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陳日翔
(檳城3日訊)34名小學一年級新生在依據典籍民俗下,身穿漢服“短打”參與華夏文化入學禮,由主禮官為學童在眉間點“聰明記”,硃砂啟智,象征正式進入“學生”角色。
儀式上,34名新生在贊禮官江志發指示下,井然有序入堂,在主禮官呂學興先行沃盥禮,把手洗乾淨后,率領學童們依序完成“指聰點明”、“拜師”禮、“開筆禮”,及“行謝禮”。
在“拜師”禮上,呂學興帶領新生們向孔子像導讀《告文》,即“請大神至聖先生,收我為徒弟,我將努力向學,為世間牟福利”,隨后每位學童于大堂內,分別手握毛筆在捲軸上書寫“上”,寓意上進、上升、上達,天天向上。
由青運檳州分會主催、東北縣分會和馬來西亞漢服運動主辦的該活動,是繼去年在中華小學A校及B校全馬首次進行后,今早于該校舉行第2屆入學禮,而沙登公民小學也將于本月10日舉行華夏文化入學禮。
禮儀稍有調整
另外,江志發說,相比去年入學禮,今年入學禮有作出些許調整。
“孔夫子有說,禮,以‘時’為大,即所有的禮儀需按照當時的條件做出調整。”
“因此,我們會依據場地條件及現有的資訊,在制定禮儀方面作出‘損益’。”
他說,一般上,禮儀是參照《周禮》、《禮記》,《儀禮》,但入學禮則是參考《四書集注》。
與會者有青運檳州團長陳建裕、中華小學A校校長黃渼茱、家協副主席沈福聲、B校校長陳德明、孔教會董事葉建業、中華中學代校長楊來福,及北馬區漢服代表黃子榮。
青蔥豆乾寓意“聰明當官”
青蔥豆干作為“拜師”禮供品,寓意“聰明當官”。
黃子榮說,配合本地民俗,尤其是福建及潮州籍貫人,常會以青蔥豆干作為供品之一。
“其寓意是,供上豆干可當官,青蔥則意聰明。”
他補充,供品一般上可分為3種、6種、9種,及12種。
“此次我們是有6種供品。”
據見,神案上的供品還包括梨子、蘋果、橘子,及紅棗桂圓。
黃子榮說,紅棗桂圓則象徵完美吉祥。
江志發:通過禮樂傳承禮儀
現時中華禮儀禮崩樂壞,很多典、章、制度已偏向西方禮儀文化,江志發希望通過禮樂教化,傳承華夏文化禮儀。
他說,人生有十大禮,包括入學禮、成童禮、成人禮、婚禮等。
“我們(中華)典、章、制度已西方化,現在是時候追溯中華禮儀。”
“若向小孩子講解太多四書五經,他們肯定聽不進,所以通過禮樂教化,讓學童們感受自己已進入另一個階段,即要開始學習,讓他們嚮往成為學生,學取知識。”
另外,呂學興則希望通過入學禮,使華夏文化得以傳承。