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歷史的讀者會發現,那些把一己之利置于人民利益之上的參政者,后人都會將他們歸類為政客。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在于前者能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歷史只是記得勝利者這句話,聽起來雖然有點殘酷,但這是政治現實。在民主制度裡,只有掌握了大多數選票,才能擁有政權,有了政權才算勝利者。就算一些法令惡評如潮,在爭議聲中也可以通過。結果,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失敗者縱然富有正義感,歷史也會遺忘他們。
可是,歷史也有溫情的一面。馬丁路德金雖然當不成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但他是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人生就是那么有趣,當上帝把一扇門關起來,就會為你敞開另一扇門。在當前以種族沙文主義喧囂的政客當道之際,一些政治領袖不該僅是發表文告搏報紙版位,他們應採取行動對付那些譁眾取寵的政客,不能為了抱緊官位,選擇當應聲蟲。
特朗普現象證明,只要懂得做秀,政治人物肯定能獲得廣泛宣傳。可惜,無論怎么表演做秀,不管多么冠冕堂皇,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除了學識、智慧、謀略、勇氣、思想、人格等要素外,還有一個決定政治人物是否是政治家的因素,就是胸懷。胸揣人民利益,關心人民疾苦,關注人民困難,是成為偉大政治家的首要條件。美國政治家班傑明·法蘭克林曾云: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只有心胸廣博的偉大政治家才能流芳百世,失信的政客終究只是歷史上的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