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摄手.鼓魂动人心
报导:李毓康
图:受访者提供
摄手:周修同
二十四节令鼓,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传统文化,结合南方广东狮鼓和传统书法艺术的特点,鼓手敲击、舞动奔放的肢体语言,气势既磅礡又鼓舞人心。
这是中华文明的一种传承和创造,鼓声一响,就像一种来自中国古老文化的呼唤,总是令华人感动和共鸣。二十四节令鼓,已成为亚洲华人世界里许多大型节庆、宴会的重要表演;同时,也是我国仅两个由华族所创作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摄影人周修同自从接触及拍摄二十四节令鼓后,就被这震荡人心的文化活动所吸引;他坦言每次拍摄后翻看成品,激昂的场景仍然回荡在心头。
回忆第一次拍摄廿四节令鼓,可说机缘巧合。当时,他是在一位摄影同好陈思菁的邀约下参与其盛,过后非常亢奋,无法入睡,脑海里总回荡著隆隆的鼓声,鼓手优美的动作,久久不能忘却。
刚开始摄影的周修同,很多时候是自己摸索,直至遇到已故启蒙老师高庆龙,才开始掌握正确的摄影技巧。
“我对任何摄影题材都有兴趣,例如舞台、体育、庆典活动、人文、自然生态、风景及静物等,拍得不亦乐乎;也曾积极参加摄影比赛,务求成为全方位的摄影人。”
努力累积经验之后,他尝试各种不同的技巧和拍法,也参与2012年二十四节令鼓国际观摩赛的拍摄,除了惯用的慢速拍摄手法、表现动与静的美感之外,他更加入双重曝光,把影像重,呈现鼓手的“气势”与“魄力”,或者运用“虚与实”的对比,加强画面的震撼效果。
“很幸运的,我也在这次特别增设的摄影比赛中获得评审青睐,获得第一名,后来更获得二十四节令鼓创始人之一的陈再藩肯定,将《鸣族》这幅作品印刷成第三届国际观摩赛的宣传册子及海报,让我感到鼓舞与荣幸。”
他总结说:“我的摄影意义很简单,单纯记录一切人文事物,尽可能在消失前为它们留影!”
【影像背后】气势之美
在花花绿绿的色彩影像之后,当我回过头来,沉淀自己,发现仍可以继续带着相机,记录生活,捕捉瞬间,发掘无处不在的美,这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