這種保護鞋,固定腳部,讓韌帶緊實生長,就較少機會傷在同一處。

價錢高達逾600令吉

然而,這種保護鞋的價錢高達600余令吉,會不會讓人卻步呢?曾醫生指出,傳統以石膏包紮的價格約在500令吉左右,相較保護鞋的價格和便利程度,后者還是值得韌帶受傷者使用。

“這種鞋通常不會再使用,不過我知道一些互相熟絡的人,遇上類似的傷患時,會考慮借來使用。”

他指出,韌帶傷者再度受傷時,如果第一次受傷未使用過這種保護鞋,還來得及用它固定韌帶的生長,但如果傷在同一處次數過多,韌帶已完全鬆動,這種保護鞋就幫不上忙了。

不能運動心比身更痛

運動受傷者的痛,運動專科醫生最懂。

運動受傷者的痛,不只是指生理上的痛,還有心理上對能不能再做回同樣運動的痛!

愛運動者對運動有一種癮,聽見醫生說:“你不能再做運動了”,就會如晴天霹靂,可能會出現抗拒就醫情況。

曾良華醫生表示,運動專科醫生都是熱愛運動,心理上也和病人一樣,有著運動的癮,因此能夠理解病人的“心痛”,彼此溝通起來也容易一些。

“普通醫生說不要做運動,但真正運動員是不肯停下的,一般的醫生不知如何處理這類病人,或也沒有建議他們做較輕的運動,以解決病人的運動癮。”

他表示,運動專科醫生則因為也愛運動,明白病人的心理,會建議病人做一些替代運動,例如球員受傷,就建議他們游泳或踏腳車,或者一些簡單的運動。

聽身體的聲音

年輕的本錢不是拿來受傷的!

有些人會持著年輕力壯,做運動做個不停,結果傷了自己。

“運動時,感覺不舒服就不要做,‘硬硬來’就會受傷,記得Listen to your body(聽身體的聲音)。”

曾良華醫生指出,一些愛健身的年輕人,可能由于經濟問題而無法請教練指導,就依朋友的說法或者自己上網找健身資料,就自己練了起來,結果健身練習過度,腰和肩膀就受傷了。

“他們不知如何讓肌肉休息,因為同一個運動至少要休息24小時才能再做,讓身體進行新陳代謝,天天去做,會受傷。”

猝死非關熱身

曾良華醫生記得約10年前,報章報導不少運動人士猝死的新聞,他也成了媒體的詢問對像。

對他來說,運動時暴斃經常發生,但這無關熱身與否,反而是和心臟問題有關。

“球場上有球員猝死,若是30或35歲以下可能是天生心臟有問題,例如心臟有孔或心臟較大;這年齡以上人在運動場猝死,心臟可能已有衰弱問題。”

他相信這些運動人士並不清楚的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有去身體檢查,知道心臟有問題,就應該減少做激烈的運動。

知己知彼的道理人人皆懂,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才去運動,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全馬僅30運動專科醫生

曾良華醫生表示,現今全馬僅有約30位運動專科醫生,也沒有一個團體把他們組織起來。

“以前並沒運動專科,直至1990年代才出現,大馬則在2000年才在大學內有運動專科,當時全馬合格的運動專科醫生並不多,我算當時早期的運動專科醫生之一。”

由于合格的運動專科醫生並不常見,因此一些運動受傷的人,總是在兜兜轉轉求醫之后,才找到運動專科醫生。

“有病人對我說,看了幾個醫生都不能解決問題,看你一次就知道要做什么。”

即是說,運動傷害需要找到適合的治療者,才能對症下藥,解決運動受傷者的痛楚。

對抗型運動易受傷

在眾多體育項目中,最常向曾良華醫生求醫的運動人士,包括羽球、足球、籃球、高爾夫球、跑步等的愛好者。

“打高爾夫球的大多是背部受傷,通常是因為打得太多,可能一天打上三四百粒球。”曾醫生表示,打高爾夫球者多藉機會商談生意,因此見多一些客戶就打多一些球,這即是過度打球。

羽球屬高度衝擊型

此外,近年流行的跑步活動,在比賽活動前后都會有不少人上門向曾醫生求醫。

“其實,跑步很安全,除非上了年紀,因骨骼退化,膝蓋就會疼痛,這些人可以跑步,但不能過量。”

這些跑步后疼痛者,一般都是過度使用腳部,或者沒有穿上適合的鞋子,以及以不適當的姿勢跑步,才會受傷。

至于籃球和足球,由于屬于對抗運動,因此容易受傷;羽球有跳躍和跑動,同樣屬于“高度衝擊”(High Impact)的運動,這類運動人士也常向曾良華醫生求醫。

運動前後補水須知

一個人運動前后都要進行適當的補水,以免破壞體液的平衡而出現失水現象。

曾良華醫生建議運動前后喝水或運動飲料,兩者的區別在于后者含有的物質能延長在血管停留時間,不會迅速以尿液排出體外。

曾良華的建議:

◆運動前一小時喝500毫升液體(白開水或運動飲料);

◆運動前30分鐘喝500毫升液體;

◆運動時小量多次喝飲料,可每15分鐘喝150毫,防胃不適;

◆運動后喝500毫升至1公升的液體。

人物背景

曾良華醫生簡介

年齡:55歲

執業:22年運動專科醫生專業

經歷:

──畢業于澳洲大學,1993開始在澳洲行醫至1998年
──1998年回馬在馬大醫院行醫;
──2001年終開設運動專科診所,至今已有14年。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